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宋词专题之辛弃疾《鹧鸪天》

更新时间:2024-01-11 04:18: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1日发(作者:万古蟾)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高考复习宋词专题之辛弃疾鹧鸪天

【一知堂】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骊歌一叠》。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前后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全词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

定格

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平仄仄,仄平平』。

从别后,忆相逢,

中平中仄仄平平。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一、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

鹅湖:指鹅湖山,在铅山县(今属江西)东北。山上有湖,晋人龚氏曾在此养鹅,故名鹅湖。下有鹅湖寺。风景优美,辛弃疾常来此游玩。

书咄(duo多)咄:表示失意和不平的感叹。语出《晋书·殷浩传》:“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咄咄:表示惊怪的意思。书:写。

“且休休”句:指去寻求美好的隐居生活。休休:美好。唐末司空图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建“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记》。

“一丘一壑也风流”:《汉书 叙传》班嗣“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冷欲秋”:虽未入秋,已经有秋意袭来,这秋意来于自然,却也折射出词人的心绪。

B、“晚来收”,飘浮在水面上的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收”形象地描写了这一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词人落寞惆怅。

C、“且休休”,“且”姑且、暂且,词人的自我宽慰——姑且安享闲居的清福吧,隐居山林也是很高雅的。

D、结尾二句,语言淡朴浅近,情感表达上也有了显著变化:变微婉为坦率,变悲凉为旷达。

2.“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释:

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

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着意”一词,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B.“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这两句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C.“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富有生机的田野实景。

D.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描写最巧妙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①银胡簶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

①“壮岁”句:化用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春风旌旗拥万夫”。锦襜(chan搀)突骑(ji计):穿锦衣的精锐骑兵。这两句,写作者于绍兴三十二年以五十骑突入金营,擒叛将张安国,率方余人渡江南归宋,献俘行在的事迹。

②“燕兵”,指金兵(.

③“春风”句:化用欧阳修《圣无忧》词:“春风不染髭须”。“万字平戎策”:指作者屡次上呈朝廷的论抗金恢复策略步骤的奏疏策论等,今尚存者有《美芹十论》等。“种树书”: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另《汉书·王吉传》有“东家有大枣树”之语,作者参错而用之,感叹晚年失意闲居。

1、下面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拥”字、“飞”字表现力极强:从旌旗、军容、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B、一个“追”字,承接上文;一个“叹”字,引领下文,忆旧叙今浑然一体,承转自然巧妙。

C、“桐叶晨飘蛩夜语”,开篇托物起兴,对比烘托,桐叶飘零,寒蛩夜语,都引发悲秋之意。

D、“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燕兵,指金兵。具体描写当年带领义军渡江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

2、.结合作品,比较分析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差异。(4分)

四、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宁作我:语出《世记新语·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

岂其卿:语出杨罐《法言·问神》,表达不依权贵之意。

2. 一松一竹真朋友: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

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词开篇不凡,以抒情、议论起,“厌”字显示词人流连周围的山水时间之多。

B. 词人用《庄子》里的典故,要安于平淡的生活,做不材之材以终其年,怨辞反说。

C. 下片表明自己不改变本性去迁就别人,人生历尽世事,还要归于田园,躬耕田亩。

D. 本词含蓄抒情,借典故抒怀,风格超然闲逸,表明归隐之由、归隐之乐。

2. 本词最后两句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词分析。

五、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点题,道出离别已成为常态,次句说明近年行迹,照应“匆匆“二字。

B.词中以“绿带““青钱“比喻湖水荷叶,生动传神;用动词“萦““点”更激活了词句意境。

C.词的结句“后夜相思月满船“借助月光写相思,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写法。

D.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相思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离别之情,可谓妙合自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辛词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简析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情,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6分)

六、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黄沙道中

辛弃疾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菊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1、周汝昌认为此词充满了“生趣”,请结合上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请赏析“要擎残雪斗疏梅”中“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D【应该是“变坦率为微婉,变旷达为悲凉”】

2.①拟人手法的运用。红莲盛开相互依偎,如同喝醉了酒的美人;白鹭无言兀立着,仿佛在发愁。词人赋予了红莲和白鹭人的情态,颇有情趣。②两句写景色彩鲜明。红色的莲花,堤上的白鹭,色彩鲜艳相互映衬,鲜明突出。③寓情于景,词人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寄予在眼前的景物之中。“浑如醉”“定自愁”虽用来描写“红莲”与“白鸟”,但也暗写了词人内心的迷醉与愁绪。 【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诗中的形象、语言和手法的内容,要求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有何精妙,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选取,遣词造句、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手法的运用角度切入,“红莲”“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运用了拟人手法。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1.D

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1. D

2、①最后两句说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②意托于松竹花鸟,表明守君子之志的意向,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仕途人情的戒畏。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风格超然闲逸”错误,字面上是超然闲逸之词,实则包含着对当权者的激愤与积怨。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意思是,松竹是我的真朋友,花鸟是我的好弟兄。“松竹”“花鸟”表明了作者的志向与高洁追求,只有他们不会让作者伤心失望。以欣喜松竹花鸟,体现归耕林泉的激情雅趣。篇末承转,说明人世无君子可处,只好与松竹花鸟为友,无奈兼以自我开脱。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1.D 【解析】对这首词上下片所抒发的情感的理解有误。应该是:词的上片于叙事中抒发了离别之情,下片于写景中抒发了相思之情。

2.(1)性情:①面对离别,词人没有黯然伤感,而是直面聚散匆匆的人生,表现出洒脱、豪放的性情;

②他也留恋豫章的山水,留恋故人,却将这柔情隐藏在潇洒的挥手之中,含而不露。(每个要点2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艺术风格:意象鲜明、真切自然(1分),明快俊逸、流丽婉转(1分)。(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1、(1)前两句写自然之美,极写春风柔和,随着山行弯转吹拂。“正剪裁”,用拟人手法,说春风如能工巧匠,剪裁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故“溪山一片画图开”,春风到处,万象更新,充满了生机。 (2)后两句写在这美好的大自然中活动着的人和动物,轻鸥逐虚船而去,荒犬迎村妇而归,禽兽、人的活动给这一片画面又增添了勃勃生机。

既有自然之美,又有田园生活志趣。

2、诗人别具情思,用拟人手法,把松、竹人格化,化静为动,松竹无花可与疏梅比美,便用枝叶托住残雪,与梅花争芳斗艳。于是,在诗人笔下,疏梅绽红,松竹擎雪,明丽动人,煞是可爱。

本文发布于:2024-01-11 04:1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70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词人   作者   诗歌   情感   手法   春风   表达   内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