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孟宪成)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译文和知识点
整理
一、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与《陈太丘 与友期》两则分别选自《世说新语笺疏》+《言语》和《方正》 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 的长子说:“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 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棍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 妻子。
二、 给加点字注音:
差(ch a )可拟柳絮(X(I )
无奕(y i )
谢道媪(y u n )
三、 朗读节奏停顿: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停两处)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3.
撒盐空屮/差可拟。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停一处)
(停一处)
(停一处)
四、重点字词翻译:
1.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
文义:文章的义理。
4.
俄而:不久,一会儿。
5.
骤:急。
6.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7.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
五、 古今异义:
1・儿女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2・文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文章的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3・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 今义:因为
六、 单句翻译句子: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 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译文:一会儿,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 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3.
撒盐空屮差可拟。
译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七、 问题梳理:
1.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 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2.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 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3.
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 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屮舞。
4.
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两句来。
答: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一岑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②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一韩愈《春雪》
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⑤ 千里黄云白日廡,北风吹雁雪纷纷。一一高适《别董大》
八、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咏雪》,完成1-4题。(14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回:“撒盐空中差可拟。”见女
H: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集: ②讲论文义:
③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② 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
3说说“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
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
3分)
答:
4 .说说用“柳絮”比喻雪花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文章的义理③像什么
2① 跟把盐撒在空屮大体可以相比。
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3答: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4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彖和美 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二)阅读文言文《咏雪》,完成1-4题。(10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回:“撒盐空中差可拟。”见女
H: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撤盐空中差可拟:
2翻译句子。(2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3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差强人意
B・参差不齐
C・成绩差
D
•出公差
)
4谢道棍,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 岀1
一
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4分)
答:
参考答案:
1①不久,一会儿 ②相比
2
(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 谈论文章的义理。
3 A
4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 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 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 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 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 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朋友 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
一、 给加点字注音:
舍去(sh。)
尊君在不
(fOu)
非人哉(zai )
二、 句读停顿:(每句停两处)
①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 君/与家君/期日中
③ 元方/入门/不顾
三、重点字词翻译:
1与友期行
(期:约定。)
2期日屮
(日中:正午时分。)
3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去后乃至
(乃:才。)
5门外戏
(戏:嬉戏,游戏,玩耍。)
6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7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8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9则是无信(贝山
就信:讲信用,守信用。)10下车引之(弓1:
。
拉,
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顾: 回头看。)
四、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
通 “否”
(二)一词多义:
1.之:
①左将军王凝Z妻也
(•名)
②下车引之(代词,
人他,
代元方)
2.而:
① 俄而雪骤
② 相委而去
(与时间词连用,不译)
(连词,表修饰)
(三) 古今异义:
① 太丘舍去:
② 与人期行;
(四) 词类活用
① 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 友人惭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古义:离开;今义:至IJ、往。)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意动用法。惭:对……感到惭愧)
五、重点句子翻译:
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译文: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 ”
3.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真不是人哪!跟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4.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 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5.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元方 头也不回地跑进了(自家的)大门。
六、问题梳理:
1 .
“期日屮,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不守信用的 人,
“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 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 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 动是“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 写。
2・通读全文后,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 方的“入门不顾” ?
答:元方是一个聪敏过人、率真方正、明白事理、懂得礼仪、 落落大方的孩子。
我赞成元方的做法:一个失信于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 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入门不 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率真,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 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我不赞成元方的做法:我觉得元方的做法不太好:天下人谁无过, 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 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3・陈太丘的友人的性格特点如何?
答: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
4.《陈太丘与友人期》一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做事要讲诚 信,懂礼貌。
5 .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6 .谈谈你对“君”“家君”“尊君”的理解
答:“君”:对别人的尊称,是“您”的意思。“家君”: 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7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
⑧老朽⑨麾下
答:敬词:陛下、令尊、足下、令郎、麾下
谦词:敝人、卑职、寡人、老朽
8・你还知道类似谢道覘、陈元方这样机智聪颖的少年吗?
答: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 罗……
七、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1〜4题。(1 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⑴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尊君在不:
⑶下车引之:
⑷陈太丘与友期行: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
② 友人惭,下车引之。
译文:
3 .对句屮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 .尊君在不?(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
•君与 家君期日中。(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
•待君久不至,已去。(“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 之“您”。)
D
•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垂询”是谦辞)
4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 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 (4分)
答:
参考答案:
1.
(
1)舍弃 (2
)同“否”
(4
)约定
(3
)拉,牵拉
2 .①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陈太丘丢下(他)而离 开,(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②朋友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很惭愧,便下车来拉他。
3. D
4
.陈元方的“方正”之气表现在: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 要(君与家君期日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第二,他懂
得“礼”的重要(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第三,他的辩
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 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每点2分,答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屮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 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管宁、华歆①共园屮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 不异,华捉②而掷去之。又尝③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 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 也。”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管宁、华歆:管宁,管仲的后人,汉末魏初高士,自 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曹 魏重臣。②捉:捡、拾。③尝:曾经。④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 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⑴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华捉而掷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宁读书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1:3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86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