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 文本解读

更新时间:2024-01-10 16:00:5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卢强)

《寒风吹彻》解读与教学设想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曹琳君

《寒风吹彻》是出生在西北边陲的新疆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它被安排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们感动”这一抒情散文板块中。在贫穷、落后、荒凉的小乡村黄沙梁,30岁的刘亮程在遭受寒风肆意吹掠的同时,获得了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人生是贯穿着苦难的,我们只能艰难而孤独地在苦难中跋涉。

这篇散文的教学难度在于:1、篇幅较长,全文共43个自然节,且叙事看似杂乱无章;2、语言苍凉内敛,内涵深厚,关于苦难的解读深刻含蓄,也颇有争议;3、题材是西北乡村生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距离感。就连作家自己也说:“这篇文章选入课本是我没想到的,不是它不好……那些太寒冷的文字,可能不适合孩子阅读。当然,把这样的文字呈现在中学生面前,说明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长大了。”

基于本文的这些特点,我在解读文本和教学设想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立足文本,梳理文本,寻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

要深入挖掘文本,必须先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神聚。而关于抒情散文,曹文轩说过:“纯粹的抒情散文,严格地说,是没有的。因为散文要么写景,要么状物,要么叙事,要么记人,所抒之情总会有所依附。若单纯抒情,只有空洞的感叹。”所以,面对一篇有深刻内涵的抒情散文,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看似“繁乱”而又具体的人、事、景、物入手,寻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

文章第2段说,“我静坐在屋子里”,“围抱火炉,想着一些人和事”。“我”想到了哪些人和事情?这个问题就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它的答案涉及到第4至42自然段的内容。学生通过快速浏览,可以概括出“十四岁的我在寒夜冻坏一条腿”(6—17节 )、“路人冻死在雪地里”(18~26节)、“姑妈在冬天死去”(28~38节 )、“母亲独自在冬天寒冷”(38~4l节 )这四件事。

教师小结:作者在这个冬日,在火炉边,立足于30岁的自己,想起了久远的四件事。如同电影手法,在结尾处他又从思绪中回到火炉旁的现实场景。借助“火炉”这个物象,刘亮程用自己的思绪将看似散乱的人物、事件聚集在一起。

1

那么,不解和疑问就呈现出来了。也正是这篇文章教学上的难点:作者为什么写到了如此多的不相干的人物和看似没有联系的事件?作者用怎样的方式将它们有机组合在一起?这是解开文章寓意的关键。

2、深入文本、研习文本,读出聚集材料的“神”

这个环节我想通过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来具体研习:

问题1:这些人和事都与怎样的环境有关?这些人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第一问较简单,学生可轻易地答出冬天(雪)或寒风(寒冷)。

第二问稍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给学生搭个小台阶,在黑板上写下“我”、“路人”、“姑妈”、“母亲”这几个人物,并在他们前面加上圆括号。然后要求学生从文本中筛选概括,在括号内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作为形容人物的定语。

相信括号内的答案会非常丰富:

(三十岁、年轻、 十四岁、期待下雪、孤独面对寒冷、 孝顺……)的“我”

(贫寒一生、心境寒冷、被冻死……)的老人

(年老多病、渴望春天、蜗居土屋……)的姑妈

(拉扯七个儿女、冷漠 、年老、盼望儿女回家、独自在冬天透心寒冷……)的母亲

最后,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找出与冬天(寒风)有联系的。学生很快就知道,冬天 (雪、寒风) 除了指然现象外,还指孤独无助、情感冷漠、物质贫困、苦难磨难、心境凄苦、衰老死亡。

至此,我们明白了:作者用“寒风”将文中所有人连在一起,让它贯穿与包括“我”在内的相关人物命运的叙写之中。

问题2:事件的顺序可否置换?为什么?

不可替换。因为作者的巧妙构思还在于,他是以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来组序的。

在文章的第3自然作者写道:“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作者只有30岁,怎么可能在冬天用自己的手抚摸自己的一生?作品有没有涉及“将来的我”,或者说间接地展示“将来的我”?是如何展示的?

刘亮程在《冯四》中写道:“一个人一出世,他的全部未来就明明白白地摆在村里,当你十五岁或二十岁的时候,那些三十岁、五十岁、七十岁的人便展示。

2

了你的全部未来;当你八十岁时,那些四十岁、二十岁、十七岁的人们又演绎着你全部过去。你不可能活出另一个样子———比他们更好或更差些。”这样看来,三十岁就是我的“现在”,十四岁的事就是“过去”,“陌生人”“姑妈”“母亲”就是“我”的“未来”。作者想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无论是哪个阶段都免不了被“寒风”吹彻。

