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古应芬)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5篇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酷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看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学问。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新课:
①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词义。
②过渡到新课。
③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④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2、初读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慧不断
④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⑤识记词语,描红。
五、作业 :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篇2
【学习目标】
学问与技能:赏析辛弃疾的两首词作,进而感受和体会豪放诗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两首辛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手法使用、情感表达等特点,感受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鉴赏诗词的深厚兴趣,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作品中情景交融、借古抒怀、运用典故等手
法,体会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难点:豪放派作品“豪放”特点的详细表达。
【学法提示】
1.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学问链接,了解辛弃疾生平、作品及其风格;
2.请同学们运用“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反复诵读,分析词作借景抒情、借古抒怀、擅长用典的手法,自主完成词作的学问建构体系;
3.通过比拟鉴别,体会豪放词作的特点,感受诗词风格的多变性。
预习评价:
1.请任意积存一首登临抒怀的作品。
2.任选一首辛词,从“写景”“叙事(记人)”“用典”“抒情”几个角度画出学问构造导图,进展学问建构。
教师的问题:
1.这是郭沫若评辛弃疾的对联,请谈谈这一副对联写出了辛弃疾哪些方面的特点。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2.争论:同样登临观景,下面几位的情怀各有什么不同?风格有何不同?区分依据是什么?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煜《相见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梧桐深院锁
清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温庭筠《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3.深化:“豪放”风格有哪些不同于“婉约”风格的特点?
七、课后延长:同是军旅题材的作品,品读苏轼《江城子》与岳飞《满江红》,从诗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语言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角度,分析它们与辛弃疾《破阵子》的异同之处。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积存运用四字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
中国人民的友情。
重点: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情。
课时: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7,黑人少年出售的木雕象墩构思新颖,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但卖木雕的黑人少年更得意,更让人感动。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黑人少年的心灵,一起品尝这份感动吧
1、自由读文,画出描写黑人少年言行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2、生汇报
3、抓圆满这个词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指名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
(1)、我为什么圆满?
(2)、少年为什么圆满?
4、解决“我为什么圆满?默读1—6段找缘由同时完成填空练习。
5、出示填空练习:(读一读,再试着填一填)
(一)学习瀑布的壮丽。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二)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象墩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指导朗读,积存运用四字词语。
6、 小结:就是这样一位真诚的少年,他专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同学们,我由于带不走木雕而圆满,可是这位少年为什么也露出一丝圆满呢?
7、试着说一说。阅读课文后一局部。
8、汇报缘由。
9、引导出问题:少年为什么在猜想并证明我是中国人后露出圆满的神情呢?(世界游客那么多)他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朋友呢?
10、介绍中国援建铁路资料
11、师总结,板书。
12、教师激情引读:
正由于我们中国的无私救济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非洲人民,所以,少年把中国人当成朋友,由于朋友圆满所以也跟着圆满。多么真诚得意的少年啊!让我们齐读最终两段,读出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意。
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听到少年说:我们是朋友,怎能不让我感动,让我们读出这份感动吧!
一位一般的卖木雕的少年,都懂得珍惜我们中非两国人民的友情,这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呢!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的读出来吧!
小结:他笑了,笑得那么得意,这位非洲少年得意的形象不仅深深的刻在的心里,我想他也深深的刻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
热忱恳切,对中国人民有着友好情意的黑人少年说点什么?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方的是什么。并从中受 到启发。
3.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生字新词和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
2.提醒寓意,理解成语坐井观天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教学安排:
一、揭题解题。
l.观是什么意思?
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
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读生
字、词语。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准生字的读音,看看课文分几个自然段?在每一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4.这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它们为一件什么事争辩?谁的意见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第1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井沿是指哪里?(看图理解井沿。)
2.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说说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些什么?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次对话。你从哪儿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我从天上来要用表达的语气读,语调要平缓。
3.读青蛙和小鸟的其次次对话。大话是什么意思?课文里的大话是指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多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小鸟说谁弄错了?弄错了什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小鸟为什么会说天是无边无际的?(由于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5.指导朗读其次次对话。朋友,别说大话了!··有那么远吗?要读出劝说的语气,其次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你弄错了要读出确定的语气。
6.读青蛙与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7.青蛙为什么笑?(它认为自己的意见对,是小鸟错了。)
8.小鸟笑什么?它为什么劝青蛙出井口看一看?(小鸟笑青蛙确实是弄错了,还自以为是。由于青蛙成天坐在井里,看到天的范围只有井口那么大,看不到井范围以外的天,这就是它看错的根本缘由。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就能看到天究竟有多大。)
9.指导朗读第三次对话。表现出青蛙很自信的语气,小鸟急躁劝说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思索:
青蛙和小鸟为天的大小发生争辩,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对方错了,你认为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篇5
【教学设计】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漂亮风光。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观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育学生的观看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力量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观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培育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看、想象以及赏析
词句的力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启发学生绽开想象,进展学生观看、想象力量。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构造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力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说明】
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设计宽银幕投影,以增加空间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漂亮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欣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比,帮忙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并按这一挨次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电教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 “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晰。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慢慢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悟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拟,进一步体会用词的精妙。通过电教媒体的帮助,不仅使学生正确理
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泼思维,增加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节,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洁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悟。采纳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欣赏,使学生理解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 )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并再次面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加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创设情境,学习第一段
1、提醒课题:《荷花》
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荷花池旁。
(教师同时翻开三架投影机,使宽银幕上的满池荷花刹那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学习第一段:
⑴ 读第一段,思索:为什么我一闻到芳香,就抓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⑵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把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宠爱,盼望看到荷
花的一种迫切心情读出来。
二、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学习其次段(重点)
1、师:我们应当根据什么挨次来观赏呢?
(听录音,指导看投影)
2、图文对比,理解词句:
⑴ 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让学生观看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抓住词语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外形大,颜色美。
⑵ 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录像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通过卡通式的动景使学生理解“冒”的意思,与“钻”进展比拟,知道“冒”显示出荷花生气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⑶ 在诵读、观看的根底上对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进展赏析。
(运用电教画面,让学生在观赏中对“只有绽开两三片花瓣,全绽开的,含苞待放的荷花”表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领悟满池荷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⑷ 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将画面上荷叶掩盖住,消失在眼前的是一朵朵荷花,让学生理解荷叶可以衬托荷花的美。
3、观赏满池荷花的组合美:
⑴ 师:为什么“我”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呢?
⑵ 欣赏姿势各异的荷花,结合朗读指导。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绽
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宠爱,使学生爱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4、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
结合上下文理解。
本文发布于:2024-01-11 19:2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0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