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

更新时间:2024-01-09 22:18:29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姜辅志)

一、虞舜耕田 【虞】

虞舜大孝,竭力於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孝感动天。尝耕於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大舜心中只有父母,故不知其他,只求可得父母之欢心,故始终不见父母不是处。人伦之变,至舜而极。然能尽爱敬之诚,则至顽如瞍,尚能底豫允若,况顽不如瞍者乎。

1.虞:朝代名,在今山西。

2.瞽瞍:时人以舜父虽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称之曰瞽瞍。

3.顽: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即无知无识而妄为也。

4.嚚: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5.孺慕:谓如孺子之慕父母,言其诚也。

6.号泣:哭泣,犹曰声泪俱下。

7.慝:恶之匿於心者,言己实侍奉无状,不能得亲欢也。

8.尧:古帝名,帝喾之子。初封於唐,故曰唐尧,又曰陶唐氏。

9.二女:娥皇、女英也。

10.底:致也。豫:乐也。允:信也。若:顺也。

在遥远的虞代,有一位孝子「舜」,姓姚,名重华。他的父亲叫瞽瞍,既没有知识,又喜欢胡作妄为。生母名叫握登,贤良有妇德,不幸早逝。而父亲不辨是非,总是听信后母的谗言,时常辱骂、虐待他。后母所生的弟弟名叫「象」,也对舜十分不友善,既傲慢又无礼。

他们时常设计要谋害舜。舜像穷苦伶仃无家可归的孩子,会独自呼号哭泣,认为是自己侍奉得不好,不得父母欢心。舜心中没有怨天尤人,依然孝顺父母,友爱弟弟。他这样宽大的胸怀,孝顺的行为,感动了上天。当他在历山耕种时,有大象帮他耕田,有鸟儿帮他耘土、除草,靠著大家的努力,把历山一带开发成了良田,因此舜的孝行与名声也渐渐流传开来。当时尧帝得知舜的孝行后,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请他治理国家,还多次用艰难的事情,考验舜办事的能力。后来天下大治,尧帝就把王位让给他。舜以「虞」为国号,后人称为「虞舜」。

二、仲由负米 【周】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南游於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裀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李文耕谓,事亲之事,承颜日短,报德思长。如仲氏子者,方乐负米之欢,旋抱衔恤之痛。思藜藿而不得,列钟鼎而徒然,子欲养而亲不待,盖千古有同慨也。为子者幸而逮存,可不思孝养之及时也乎。

1.周:朝代名,姬姓,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其后武王灭商,有天下,都镐,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奄有中国黄河、扬子江两流域,及辽宁西部之地。至平王东迁,都洛阳。

2.藜藿:皆野菜,贫人所食者。

3.乘:辆也,谓一车四马也。

4.钟:古量名,受六斛四斗。

5.累:增也、积累也。

6.茵:谓加於褥上者,犹今毯子也。

7.列:陈设。鼎:烹饪之器。列鼎:谓盛馔也。

8.承颜:谓得见也。旋:俄顷之间。

9.衔恤:丁父母忧也。

10.养:下奉上也。慨:感叹也。逮:及也。

周朝时候,有位贤人,姓仲,名由,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小时候家里贫困,天天吃的都是藜、藿一类不好的野菜。为了孝敬父母,让父母能吃几餐米饭,便要跋山涉水,走上百里的路程,背米回来奉养双亲。

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他就到南方游历,到楚国时,楚王敬慕他的学问人品就聘他作官。以后他出外时,跟随的车马有一百多辆,家中积存的米粮有一万多钟,食用不尽。坐的时候,不仅有柔软舒适的垫子,而且还铺放了好几层;吃饭的时候,桌上摆满了盛著菜肴的鼎。但他的心中却不免感慨,如今自己有能力让父母享福,但父母却已不在人世了,不禁长叹说道:「现在虽然富贵了,就是想过以前那种吃野菜,为父母到百里外背米回来的生活,也无法办到了。这叫我怎麼不伤心呢?」

孔子知道了就说:「仲由奉侍父母,可以说是生前尽了力,死后尽到追思了。」

三、闵损芦衣 【周】

孝哉闵子,衣芦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母恶损,所生子衣绵絮,而衣损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后妻。损启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视损如己子。

李文耕谓,闵子留母之语,凄然蔼然,从肺腑中酝酿而出。虽使铁石人闻之,亦为恻恻心动,何其天性之厚且纯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气,直从孝子一念恳恻中转回,为子者其三复之。

1.御:执辔在车也。长者乘车,恒以幼者为之御。

2.靷:系於车轴之革带。一端系於衡,以引车前行者也。

3.启父:谓开陈己意於父前也。

4.视:即看待也。蔼:和气也。

5.酝酿:酿酒也,借喻之词。

6.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象,见《易经》。

7.三复:反覆玩诵。

周朝时候,有位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他幼年的时候,母亲不幸早逝,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陆续生了两个孩子。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穿的是厚暖的棉絮所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就随便塞一些野地的芦花,一点也不保暖。

有一天,父亲叫闵损替他驾车,寒风吹袭著闵损单薄的身躯,身体都冻僵不听使唤了,一个不小心,牵车的皮带子掉落而勾破了外衣。他的父亲刚开始很生气,后来觉察儿子穿的棉衣里竟然塞著芦花,全身冷得瑟缩颤抖,心里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

