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

更新时间:2024-01-11 07:07:13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黄品冠)

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

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

《雨霖铃》主要是借离情别绪写江湖流落之感,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为结构美、语言美、绘画美三个方面。下面是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欢迎阅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京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一、《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曾放言“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仁宗皇帝闻其言,说:“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遂落第。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配合,他完成了词从小令到慢词的发展与转变,并且在词的内容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同时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调名《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于安史之乱时,避地蜀中,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同是羁旅、离情等题材,和唐五代词人相比,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清陈振孙),他的词作更多地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其代表作《雨霖铃》,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全词以凄切婉转的笔调,描写了离别之情,感情在词中尽

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金曲”之一。

二、《雨霖铃》的艺术成就

上片起首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别时之景,未写离别之情,却先以自描的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凄艳、愁惨的秋景图画:凄鸣的秋蝉、暮色中骤雨后的长亭。并巧妙地点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深秋,傍晚,都门外的长亭,这是何等浓重的伤感的氛围与地点,“寒蝉凄切”,既写出了秋气之摇落,时序之惊心,又使欣赏者马上联想起“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寞而无声”(宋玉《九辩》),“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咏蝉》)这类“悲秋”之句。好的语言往往如此:一方面,它以自己的写景作为促媒,以外界物侯之变化撩拨起读者的层层感情涟漪;另一方面,它又向读者“释放”出经过漫长历史过程长期“积淀”在词语中的“能量”,以此来感召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艺术联想。

“寒蝉凄切”四字,使那凄楚哽咽的声声蝉嘶,形成整首别曲、整幅离图的悲哀的“基调”和黯淡的“底色”。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庾信《哀江南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长亭”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已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本词中,词语本身的象征意义(送行)和它的“历史积淀”又在双倍地发生着作用,不能不使读者产生难以压抑的离愁别绪。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写出了情人的留恋与舟子催发的矛盾,离别伤痛之情陡增。“兰舟催发”,以直笔写出了时间之紧迫,柔情缠绵的恋人此时也不得不相互分手、道别,因而更促使彼此间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道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直写情人离别之际的动人场景,感情至此达到高

潮。这是令人黯然销魂、伤心欲绝的时刻。读到此处,不禁让人想起“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诗句。而此处描写,则更为沉痛,更为感人。全词词境也就此凝固、定格。“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眼前景物突然一转,由实到虚,写出了去路茫茫、道路修远、一程远似一程的未知旅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叹从来离别之可哀:“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下“更那堪”句,更推进一层,言已之当秋而悲离,离情更甚于常时。衬托手法的采用使它更凸现、更为动人。“今宵酒醒何处”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境况,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试想昨日还在“都门帐饮”、“执手相看”,可今朝醒来,只见“晓风残月”唯有一钩残月斜挂在天边,如今独在旅舟之上见柳,怎不惹满怀离思?“此去经年”四句,更是推想自己离别之后经年的孤寂寥落,悲苦之情己溢言表。想当初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之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全词感情也因此喷薄而出,余情无穷,无味不尽。

上下两片相比,各有特点。上片以写景为主,情生于景,情融于景,并为下片感情的直抒作铺垫。下片以抒情为主,以虚设之景抒别离之情,化景为情,而悠悠离情则作为主线上下贯穿。读罢全词,人们无不为这对情人一掬同情之泪,更不禁为柳永精彩的描写而拍案叫绝。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

同时又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宣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极力描摹了一对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离情,让人读来畅快淋漓,婉约细腻,耐人寻味。

三、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

一、结构美

结构是文学作品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和组合方式,是为作品内容服务的重要表现形式。常见的作品结构有单线结构、双线结构、对比式结构、放射型结构等。本篇采取的是双线平等式结构。在词里,一条线是作者的远离,另一条线是作者对生活漂浮不定的感受和流浪天涯的慨叹。上阙主要是写景,描写离别的环境和场面。下阙则是抒情为主的慨叹,借离别之情抒发自己前途无望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两条线相互平行,相互映衬,体现了词人的艺术匠心。

二、语言美

1.语境美

语境主要是包括叙述人语言和产生这种语言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两个方面。当这两者高度吻合统一的时候,就会造成一种独特的情境势态,使叙述人的情绪与环境融为一体,使作品更有艺术魅力。“寒蝉凄切”四字就为全文奠定了感伤的基调,“骤雨初歇”表面看来是写大雨刚停,而实际上柳永是借此写自己在仕途上遭受的打击。在柳永的眼里,这次只是“初歇”,人生的风风雨雨将从此开始。

2.情韵美

情韵就是作者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的融合谐和,暗暗透入文字中来的一种情调和气氛。“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传达出了一种情韵美。在这里,作者巧妙地把离别的悲伤与凄清冷落的初秋时节联系起来,读后令人寒气顿生,满心惆怅,产生强烈的天地与我同悲的感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又用主人公黯淡的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一层阴影。

3.音韵美

音韵美是语言的内在旋律、节奏,是语言的一种音乐美。《雨霖铃》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句式的一种参差错落、骈散结合。其中奇句、

偶句相同,短句、长句相融。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奇句;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是偶句。另“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句式整齐;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等则句式错落,似娓娓说来,自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三、绘画美

如果说柳永的《望海潮》是一幅浓艳的都市画,那么《雨霖铃》则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在全词中,通篇没有一个色彩绚丽的词语,然而确确实实画出了一幅别离图。“寒蝉凄切”、“执手相看泪眼”“暮霭沉沉楚天阔”“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等句,不着一色,而人物的形象、阴沉的暮霭、清冷的月色仿佛跃然眼前,使人如置身于优美的画境之中。

[柳永《雨霖铃》的艺术特色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4-01-11 07:0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0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全词   离别   结构   艺术   语言   感情   词人   好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