现在,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叙述“陌生路人”“姑妈”“母亲”的故事都是指向人生的“未来”,为何这样安排顺序呢?文章17 节写道:“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这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这一抒情语段由“我”这一个体扩展到一般,并引起下文对“陌生人”“姑妈”“母亲”的叙述,遵循了与自己感情由疏到亲的顺序,也体现了从自然界的寒冬(自然之冬)到人情的淡薄(人性之冬)再到生命的寒冬(生命之冬)。这是构思的另一巧妙之处。

至此,文体中的另一关键词“彻”的三层含义就已领悟:深度上,寒风彻骨彻髓,在摧毁程度上逼向生命的终点即死亡;时间上,人一生的每个阶段都将被“寒风吹彻”;广度上,寒风吹彻所有的人。“彻” 既指肉体上的,更指精神上的。

通过这两读,我们明白了:借助“火炉”这个物象,刘亮程除了用自己的思绪,还用“吹彻”的“寒风”将看似散乱的人物、事件聚集在一起。因为彻骨的寒风, 才想到那些逝去的岁月,想到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才意识到这“寒冷”将陪伴我们的所有岁月。

3、重读文本,探讨文本,挖掘冷峻文本背后的温暖意蕴

前面提到,这篇文章的主题颇具争议。这样灰色冷峻的文字,初读之下文本确实让人有消沉之感,然而作者对生命的态度真是这样悲观消极吗?这篇作品就只是在强调生命的脆弱、世界的冰冷而没有暖意吗?

这个问题可以抛给学生,通过前面两个环节,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现在可以重读文本,让学生结合文中抒发作者独特人生感悟的抒情、议论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真正用心的体验,必须在阅读的同时学会自由表达,思想也只有在自由表达中才能开花。经过讨论,可能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3

观点1:尽管底色悲凉,但温暖的炉火,对温情的追求和向往,悲悯的情感贯穿于文章始终。

1、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寒冬的表现和思索并不相同

(1)十四岁以前的“我”。对冬天充满了兴奋和好奇;(2)十四岁的“我”。(第6~16段)①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第8段)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第 9段)——“我”体味到“寒冷”对于孤独的个体具有更大的威胁。

② “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第11段)——自从被冻坏一条腿后,“我”彻底认识了寒冷的厉害,从而也形成了对困难与挫折的深刻认识:一个人盲目地对付生活中巨大的不幸,是作无谓的牺牲,要懂得积蓄力量,来应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懂得温暖自己的亲人。

󰀀“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的覆盖村庄和田野。”(第1段)作者为什么对冬天的来临似乎“漠不关心”又“一直在倾听”、有所“期待”?“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是必须贮藏柴火、贮藏温暖来对付冬天,三十岁的他从“寒风”“落雪”中收获了生活的智慧,懂得了如何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寒冬。

“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第16段)这是在艰难的生活中对自己的勉励,表达自己希望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的愿望。

“彻”的第四层含义——感悟之彻:历经苦难,对生命有了深刻认识后的淡定、沉静、坚韧的心态。

2、此外,我把路人请进炉火正旺的屋子,为他倒杯热茶;姑妈抱着火炉等待春天的来临,母亲也“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我希望能为母亲挡住一丝的寒冷,常回家和父母坐坐……都饱含作者对温情生活的无限向往。他始终坚信在荒漠的雪原上温暖一直存在,即便我们不曾感受到,“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

观点2:生命脆弱,人生残酷,对温暖的渴望湮没在巨大的寒冷之中。

1、对于陌生的路人,作者“让进屋子”“倒一杯热茶”其实也仅仅是帮助路人驱散了一小部分温暖。文中特别提到“没有问他的名字”。为什么不呢? 如。

4

果问了名字还有可能继续聊聊天,让他心里的那块“冰”融化一些,让他有足够的温暖启程。“我们每个人都在生命中,孤独的过冬,我们帮不了谁。”“他的寒冷太巨大”借着“寒冷”的强大威力遮蔽了自己本来能够提供的“温暖”支持。

2、同样的,对于母亲“隔着三十年的人生距离 ,我感受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我无能为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命运,遇到衰老和死亡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

3、“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第31段)。”—— 虽然对温情生活充满向往,但生存境遇的恶劣,寒冷的阻隔使得亲人之间互相温暖的正常走动也实现不了。

……

教师小结:“我们帮不了谁”也可以理解成作者在强调人应该自立自强自救。在苦难的生活里,我们更应该坚强而执著地寻找爱与温暖,奉献爱与温暖。

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了解悲剧,理解悲剧,不是为了悲哀地死去,而是为了更从容、更珍惜、更充满爱意地活着。”文学就是在为我们的精神创造一种绝处逢生。正是无边的孤独与执着的坚守、绝望中的希望,构成了《寒风吹彻》的深刻意义。

生命,于寒冷中坚韧,于温暖中拔节。寒风吹彻之后,是春暖花开。

5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6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16:0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94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本   作者   寒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