父亲一怒之下,便想将继母休掉,但仁厚的闵损却对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倘若把母亲休了,我和两个弟弟就都要孤单受冻了。」父亲觉得闵损说得很对,也就算了。他的后母也很感动,感悟懊悔以前的行为,从此对待闵损就像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疼爱有加了。

四、曾参养志 【周】

曾子养志,请与有余。母啮其指,负薪归庐。

曾参,字子舆,善养父志。每食,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父嗜羊枣,

既没,参不忍食。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啮指以悟之。参忽心痛,负薪归。妻为母蒸梨,不熟,出之。过胜母,避其名不入。学於孔子,而传《孝经》。

李文耕谓,凡为父母,未有不望其子之成立。成立於功名者小,成立於道德者大。为子者欲学曾子之养志,必学曾子之志於道,悟彻一贯,三省其身。不然,虽多备酒肉,曲承欢笑,异於徒养口腹几何。

1.「善养父志」五句:见《孟子》。

2.彻:去也。嗜:好也。羊枣:实小黑而圆。

3.措:筹办也。啮:噬也。

4.悟之:使之心领神会也。

5.胜母:里名,地疑在山东属境。

6.避其名:恶其名之害义也。

7.悟:觉悟也。彻:达也,通也。

8.一贯:一理贯通万事也。

9.三省:指以「忠、信、传习」三者自省也。

周朝时有位曾参,字子舆。他奉养父母极为孝顺,不仅能奉养父母之身,更能长养父母的志向。每逢吃饭的时候,必定有酒有肉。饭后将要收去的时候,一定问过他父亲,这些剩余下来的酒肉要送给谁。

他的父亲平日喜欢吃羊枣子,后来父亲死了,曾参就终身不再吃羊枣子。有一次他到山里砍柴,不料家里忽然有客人来了。他的母亲十分著急,因为曾参不在 家,而家里又没有钱,无法准备食物招待客人,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母亲就用牙齿咬破自己的手指头,希望儿子能觉悟到。曾参在山里,忽然心里就像小鹿乱撞的痛 了一阵子,於是就急忙背了柴回到家里。

有一次,他的妻子为母亲蒸了一个梨子,没有蒸得熟透,曾参就要把妻子休了赶出门。后来曾参到一处名叫胜母的地方,就因为这个名称不好而不肯进入。曾参在孔子门下受学,孔子很看重他,传了他一部《孝经》,内容共有十八章。

五、老莱斑衣 【周】

老莱七十,戏彩娱亲。作婴儿状,烂漫天真。

老莱子,姓莱,佚其名,楚人,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尝著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状,戏舞於亲侧。并在双亲前弄雏,欲亲之喜。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李文耕曰,「恒言不称老」一语,记礼者原自体贴入微。得莱子之斑衣弄雏,乃发挥尽致矣。以舜之孺慕,参之养志,合为一人。其真爱流溢处,令人神往不尽。

1.佚:失也。

2.斑斓:文彩粲然之貌。

3.弄:戏玩也。雏:小鸟也。

4.娱:乐也,谓博亲之欢心也。

5.恒:常也。

6.溢:满而流出也。

7.神往:心神向往也。

周朝时候,有个人极为孝顺,他姓莱,名字已不可考,只晓得他是楚国人氏,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老莱子」。老莱子生性孝顺,奉养父母,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凡是吃的喝的,总是选择很甘甜很柔脆的食物,在言行上也总是想尽办法使父母愉悦。

他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却从不说自己年老,还常常穿著各种色彩鲜艳的衣服,故意装作小孩子的模样,在父母亲身旁戏耍玩乐。并且在双亲面前戏弄小鸟,做出孩儿玩耍的样子,要博得父母的欢喜。有时候,又挑了两桶水到堂上来,故意跌倒在地上,那两桶水也都倒翻了,衣服弄得水淋淋的,他就做出小孩子哇哇的啼哭声音,来逗弄父母开心的哈哈大笑!

六、郯子鹿乳 【周】

郯子亲老,双目皆瞽。入鹿群中,为取鹿乳。

郯子,鲁人,史佚其名,天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而不得。郯子顺承亲意,乃衣鹿皮,去之深山中,入鹿群之内,取鹿乳以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得免。

王应照曰,孝子事亲,必养其心志,而不徒养其口体。鹿乳异味,因老人偶然思食,蒙皮入山,本一片诚孝之心。发为机智,得乳归奉,父母之心顺,孝子之心安矣。李文耕谓为反哺至情,不亦然乎。

1.郯:国名,少昊氏之后。故城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

2.鲁:国名,姬姓,侯爵,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於鲁。今自山东滋阳县东南,及江苏沛县、安徽泗县等,皆其地。

3.衣:披服也。去之:走往也。

4.射:激矢及物也。蒙:裹也。

5.反哺:慈乌初生时,母哺之。及长则反哺,故报亲恩曰「反哺」。

周朝时,有一个贤人,姓郯,是鲁国人,名字已不可考,后人尊称他为郯子。他的天性非常孝顺,父母年纪老了,眼睛又有疾病,常常很想喝鹿乳,可是一时又不易得到。

郯子知道了父母的心意,就打定主意,身上披著鹿皮,假扮成鹿的模样,走到深山中,混在群鹿里面,以便取得鹿乳,回家奉养双亲。不料他正在取鹿乳时,遇到了打猎的人,猎人以为他是只鹿,就准备要用弓箭射杀、捕捉他。郯子发现了,就赶快站起来,脱掉鹿皮,并把详细的情形告诉他们,才免除了被射杀的危险。

