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羊文森)
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公开课教案 篇一
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这里还有一杯白开水。如果我把这些东西都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二、动手试一试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3、让幼儿做小实验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4、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延伸: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溶解于水的现象,鼓励幼儿多做小实验,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知识
课后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出乐于参与活动,并把自己的收获能够和同伴分享,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孩子喜欢去动别人的实验,小组规则意识不强等现象。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4个。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提问导入 。
1、同学们,你们知道马拉松吗?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马拉松,好吗?
3、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接读。
勃、腊、侵、抗、胜、翘、菲、晓、届、奥、匹、项测、确
(3)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野心勃勃、希腊、侵略、反抗、胜利、翘首以待、菲利、知晓、第一届、奥林匹克、项目、测量、确定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的马拉松是什么地方?那里有一段怎样的故事,想知道吗?
①指名接读1--4自然段。
②指名说说。
③说说:菲利比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1--4自然段。
⑤齐读1--4自然段。
(2)在小组合作中学习: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②讨论:马拉松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有什么样的意义?
③指名汇报。
④喜欢马拉松的同学起立读第5自然段。
(3)指名一个小组读第6自然段。
①指明说说:马拉松的长度。
②让学生换算,感受长度。
(4)齐读课文。
(5)*说说:你了解到的,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故事。
*说说: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马拉松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野、勃、腊、抗、胜、晓、届、奥、匹、克、项、确”12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1、齐读课文《马拉松》。
2、出示14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勃、腊、侵、抗、胜、翘、菲、晓、届、奥、匹、测、确
3、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野心勃勃、希腊、侵略、反抗、胜利、翘首以待、
菲利、知晓、第一届、奥林匹克、项目、测量、确定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野、勃、腊、抗、胜、晓、届、奥、匹、克、项、确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形近字区分:
侵()腊()即()翘()
浸()蜡()既()翅()
4、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反抗、胜利、确定、测量、野心勃勃、()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 ,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马拉松
五、教学后记:
公开课-- 篇三
一、谈话导入,走进园子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八课(引读课题)
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录《呼兰河传》,在原文中她深情地写道:(出示句子,指名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2.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童年的后园念念不忘?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小节,从中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二、一入园子,体会景物自由 1.往这个园子里再走近一些,你发现哪一节也是直接写这个园子的?(课文13段) (出示课文13段)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读着读着,什么感觉扑面而来? 2.自由交流(生动、热闹、一切都活了、园子有了自己的生命、自由等)板书:自由 (引所,出示中心句: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这一节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份自由呢?(出示“倭瓜愿意……也没有人管”) (1) 谈谈感受(农作物愿意怎样就怎样,非常自由) (2)这里一连用了多少个“愿意”啊? 那么多的愿意中
让你感觉到什么?(植物的生长没有限制,无拘无束,十分自由) (3)发现了吗,这一节中萧红还一连用了10个“就”,有人认为重复啰嗦了,你觉得呢?(表示园子里一切是随意的,自由的) (4)这里还用来一个什么句式?(是排比的句式“愿意…就”) 有什么作用?(加强语气,表现了强烈的自由) (5)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萧红的文字很朴素,很普通,但是带上了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感觉到的就是两个字——自由) 4.小结:园子里的景物充满了自由(指板书说),难怪作者喜欢待在祖父的园子里,因为那里……(返回中心句,引读句子) 三、二入园子,体会人物自由 1.同学们,在这个园子里,农作物是自由的,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那么园子里的我在做什么呢? 师生合作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下种);祖父休息,(我就休息);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喝口水,(我就喝口水);祖父浇菜,(我就浇菜);祖父抽烟,(我就……) 2.作者的描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感觉到我的天真、童趣、淘气、自由) 3.我们都感受到了作者在园中的快乐和自由(板书:自由)其实这就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在这部分叙述中,最可贵的是细节!(板书:细节描写)老师建议你们静心默读5—12小节,从哪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我”自由?可以在关键词语下圈圈画画,写下点滴的感受 4.交流学习 (1)摘黄瓜、追蜻蜓(出示课文11段) 抓住摘黄瓜、吃黄瓜、丢黄瓜、追蜻蜓以及4个“又”字体会我在园内没一刻是停的,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浇菜(出示课文12段) 关注动作描写:抢,拼,扬,喊 学生表情朗读“抢”“扬”等语句 过渡:喊出的是下雨,喊出的还是作者内心的(自由、痛快) 那是谁给了我这份自由?(祖父)你是从哪个细节中读出来? (3)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自由(出示课文5~10段) 学生抓动作、神态来谈读读对话中几处出现笑? ①(“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我明明做错了事,祖父却是大笑这笑让你感觉到什么? ②(“还在笑”)笑完之后,还喊我过来说给我听,这笑中还包含了什么? ③“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如果概括成一个字,祖父的笑就是对我的(爱) (学生分角色读我和祖父的对话部分课文5~10段) 5.有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爱,我才可以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随心所欲,在他暖暖的微笑中,我自豪地欢呼(出示、齐读中心句) 四、三入园子,体会心灵自由 1.童年的园子是我自由的天堂! (出示课文13段,师生合作读) 此情此景(出示中心句,引读) 2.作者的描写也是自由的,分别出示句子,指名读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他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
个语段中,在这四句话中有一个字多次出现,那就是“天”(点红“天”)作者为什么反复提到“天”? (预设:天无边无际,是辽阔的,没有限制,很自由,园子里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是自由的,心像天空一样,心是自由的;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心空像天空一样广阔,博大,深邃,她的心装得下天地,这才是心灵的自由) 3.学到这,你觉得这段还仅仅是在写景物的自由吗?(板书:自由) 4.知道这种巧妙的写法叫什么吗?(板书:借景抒情 ) 5.有心灵的自由,才有景物的自由,才有文字的自由不难想象,当萧红写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她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呢?入情地读读充满灵性的文字(配乐朗读课文13段) 6.引读第十四小节等着等着,等她醒了,她又会闹出什么好玩的来呢?请你借课文写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自由自在的写法,来学着写写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好玩的事要会借用课文中特别的写法,句式有点变化更好 7.全班交流 五、驻足园子,体会精神自由 1.《我和祖父的园子》真是充满自由和爱的乐园,萧红的童年生活真是如此快乐吗?其实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唯有祖父的爱温暖了她的童年 2.(出示课文1段 )现在我们回顾课文的第一段,齐读 同学们,我的父亲、祖母、还有其他很多人也都住在这小城里,为什么偏偏说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3.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作者对这个园子念念不忘?(园子带给她快乐、自由、温暖,园子里保存着萧红的欢乐,保留着对祖父的怀念) 一想到园子就会想到我的祖父,(指板书)就会想到祖父给予我的爱,想到祖父给予我的心灵的自由,所以说这是(引读课题)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让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它的时候,它是那样的地充满生机、充满爱与自由而这个自由的天地只属于萧红和她最亲爱的祖父因此,多年后她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写道:(出示: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2.让我们最后深深地注视着这个园子,深情地与它告别——我和祖父的园子 3.有爱的天地真好,有自由的天地真好,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天地呢?想一想,课后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 板书设计:
18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 自由 自由 (细节描写) (借景抒情)
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当那些勇敢的探险者们身陷困境、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们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他们是否也有常人一样的恐惧?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着迷?让我们走进探险家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怀。
2.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3.词语积累
乙醚(mí) 虫豸(zhì) 硌(gè) 犁铧(lí)(huá)
脐带(qí) 真谛(dì) 噎(yè) 筛糠(shāi)(kāng)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芸芸众生 )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筛糠)
二、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
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
★★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他面临的危险:寒冷、严重的缺水、饱受寒风的鞭打无处藏身,濒临死亡。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作者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原因: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⑤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2.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对死亡威胁时的感受,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系作者的生平,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
3.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4.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他曾写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
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老师在他身上看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①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②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③困境中应该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④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⑤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三、质疑探究,理解关键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四、拓展延伸
1.20xx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
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3.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
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五、课堂小结
1.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2.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
发散角度1:我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成就一番伟业是人生成功的标志。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
发散角度2:我喜欢一种平静的生活,平平淡淡做事就是人生的成功。尽管人类有许多杰出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平凡的。这些人是构成人类群体的基础。没有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的默默奉献,英雄也难以成功。
发散角度3: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基础就是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拥有了财富,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到促进。
发散角度4: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明。
小班优秀公开课教案 篇五
活动名称:
图形的分类。
活动目标:
1、巩固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主要特征,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的分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归类潜力。
活动准备:
大的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胸饰各一个,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型积木搭建的图形王国区域。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图形王国,引出课题。
“图形王国里,有许多的图形宝宝在搞大联欢……这时,有三个图形妈妈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教师逐一带领幼儿复习巩固图形的主要特征)
2、送图形宝宝回家
分别让幼儿拿一种图形送给相应的“图形妈妈”,教幼儿说:
“我把XX形宝宝,送给XX形妈妈。”
3、请幼儿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亲亲“圆形妈妈”的脸,拍拍“方形妈妈”的肩膀,给“三角形妈妈梳梳头,捶捶背,跳到圆形宝宝家,飞到方形宝宝家,游到三角形宝宝家等……
活动延伸:
小朋友与各种图形妈妈分别做游戏(方形、圆形、三角形)。
效果分析:
本节活动以来到“图形王国”的方法,直接给出幼儿一个“图形”的概念,分别利用认识三种“图形妈妈”的不同“长像”,巩固加深孩子们对其特征印象,使童趣十足,接下来,以“送图形宝宝回家”及“请小朋友到图形宝宝家做客”等故事游戏方法,自然地进行了图形的归类,自始至终使孩子们感受到是在“图形王国”中玩耍,提高了幼儿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归类潜力。
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六
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教学应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请学生折纸与涂色,在学生折纸与涂色的过程中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同样在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后,请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算式,结合作品图进行估算,探索算法,讲解做法,教师对这些做法进行全面评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真正做到让每一名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应成为善于挖掘教材的优秀挖掘者。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个全新的知识,也是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化难为易,教师打破教材的设计,从学生喜欢的折纸活动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有代表性的算式,并且让学生先估算,后计算,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在挖掘教材的过程中,教师意识到异分母分数减法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含有带分数的减法,于是抛出了如何验算这一问题,不仅使学生学会了验算,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减法的学习中,取得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折纸(1)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的。
+ - +
生总结算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用分数表示下面的阴影部分,并观察两个分数表示的部分是否相同。
生:上图中的阴影部分分别用和表示,和表示的部分相同,但是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
师:是的,我们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称为“异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渡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着力点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既有利于学生迁移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目标与方向。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预设
生1: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本片段致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创造了问题条件。
2.探究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先以+为例进行研究。
(1)学生独立探究。
师:先来估计一下它们的和是多少,再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汇报)
师:计算+。
教师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算一算。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方法一:运用画图法计算。
学生汇报画图计算的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将再次平均分成两份的意义。
方法二:运用通分法计算。
+=+=
汇报过程中师生展开交流,明确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通分后分母相同了,分数单位也就相同了,就能直接相加了,向学生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4-01-11 19:3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09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