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堵纯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姓名
年级学科
《雨霖铃》教学教案
工作单位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选自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中,才情卓绝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雨霖铃》更是为世人广为传诵。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之作。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文章重在从三个层次勾勒环境,描写情态,刻画心理,层层深入,写尽离情别绪,可谓叹为观止。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二、教学目标
1、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手法。
教学重点:
1、品鉴意象,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手法。
教学难点:
1、鉴赏本诗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2、对"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分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方法已有所了解,但是对文字的理解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诗词作品,因为诗词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但无论哪种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具体说说它美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写,都是一些难题,更不能很好地把握。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幻灯片:“课题、作者、主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中难免充满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反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盼望游子归家的泪眼婆娑。我们还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欣赏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它就是婉约派词人柳永所作的《雨霖铃》。(板书:课题、作者)
2.解题
“雨霖铃”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那柳永为什么要用“雨霖铃”作词牌名呢?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幻灯片:解题)
3.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qi)卿。北宋词人。著有作品集《乐章集》(幻灯片: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
这是首写离情的词。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示范诵读,可以跟着默读。并找出你认为词中最能表现内容主旨的一句?(幻灯片:整体感知 示范诵读)
(点击示范诵读播放范读)
师生:(听)
师:(幻灯片:整体感知:提问)那么,最能表现这首词内容主旨的是哪一句呢?大家一起说一下。
生(齐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没错,大家找得根准确。(点幻灯片明确)请同学将这句话在书上标画下来。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要比一般人更重一些。“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
三、具体赏析课文
先来分析一下上阕。上阕写的是:离别之难。(板书:离别难)
1.首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幻灯:研读上阕)
这是对二人离别环境进行的描写。(板书:离别环境)指出事件发生时间是深秋的傍晚、地点是长亭、天气是骤雨初歇。 起首句(点击)已给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凄切”,它是如何奠定的?
生:“蝉”是“寒”的,指秋后的蝉。大雨刚停,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会让人产生落寞的感觉。
师生:说得真好,老师再来完善一下。词人上来就连用了三个意象:寒蝉、长亭、骤雨。(板书:寒蝉、长亭、骤雨)时当秋季,且值天晚。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从而我们可以看出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2.接下来两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则是描写离别时的场面(板书:离别场面):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留恋处、兰舟催发”。(板书:兰舟催发)写出了什么?
生: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
催发。写出了词人饯别时十分矛盾的心情。
师:回答的十分到位。在这种矛盾心情之下二人执手相看,无语凝噎。(板书:执手相看)这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可以说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读时一字一顿。是词人想象中的别后情境(板书:别后情境):选择了三个意象进行描写:分别是——烟波千里、暮霭沉沉、楚天阔。既曰“千里烟波”,(板书:千里烟波)又曰“楚天阔”,(板书:楚天阔)空间可谓广矣。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4.经过分析之后,大家一起来回答一下,上阕词人描写了哪些意象? (幻灯片:问题)
生(齐):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烟波、暮霭、楚天。
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离别环境是实写虚写?(学生:实写)(板书:实)离别场面呢?(生:也是实写)(板书:实)最后,别后情境是——虚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板书:虚)
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这种写法是——(生答: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上阕小结 作业反馈】:结合板书,背诵上阕。
四、重点探究 分组讨论
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找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生:(诵读。)(幻灯片:下阕文本)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
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下面请三个小组同学自由讨论,并由一人总结作答。
生1(预设):我认为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师:前面我们分析过了,这句最能体现作者的离别情绪。(幻灯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秋意浓浓”来概括也不为过。(点幻灯片)(板书:秋意浓浓)
生2(预设):我认为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幻灯片:【重点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师:(切换)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古今俊句”,经你一分析,当之无愧啊!(切换幻灯片: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酒”无味,“柳”留人(幻灯:柳),“晓风”悲凉(幻灯:风),“残月”凄迷(幻灯:月),(幻灯片:最能触动离愁。)好一幅酒醒伤情图!(板书:清醒伤情)
生3(预设):我认为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切换幻灯片:“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愉;可是别后非只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惨不成欢。“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更是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师:非常有文采的见解啊!能用所学知识相印证,并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用惨不成欢(板书:惨不成欢)来概括得十分妙。很好!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相思苦和离别情。(幻灯片:下阕总结)
五、课堂小结
(幻灯片: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以时间而论,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师: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读这首词,我们知道,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离别,有一种感觉叫心痛,有一种心情叫相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在这样的经典里沉醉千年又何妨!
六、布置作业
最后,给大家布置一项必须完成的轻松的作业:背诵全文。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 PPT
是哪一句呢?
展示《雨霖铃》课文
提示学生想象画面,通过描述景色,加深对诗歌意境营学生想象后,互相交流,把自造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设计
1. 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
2. 班别______ 姓名:己的理解说给小组内同学听
研讨 PPT
落清秋节!
学生朗读讨论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再次感知 PPT
最能表现这首词内容主旨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等级(权重)分
评价评 价 标 准
项目
知
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
识与技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朋友
能流畅地与同学交流假期趣事
能清晰的表达自己态度观点、意自优良一较评
秀 好 般 差
10 8 5
10 8 5
10 8 5
8 6 4
3
3
3
2
小组教师评 评
能
见
熟悉运用新单词、短语、句型描操作技能
述朋友的品质、特性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能用所学内容处理朋友之间发生的问题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勇情感态于开口、动脑,发言次数多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10 8 5
10 8 5
3
3
8 6 4 2
3 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10 8 5
度 互助
对本节课内容兴趣浓厚,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本节课堂上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8 6 4 2
8 6 4 2
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七、教学板书
上片:离别难
离别环境:寒蝉 长亭 骤雨
(实)
离别场面:无绪催发 泪眼无语(实) 虚实结合
别后行程:烟波 暮霭 楚天
(虚)
下片:相思苦
愁意浓浓
酒醒伤情 情景交融
惨不成欢
八、教学反思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学习诗词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本设计紧扣诗词的文本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体会婉约词的特点,体会词人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整节课让学生始终受到感染,深刻体会词人与红颜知己难舍难分,心情压抑的心情。
课前播放符合本词风格的音乐,了解古人离别赠诗的习俗,及与离别有关的意象,营造学习这首词的气氛。在诵读前播放大家的朗读,有助于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身临其境地把学生带入到离情别绪中。
课堂上,巧用文档软件,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有利于文本阅读的即时生成。
在探究文本阶段,让学生思考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离别场景的呢?并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并用PPT展示词中重要的鉴赏点,以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
在能力提升阶段,让学生把自己讨论的结果落实到书面,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改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6:5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89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