七、汉文尝药 【汉】

汉孝文帝,母病在床。三载侍疾,汤药亲尝。

文帝,姓刘,名恒,高祖第三子也,初封於外为代王。生母薄太后,帝朝夕奉养无倦怠。太后病三年之久,帝侍疾,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所用汤药,必先亲尝之而后进。仁孝之名,闻於天下。

王应照谓,三年之病久矣,而帝之所以小心侍奉者,历三年如一日,仁孝至矣。夫太后役使满前,文帝贵为天子,以天下养,犹必躬尽子职。况平人父母,非子媳谁为服事乎。事亲之道,自尽其心而已。

1.汉:朝代名,高祖刘邦灭秦,有天下,都长安,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三十里。

2.代: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3.睫:目旁毛也。亲尝:口自尝试也。

4.役使:服役使令之人。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最初被封为「代王」。当时吕后娘家的势力很大,造成政局不安,纷争不断。直到吕后死后,朝中大臣与刘氏宗族才联手诛除了吕氏外戚的势力,经由会商后,一致认为刘恒既贤能又孝顺,於是恭迎他为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文帝」,「文景之治」就是他和儿子景帝所创立的汉朝盛世。

他虽然贵为帝王,但是侍奉生母薄太后,日日夜夜,从来不敢懈怠。有一次薄太后生病,足足病了有三年之久,文帝服侍母后的病,总是殷勤看护得很周到,连夜间睡觉的时候,都没有好好合过眼。甚至连衣带也不敢解下。母亲所吃的汤药,他都要亲自先尝过,确定汤药无毒,冷热合宜后,才进到太后面前。他

的仁孝名声,因此传遍了天下,没有人不赞颂他。

八、郭巨埋儿 【汉】

郭巨埋儿,雷震儿活。天赐黄金,官不得夺。

郭巨,字文举。家贫,子尚幼,母减食与之。巨因贫难供母,子又分甘,乃乘子出,进食。一日子溺毙,妻惶泣。巨曰,毋惊母,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盍埋之。妻不敢违,遂掘坑三尺,雷震子苏,见黄金一釜,上有字云云。

姜履曰,埋儿事,诸儒皆非之。得林县人所传,始知「子可再有,母不可复得」之言。割慈忍爱,曲体母心者至矣。所以惊天地,泣鬼神,一釜黄金,得自凄怆之顷。而雷苏其子,破涕为笑,孰谓皇天无眼耶。

1.东汉:汉自光武中兴,迁都洛阳,后人遂称为东汉。

2.溺毙:死於水也。

3.惶:恐也。复:再也。盍:何不也。

4.雷震:疾雷震动也。

5.苏:同苏,死而复生也。

5.釜:古量名,受六斗四升。

6.有字云云:即「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十六字。

7.林县:河南县名,郭孝子所居之地。

8.割慈忍爱:谓全孝道而不计及恩私也。

东汉的时候,有个人名叫郭巨,字文举,家里非常贫困,还有个很幼小的儿子。郭巨的母亲心疼小孙子,怕他吃不饱长不大,常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贫穷不能好好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总等著儿子外出玩耍的时候,再拿食物给母亲吃。

有一天,儿子跌入水里淹死了,妻子非常惊慌,大哭不止。郭巨说:「你不要惊动了母亲,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是不能再得的,何不就把儿子埋了吧?」郭巨的妻子不敢违背丈夫,就在地上掘坑。掘到三尺多深时,忽然一声霹雳巨响,把儿子震活了。并且发现地里有一釜的黄金,上面有字,写著「天赐黄金,郭巨孝子,官不得夺,民不得取」,这是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

九、江革负母 【汉】

江革避难,负母保身。乱平贫苦,行佣供亲。

江革,字次翁,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凡母便身之物,未尝稍缺。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李文耕曰,次翁之孝,於险阻艰难中,全人所不能全。然在次翁,初不敢料其必全,只尽其心力,而造次颠沛,必於是耳。孔明鞠躬尽瘁,甯俞薄酖橐饘,正同此一副心事。忠臣孝子,所以争光於日月也。

1.遭:遇也。数:屡也。劫:强取也。辄:每也。

2.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

3.裸:赤体也。跣:赤足也。

4.佣:雇役於人也。庐墓:作室墓旁以居也。

5.孝廉:汉武帝始令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后遂为定例。

6.谏议大夫:官名,属光禄勋。

7.造次:急遽之时也。颠沛:倾覆流离也。

8.孔明:诸葛亮之字。

9.瘁:劳也,语本《后出师表》,事见《蜀志?诸葛亮传》。

10.甯俞:即甯武子。薄酖:谓赂医减毒以救君也。

11.橐:衣囊也。饘:糜也。均详《左传》。

东汉时有一个叫江革的孝子,字次翁,从小就失去父亲,而与母亲相依为命。

当时,到处都有盗贼作乱,江革就背著母亲到其他地方逃难。在路上,好几次碰到盗贼,盗贼见他年轻力壮,就想捉他一起做强盗。江革每次总是哭泣地说:「我还有一位无人照料的老母亲,我跟你们去了,谁来照顾她呢?」强盗听了这番诚恳的告白,又见他这样孝顺,也就不忍心杀他们。

