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答谢中书书》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更新时间:2024-01-09 03:35:30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周作人)

让知识带有温度。

2023年《答谢中书书》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整理

一、激情导入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爱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美丽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日,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淌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二、解题,介绍及写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最终一个“书”是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或曰“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被称为“山中宰相”。

补充简介: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第 1 页/共 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作品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冲突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劝慰。本文是写给谢中书(谢微)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由朗读。(要求同学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颓(tuí)歇(xiē)鳞(lín)与(yù)

(2)老师范读,要求同学听准字音及停顿。

a.四字句两两停顿

b.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同学齐读。

(4)同学个别读。(老师做适当点评)

四、小组活动

找出你们组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然后提问

第 2

页 /共 12

让知识带有温度。

⑴重点字词:

谈(赞美);欲:将要;俱:都;竞跃:争着跳动;

交辉:交相辉映;奇:指奇山异水。

四时(四季);歇(消散);

鳞(鱼)用鱼身上的鱼鳞来代指鱼,这种写法是我们学过的哪种修手法啊?生:借代。;

自(从);未复(不再);与(参加,这里是观赏)。

⑴重点句子

A、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观赏这种美景的人了。

C、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

D、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第 3 页/共 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E、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观赏这种秀丽景色了。

找个别同学口译文章。

全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漂亮,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美的啊。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亮见底。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早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观赏这种秀丽景色了。

(5)带着想象再读课文。

五、探究学习

(1)刚才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明确:美。

师:既然这个字概括了它的特点,那么这个字就是点明白文章的--中心。

师:而这个字所在的一句话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师:明显这句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第 4

页 /共 12

让知识带有温度。

明确:统领全文。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

明确:四季,晨昏。

写四季的句子是哪些?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老师: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有山、白云、水、石壁、树木、竹

老师:我们来看看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老师:首先,请同学们告知老师,写山的句子是--高峰入云

老师:这句是从哪个观看角度描绘的?(仰视)

老师: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突出了山之高,那么这里的水又是怎样的?文中写水的句子是--清流见底

老师:这句是从哪个观看角度描绘的?(俯视)

老师:明静的溪流清亮见底,突出了水之净。

老师:好,那么老师考考你《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页/共 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师:嗯很好,同学们,雄伟的山峰耸入云端,明静的溪流清亮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映,情味盎然。

老师:所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运用夸张,从形体上描绘秀美景色,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板书)

老师:写石壁、树木、竹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老师:这句是从哪个观看角度描绘的?(平视)

老师:山青水绿当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假如单一会使人感到冷寂。但这里的景色,两岸的石壁颜色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多像两幅缀以碧玉翡翠的巨锦,绝美无比。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老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从颜色方面描绘秀美景色,表现了颜色协作之美。(板书)

老师:同学们,由此我们看出描绘景物不是杂乱无章的,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的挨次和来写山川四季景物的。

老师:那么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还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

(由早到晚)

老师:引用原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第 6

页 /共 12

让知识带有温度。

老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早晨白雾缭绕,既而如带如丝,最终只见晨曦不见雾纱,这时随着一轮红日的喷薄而出,万物都恢复了勃勃生气,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卷啊。

老师: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夕阳夕下,飞鸟归林,猿猴也在树上休息了,一切都将归于安静之时,多情的鱼儿在水中争相跳出水面,给晚景增加了生命的灵动。

老师:“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乱”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精确的表现出来。

老师:“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几句描写(表达效果)为画面增加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板书)

老师:山水相映之美、颜色协作之美、晨昏变化之美。三种美交汇融合,给山川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同学们假如你能在细细揣摩的话,你会发觉这都得益于奇妙的搭配结合。那么是什么奇妙的搭配结合?--动静

老师:(板书:动静结合之美)

老师:你看,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如此绝妙的动静搭配之中仅用一句既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又兼顾了晨昏,绘尽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真可谓是山水奇文啊!由此我想到两句对联: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第 7 页/共 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师:难怪这篇美文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流淌的山水诗”。的确是一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四字一句呈现为诗歌的形式。

老师:那么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感慨之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老师:我记得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美丽的景语寄喻着的什么情感?

老师:融于自然山水之中的愉悦欢快,悠闲拘束之情。

老师:这在表达方式上叫什么?

生:描写、抒情

老师;短文除用描写、抒情外,还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谈论

老师:能指出谈论句是哪句吗?

同学:最终一句。

老师:齐读

老师:那么这句谈论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说明能够观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点明的写作意图。

老师: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其言外之意吗?

第 8

页 /共 12

让知识带有温度。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观赏它的妙处,而却能从中发觉无尽的乐趣,并深感骄傲,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师:好了,这篇短文,仅用了六十八个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从形态、颜色、声音三个方面描摹。既描绘出了山川之美,又把自己那种生命与自然相融的愉悦表达得淋漓流畅。

老师:主题--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老师:这么美的文章,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怎么能忍得住不把它再深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呢?对吗?

师:齐读

师:齐背

师:今日,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漂亮的世界,倾听着陶弘景为谢征描绘的江南美妙山水风光,跟着用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洁和平和。让我们为这份无尽的漂亮而沉醉、而感动吧。请记住:假如你歌颂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老师:在课结束之时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勉。喜爱生活吧,由于四季美景皆是画,春夏秋冬都是诗呀。

板书设计

第 9 页/共 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四仰视--高峰如云

答季俯视--清流见底

谢写之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中景

书景晓雾---猿鸣

晨昏之景夕日----沉鳞

抒怀--欲界之仙都

检测反馈

1、用原文填写下列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爽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亮见底。

(3)文中的静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动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0

页 /共 12

让知识带有温度。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5)文中感叹世人追赶功名,无暇观赏秀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清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答谢中书书》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写景极富特色: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终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与此同时又留意了山水的交映、晨昏的变化、颜色的协作、动静的相衬等,使景物呈现出极强的立体感。

(2)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对偶、夸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对偶、借代)

(3)“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两句的表达方式是:谈论、抒情。

(4)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美丽的景物描写,留意绽开联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杨思立

[《答谢中书书》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第 11 页/共 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需要的人。

第 12

页 /共 12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3:3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74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山水   老师   描绘   句子   同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