江革背著母亲,一路逃难,后来居住在下邳这个地方。他穷得连衣服、鞋子都没有,以至於裸著身体、光著脚。后来江革当佣工做苦力,赚些微薄工钱来供养母亲。虽然家里十分贫困,但凡是母亲日常需要的东西,不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却一应俱全,没有缺乏。后来他的母亲死了,江革哭得很悲哀。住在母亲的坟旁,连睡觉的时候,丧服也不脱掉。后来有人见到他的德行不错,就推举他为孝廉,最后做到了谏议大夫。

十、蔡顺拾椹 【汉】

蔡顺丧父,世乱岁荒。拾椹奉母,赤黑分筐。

蔡顺,少孤,事母孝。遭王莽乱,拾桑椹,盛以异器。赤眉贼问其故,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之,赠牛米不受。母丧,未及葬,里中灾,火逼其舍,顺抱柩号哭,火遂越烧他室。母生平畏雷,每雷震,顺必圜冢泣呼。

姜书鉴曰,人子於丁艰之际,躬当大事,处常且难。不幸遇卒变,惟有出万死一生之计耳。君仲母柩逼於火,抱而号哭,辟患不为,非天性激发乎。至諴感神,火越他宅,所全者大,拾椹犹其余事耳。

1.孤:幼而无父。拾:采取也。

2.椹:桑之实也。凡桑葚,黑者味甜,赤者味酸。

3.悯:哀怜也。灾:大火也。逼:迫近也。

4.柩:棺之有尸者。越:逾也,犹言跳过也。

5.圜:与环通,绕、围也。冢同冢,墓之高大者。

6.丁艰:即丁忧,遭父母之丧也。

7.当大事:谓送死也,语本《孟子》。

8.卒:卒变,仓卒之变故。

9.辟:辟患不为,语本《孟子》。

10.激发:感动奋发也。

11.諴:诚也。至諴感神,语本《书经?大禹谟篇》。

西汉末年,有个人名叫蔡顺,从小就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他侍奉母亲非常孝顺。

当时,王莽篡位,天下大乱,年岁饥荒,到处都缺乏粮食,蔡顺只好到野外捡拾桑树的果子,供奉母亲。有一次,他出去捡拾桑椹,遇到了「赤眉贼」,赤眉贼很好奇地问他:「为什麼要用两个器具来装桑椹呢?这样不是很麻烦吗?」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椹成熟了,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还没有成熟,味道比较酸,是给自己吃的,所以我才要分开装!」盗贼怜悯他的孝心,受了感动,便送给他牛蹄和白米,让他回去奉养母亲,但蔡顺不肯接受。

后来他母亲死了,还没有安葬,忽然那个地方发生火灾,火势直逼到他家里来,蔡顺抱住了母亲的灵柩大哭,结果大火竟然越过蔡家,烧到别的地方去了。又因为母亲生平最怕打雷的声音,所以每逢有打雷的时候,蔡顺必定绕著坟哭喊著,思念母亲。

十一、姜诗出妇 【汉】

姜诗夫妻,孝奉甘旨。舍侧涌泉,日跃双鲤。

姜诗事母孝,妻庞氏尤孝。母嗜鱼脍,又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往汲之。值风归迟,母渴,诗责遣之。妻寄止邻舍,纺绩市珍羞,使邻母往遗,久之,姑遂召还。舍侧忽涌泉,味如江水,每日跃出双鲤,取以供膳。

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者也。故堂前得一孝妇,胜得一孝子。范书录诗妻,旨深哉。其言赤眉贼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不祥」。遗以米与肉,受而埋之。诗亦卓行君子也,泉鱼之瑞,宜矣。

1.嗜:性所喜食也。

2.脍:细切肉也。

3.汲:取水也。

4.遣:逐也。

5.纺绩:古谓抽缉丝麻,今谓绩棉成纱。

6.市:买也。

7.珍羞:珍贵之食物也。

8.遗:馈也。

9.涌:水上出也。

10.跃:跳也。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姜诗,对母亲很孝顺。他的妻子庞氏对婆婆的照顾,更是孝顺,比起丈夫有过之而无不及。

姜诗的母亲喜欢吃鱼,又喜欢喝大江里的水。可是江水离家有六、七里的路程,但是庞氏不怕劳苦,常常走很远的路去挑水回来给婆婆喝。有一次,遇到了刮大风,回来晚了些,母亲已经渴了,姜诗就斥责妻子,并把她赶出家门。

庞氏借住在邻居家中,还用纺织得来的钱,买好的饭菜,请邻居的母亲送去给她婆婆吃。她的一番孝心感动了婆婆,过了很久,婆婆就叫媳妇回家。或许是姜诗夫妇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有一天在他们家的旁边,忽然涌出了泉水,而泉水的滋味竟和江水一样的甘甜。更奇特的是,每天有两条鲤鱼跳出来,他们就拿来做鱼料理,供养母亲 。

十二、黄香温凊 【汉】

黄香九岁,母丧父存。温衾扇枕,奉侍晨昏。

黄香,字文强,江夏人。年九岁丧母,哀毁逾礼,乡人称其孝。家贫,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日寒冷,以身温其被席。父疾,侍

奉尤极其诚,太守刘护表而异之。后举孝廉,官至尚书令。

王应照谓,九龄幼童耳,以常情论,则扇枕温衾诸事,犹是父母爱子之所为,若子於父母,焉知此哉。卓哉文强,既知思母,又能孝父,九龄人能恪供子职。凡老大而不知孝,与孝而不尽力者,胥愧死矣。

1.江夏:在今湖北云梦县东南。

2.逾:过也。扇:以扇拂之也。簟:竹席也。

3.太守:官名,秦本名郡守,后世又改称知府。

4.表:旌表也。

5.尚书令:主尚书曹奏下众事而为台主,为少府属官。

6.衾:大被也。恪:敬也。胥:皆也。

汉朝时候,有个孝子叫黄香,字文强,是江夏人。九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每天都非常思念母亲,哀伤异常,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无不称赞他是个孝子。他的家里很贫穷,任何劳苦的工作都亲自去做,一心一意只想把父亲服侍好,尽到为人子之道。

夏天天气很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和床铺扇凉;冬天天气寒冷,黄香就先睡进父亲的棉被里,用自己的身体使棉被温暖,再请父亲入睡。父亲年老生病了,黄香的侍奉也格外的诚心。

江夏的太守刘护,非常赞美黄香的孝行,便奏请朝廷旌扬他的孝行。后来黄香举了孝廉,官做到尚书令。

十三、董永卖身 【汉】

董永家贫,卖身葬亲。天遣仙女,织缣完缗。

董永,性至孝,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往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同至主家,令织缣三百疋乃回。一月完成,主大惊,听永归。至槐阴会所,妇辞永曰,吾织女也,天帝感君之孝,令我相助耳。言讫凌空而去。

王应照谓,父死则葬,理之常也。孝子当贫乏无措时,卖身为之,亦求心之安而已。偿工之日,仙女忽逢,织缣一月,已清债累。此时卖身穷人,债主不得役之,且不能学之,於以知久停亲柩者之罪大矣。

1.贷:借债也。偿:还也。

2.缣:重绢而其色微黄者。

3.凌:升也。

4.乏:无之尽者。

5.役:役使也。

汉朝时候,有个叫董永的人,非常孝顺。但是家里很穷苦,父亲去世后,没有钱办理丧葬,董永就卖身为奴,用卖得的钱来安葬父亲。

葬了父亲以后,就依约要去做工偿债。走到半路上,忽然遇到了一个女子,这位女子说自愿和董永结为夫妻,就一同到债主家里去做工。债主严苛地命他要织好三百匹的纱罗布料,才能抵掉卖身的钱,才可以回家。哪里晓得,董永得到了妻子的帮助,不到一个月工夫,就全部织完了。债主非常惊讶,但还是要让董永离开。

他们走到了槐树下(从前和妻子相会的地方),妻子就要辞别董永,并说道:「我是天上的织女,天帝被你的孝心感动,特地派我来帮助你。」说完话,就腾空而去了。

十四、丁兰刻木 【汉】

丁兰丧亲,刻木奉养。张叔击之,像亦悒怏。

丁兰,河内人,早丧父母,刻木像,事之若生。邺人张叔假物,兰妻卜筶,木像不许。叔醉詈木像,且击之。兰归,见木像色不怿,询知之,即奋击张叔。吏至,捕兰,木像为之流涕。郡嘉其孝通神明,奏之,诏图其形。

思亲不见,而刻木事之,此不得已之极思也。而思慕之诚,木亦通神,忽而不怿,忽而流涕,非孝子精诚所致乎。至於为亲像被击,而奋击张叔,只知有亲,而不惜以身犯法,宜郡之嘉其孝而上其事也。

1.河内:故治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2.邺:汉置邺县,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四十里。

3.假:借也。

4.筶:问卜之具,俗作筊。

5.詈:骂也。

6.怿:悦也。捕:捉也。

7.郡:指郡守,犹后之称知府也。

8.诏:天子诏书也。

9.上:自下达上也。

汉朝时候,在河内地方有个叫丁兰的人,在他幼年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但是他常常思念父母,所以就用木头雕刻成父母亲的形像,供在堂上,早晚向雕像跪拜请安,如同父母还在世一样。

有一天,从邺这个地方来了一个叫张叔的人,要向丁家借东西。正巧丁兰不在家,丁兰的妻子就对著木像掷筊询问,结果木像不允许。张叔趁著酒醉,就很生气的大骂木像,并且还打了木像好几下。

丁兰回到家里,看见木像的脸色,似乎很不高兴的样子。於是就问妻子,丁兰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十分气愤,认为这是对他父母的不敬,就很用力去打张叔。衙门里的差人前来捉拿丁兰,这时木像的眼睛竟然流下眼泪。地方官很敬佩他的孝心感通了神明,就奏明皇上,皇上下诏让地方官员把丁兰刻木孝亲的事迹画成图像,以广传扬。

十五、陆绩怀橘 【汉】

陆绩六岁,作客归来。母性所爱,怀橘三枚。

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於九江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1.吴郡:即今江苏地。

2.庐江: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一百二十里。

3.九江:在今江苏省、安徽省江以北南部,与江西省,皆其地。

4.怀:藏也。

东汉末年,有个人叫陆绩,字公纪,是吴郡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知府,和袁术是好朋友。

陆绩六岁的时候,曾和父亲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拿出许多橘子来招待他们。九江这个地方并不出产橘子,必须要从其他地方运来,所以橘子在当地是很贵重的东西,除了富有的人家,一般人是不容易吃到的。陆绩就顺手拿了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出来掉在地上。

袁术笑著说:「陆郎呀,你是来作客的,为什麼把橘子藏在袖子里呢?」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我的母亲非常喜欢吃橘子,我想带几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惊讶,因为他只不过是个六岁的小孩,就能有如此体贴孝敬母亲的心,真是难能可贵!

十六、孟宗哭竹 【吴】

东吴孟宗,抱竹而哭。东月生,母疾平复。

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丧父,母老疾笃,思笋煮羹食。时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愈,人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於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恒理测度者每如此。

1.吴:三国时,孙权据江南,国号吴。治丹徒,寻迁秣陵,今江苏境内地。

2.须臾:少顷也。

3.度:心所计虑也。

三国时代,吴国有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是江夏地方人士。

他幼年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母亲年纪大了,又病得很厉害,她很想吃鲜笋煮的羹汤。这时候冬至将要到了,笋还没有生长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可想,就跑到竹林中,抱著竹子大哭。

或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地裂开了,从地上长出了好几枝笋子。孟宗就拿回家做了笋羹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新鲜的笋汤后,病居然就好了。大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感动天地。

十七、王裒泣墓 【魏】

王裒泣墓,为母畏雷。蓼莪废读,慨念哀哀。

王裒,父仪,为晋文帝所杀,裒终身未向西坐,示不臣晋。母畏雷,每闻雷,即奔墓前拜泣告曰,裒在此,母勿惧。尝攀墓前柏树号泣,泪著树,树为之枯。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必三复流涕,门人尽废蓼莪篇。

李文耕曰,王伟元闻雷泣墓,事之如生,泪著树枯,痛之欲死,哀哀父母之诗,宜其不能卒读也。不能卒读蓼莪,因而门人尽废,情之剀切感人至矣。若用情不足者,又当日与之读蓼莪而念劬劳。

1.魏:三国时,曹丕篡汉,国号魏,都洛阳。

2.劬:劳也。

3.蓼:长大貌。莪:草名,莪蒿也。

4.蓼莪:《诗?小雅》篇名,孝子追念父母之辞。

5.伟元:裒之字。

6.卒:终也。

7.剀切:切中事理也。

三国时代,魏国有一个孝子,姓王名裒。他的父亲名叫王仪,被晋文帝所杀,所以王裒终身不肯面西而坐,以示他不肯作晋朝的臣子。

他母亲在世的时候,胆量很小,生平最怕打雷的声音,后来母亲去世了,他就把母亲埋葬在山林里安静的地方。一碰到风雨打雷的天气,王裒就不避风雨,立即奔跑到母亲的墓前,一边跪拜,一边泪涔涔的哭著说:「儿子王裒在这里陪伴母亲,请母亲安心不要害怕!」

有一次,王裒攀在坟前的柏树上哭泣,眼泪落到树上,柏树竟然就枯死了。王裒读《诗经》,每逢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几句话,一定流著眼泪,反反覆覆的读诵。因此,他的学生为了避免老师触景伤情,就废去了《蓼莪》篇不读了。

十八、王祥剖冰 【晋】

王祥至孝,继母不恤。剖冰求鱼,双鲤跃出。

王祥,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祥奉命愈谨。母嗜生鱼,时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雀数十,飞入祥幕。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

李文耕谓,王休徵继母之变,几同井廪,所少者一傲弟耳。乃求鲤求雀守柰,至难辄易,诚孝格天,而母亦徐化,不又一底豫之瞽瞍乎。世有不能化其继母者,特诚孝之未至耳。

1.晋自司马炎受魏禅,仍都洛阳。至愍帝徙都长安,是为西晋。元帝渡江,即位建康,为东晋。

2.谮:诬诉也。

3.剖:破也,裂也。

4.炙:炮肉也。

5.幕:犹言帐棚也。

6.柰:一名频婆,或云即频果也。

7.井廪:指舜浚井完廪。

晋朝时候,有个孝子名叫王祥,在他年幼时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再婚娶了后母朱氏,但是继母没有仁慈心,也不喜欢王祥,甚至常常在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王祥不仅不记恨,反而侍奉继母更加用心谨慎。

他的后母很喜欢吃新鲜的鱼,但是冬天天气严寒,河水都结冰了,怎麼可能会有新鲜的鱼呢?王祥便脱去衣服,赤著身体,想用体温来融化坚冰,也许是孝心感动了上天,冰面忽然自行裂开了一个洞,从洞口跳出了两尾鲤鱼。王祥就拿回家里,烹调给后母吃。

有一次,后母又想吃烤黄雀,忽然间就有数十只黄雀,飞到王祥的帐幕里来。他家里有棵苹果树,结了果子,后母叫他看守著。每逢刮风下雨的时候,王祥就抱著树哭,这些果子彷佛也有感应,竟然不会掉落下来。

十九、吴猛饱蚊 【晋】

吴猛八岁,家无床帷,恣蚊饱血,唯恐噬亲。

吴猛,字世云,豫章分宁人。年八岁,事亲至孝。家极贫寒,榻无帷帐,每当夏夜,任蚊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敢驱之,惟恐其去己而噬亲也。后遇至人丁义,授以神方,屡著灵异。宋政和中,封真人。

王应照谓父母育子,为之挥蝇,为之驱蚊,痒则搔之,寒则裹之。恐惊之而不敢高声,稍不安,则直欲分痛。爱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饱血观也。惟孝子还以报亲,且寓爱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1.豫章分宁:即今江西修水县。

2.榻:床之狭而长者。

3.帷帐:围绕於旁者曰帷,张施於上者曰帐。

4.攒:与钻通。

5.恣:纵也。

6.渠:俗作「他」字解。

7.噬:啮也。

8.政和:徽宗年号。

9.真人:修真得道之人。

10.搔:手爬也。

11.裹:包也。

晋朝时候,有个孝子姓吴名猛,字世云,豫章分宁地方的人(现在江西修水县),年仅八岁,服侍父母非常孝顺。因为家里贫穷,所以床上没有蚊帐。到了夏天夜晚的时候,蚊虫很多,嗡嗡嗡的飞来飞去,叮在吴猛的身上,他任凭蚊虫饱吸自己的血液,也不用手去驱赶它们。在他幼小纯真的心里,认为只要让蚊

子吸饱了血,它们就不会去叮咬他的父母,如果把它们赶走,恐怕蚊子会去叮咬父母,所以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赶走蚊子。

后来吴猛遇到了一位有法术的异人,名叫丁义,给了他一个神方,屡次都有灵异的表现。后来在宋朝政和年间,他被封为真人。

二十、黔娄尝粪 【南齐】

黔娄为令,父病弃官。礼斗祈代,尝粪心寒。

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人,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易病痢,始二日。医者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忧之。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易卒,居丧过礼,庐於冢侧。

李文耕曰,以心惊而知父疾,已见至孝冥感。而断然弃官,毫无瞻顾。至尝粪验疾,吁辰祈代,则忧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凡此至性至情之所为,总不可於世情中觅求见解。

1.南齐:朝代名,萧道成受宋禅,国号齐,史称南齐,都建康。有今扬子江、珠江两流域之地。

2.新野:今河南县名,故治在县南。

3.孱陵:在湖北公安县南。

4.令:县令也。瘥:愈也。剧:甚也。尝:口味也。

5.稽颡:以额触地也。

6.北辰:本北极中间无星处,此则作北斗星解。

7.瞻顾:即瞻前顾后。

8.吁:呼也,祷告也。

9.觅:求也。

南北朝时期,齐国有一个孝子,姓庾名黔娄,字子贞,是新野地方人。他才刚被派到孱陵县做县官,上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头扑扑的惊跳,额头也直冒汗珠簌簌的流下来。他知道家里一定有事发生了,就立刻辞去官职,赶回家中。

回到家中,果然父亲庾易患了痢疾。但因为才病了两天,医生无法准确判断病情,就对黔娄说:「如果想要知道你父亲的病是否能好,只要尝了病人粪便的味道就可以知道了。若味道是苦的,就很容易医治,若是甜的就不容易医治了。」

庾黔娄立刻把父亲的粪便尝了一尝,不料味道是甜的,因此心里很忧愁。每天到了晚上,他就跪著对北斗星叩头祷告,请求上天能保佑他的父亲,并且也愿意以自己的生命,替代父亲的死。后来父亲死了,庾黔娄为父亲办完了丧礼,并且在坟旁搭了草舍守孝。

二十一、寿昌弃官 【宋】

寿昌离母,历五十年。弃官寻觅,骨肉团圆。

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寿昌屡求不获。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誓不见母不复还,行至同州得之,母年七十余。寿昌乃迎归,并迎其同母弟妹共居焉。

王应照谓,髫年别母,莫审行踪,碌碌尘途,心常抱疚。纵富贵兼全,但念天下岂有无母之人,五十年来,肠一日而九回矣。一旦弃官,入秦求访,观其与家人诀别之言,诚穿金石,宜其得以天伦重聚也。

1.宋:朝代名,赵姓。太祖受后周禅,国号宋,都汴,即今河南开封县。奄有中国十八行省之地。

2.嫡母:父之正室也。

3.妒:忌嫉也。

4.秦:陕西之简称。

5.诀:将长别而赠言也。

6.誓:盟誓也。

7.同州:今陕西大荔县。

8.髫:年幼者之称。

9.疚:心有所苦也。

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姓朱名寿昌,在他七岁的时候,生母刘氏受到嫡母的妒忌,把刘氏出嫁到别的地方。从此母子俩就隔绝两地,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没有相见。朱寿昌屡次访求,可是总寻不著母亲的下落。

在神宗皇帝的时候,朱寿昌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也做了官,但是他因为思念母亲的缘故,就决定辞去官职,到陕西去寻找母亲。和家人告别时对他们说:「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母亲,如果找不到,就发誓不再回来了。」

他日行夜宿找寻了许多地方,当他在陕西省同州停留了几天,果然机会凑巧遇到了母亲,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朱寿昌便欢天喜地的把母亲接回家中,并且又迎接了同母的弟妹,到家里一同居住。

二十二、庭坚涤秽 【宋】

宋黄庭坚,官居太史。亲涤溺器,不以为耻。

黄庭坚,字鲁直,一字山谷,又号双井老人,洪州分宁人也。元祐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秽器,不使婢妾为之,未尝一刻有缺子职。苏东坡叹其诗,独立万物之表。

王应照谓,溺器之涤,自有婢妾为之。惟孝子不以官职之显,失其子职之常。溺器且为亲涤之,其他子职尚有不尽者乎。李文耕谓山谷所为,彷佛石建,皆乐供子职,不以贵显闲其心者也。

1.洪州:今江西南昌县。

2.元祐:哲宗年号。

3.太史:掌国史及天文之官,代有变更,宋则仍唐置也。

4.涤:洗濯也。

5.溺器:溲便之器。

6.石建:汉万石君之长子,虽年老,洗沐归谒,必涤亲之溺器。

宋朝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姓黄名庭坚,字鲁直,别号山谷,又号「双井老人」,洪州分宁县人。在哲宗元祐年间做了太史的官职,他生性极为孝顺,虽然做了大官,名扬天下,可是侍奉母亲却极尽诚心,总是不怕劳苦。

每天晚上还亲自为母亲清洗大小便用的马桶,他家里仆人很多,却从不叫他们去做,他无时无刻都在尽著为人子的责任。他是宋代四大文学家之一,苏东坡称赞黄庭坚的诗说:「独立万物之表。」

二十三、李忠辟震 【元】

李忠事母,地震山移。民庐尽毁,至孝独遗。

李忠,晋宁人,幼孤,事母至孝。大德七年八月,地大震,郇保山移。所过居民庐舍,皆摧压倾圮。被坏房屋一万八百区,人民压死,不可胜数。惟将近忠家,分为二行,五十余步复合,忠家独全。

地震而至山移,大劫也,况被灾之区,有一万八百区乎。庐舍生命,所伤无算,惟至孝者所居无恙。历观孝子传,辟疫、辟水、辟火、辟风、辟雷。竟至於辟地震山移,观止矣,人亦何乐而不尽孝哉。

1.元:朝代名,本蒙古国,姓奇渥温氏。世祖忽必烈改国号曰元。灭宋,有中国,都燕京,即今北平之地。疆域之广,为历朝最。

2.晋宁:今山西临汾县。

3.大德:成宗年号。

4.震:地动也。

5.郇保山:在山西平阳府。

6.摧:折断也。圮:毁也。倾圮:倒坏也。

7.区:地之分为界域者。

8.辟:与避同。

元朝时候,有一个孝子,姓李名忠,晋宁地方人氏。他幼年时,父亲就过世了,只剩下他与母亲。李忠服侍母亲,非常的孝顺。

在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的时候,地方上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有一座郇保山发生大范围的山体滑坡,震区内老百姓的房屋都倒塌了。一时间被破坏的房屋数目,竟有一万零八百多个区域,死难的人数也数不清。

可是那座郇保山,说也奇怪,在山体滑坡到了将近李忠家的时候,忽然分做两行。再过了五十几步,又再度合拢了,整个灾区只有李忠的家安然无羔。

二十四、实夫拜虎 【明】

实夫归省,虎衔其衣。拜请毕养,竟得全归。

包实夫,事亲尽孝,明经力学,馆於太常里。岁暮归省,途遇一虎,衔其衣,入林中,释而蹲。实夫拜请曰,将啖我耶,命也,奚憾。吾有父母年七十余,能容我毕养,吾苟存,终还汝啖。虎即舍去,后人名其地为拜虎冈。

孝既无灾不可辟,更无物不可格。不论禽兽鳞虫,草木花果,一切有情无情,均可由一片肫诚,有求必应,无感不通。物类至於虎,凶暴已甚,而历代孝子免於虎者,指不胜屈,於戏,奇矣。

1.馆:授徒之所也。

2.衔:口含也。

3.释:放也。

4.蹲:踞也。

5.啖:食也。

6.容:许也。

7.格:感动也。

8.於戏:叹美词。

明朝时候,有个叫包实夫的孝子,服侍父母非常孝顺。他钻研经书的道理,刻苦学习,后来在太常里塾馆里教书。到了年底,包实夫要回家去看望父母,半

路上忽然碰到了一只老虎,衔住了他的衣服,把他拖到树林里才放下,老虎就蹲在包实夫的面前。

包实夫跪在老虎面前,一边拜一边请求说:「你要吃我吗?这是我的命运注定的,我不恨你。但是我家里还有七十多岁的老父老母,你可不可以允许我,让我奉养我的父母终老?那时我还活在世上的话,我一定回来把自己送给你吃,你看可不可以?」老虎听了包实夫这一番话之后,就离包实夫而去。后人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给那个地方起了个名字,叫做拜虎冈。

完毕。如果看到二十四孝的纯白话版本,有异议。

那么最好认真参看原文。如埋儿奉母,白话版本是杀子奉母。原文则是子溺死,怕母亲伤心而不敢告知母亲。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22:1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8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母亲   父母   父亲   时候   孝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