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郝建秀)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中流露出诗人难掩的喜悦之情。两首诗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柳”,“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因其吐青早而成为春天新生的象征。在这两首诗中,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莺、咏”等11个生字,会写“童、碧”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
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村:农村。居:居住。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莺”是后鼻音,“堤”的声母是 “d”,“柳”的声母是“l”,“醉”是平舌音。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醉”,会意字。左边形状像个酒坛,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醉”表示酒喝多了,神志不清。
教师指名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②形近字对比识字:“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并通过组词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字理识字帮助学生理解了“醉”字,形近字对比识字既加深了对本课生字“堤”的识记,又巩固了之前所学过的字。
五、整体感知,把握季节
1.教师出示要求:自由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学生会直接说从“春”字里得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也可能会从“草长莺飞”“二月”等词推出是春天。
2.齐读古诗,读出春天的感受。
六、再读古诗,领悟韵味
1.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老师引导:“读”是学好古诗的诀窍。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诗的韵味。老师给句子画好了停顿,这首七言绝句宜采用“2/2/3”的停顿方法,老师先给大家示范朗读,请仔细听。
2.学生在书上给古诗画好停顿,再读古诗。
3.配乐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借助停顿符号读、配乐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节奏,读出韵味。
七、理解诗意,体悟美好
1.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诗中景物。
师:读前两句诗,说一说这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把相关词语圈出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景物:草、莺、堤、杨柳、春烟。
板书:自然景物——草长莺飞 拂堤杨柳
3.理解诗句意思。
(1)师:请说一说“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
预设:早春二月,小草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
教师提出问题:这句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师:谁再来说说“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意思。
预设: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师:从“拂”和“醉”两个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3)教师提出要求:读后两句诗,说一说:诗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预设:傍晚,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东风放风筝呢!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句诗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两句诗又写的是什么。
(5)师: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孩子们的心情急切快乐,从“忙”字可以看出。
板书:人物活动——儿童散学 放纸鸢
(6)看图读诗,读出春的气息。
①自由读。
②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③师生合作读。
教师引导:当你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诗时,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当你读“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眼前
又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①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图。②儿童在春天里快乐玩耍的画面。
板书:春景图 乐春图
4.根据提示填一填。
村 居
高 鼎
( )莺飞( ),
拂堤杨柳( )。
儿童散学( ),
忙趁东风( )。
古诗补充完整后,师生合作读、学生齐读古诗。
5.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在春季还能做什么,联系生活,更能让学生感受春天带给大家的欢乐。
八、指导书写
出示“诗、童、趁”3个字及它们所组的词语,学生观察字形。重点指导“诗、童、趁”容易写错的地方。
九、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
2.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
1.教师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谜面:绿头发,长又长,春风吹来荡呀荡。
谜底:柳树。
2.引出诗题:春天的杨柳随风舞动,不仅使清代诗人高鼎陶醉,而且让唐代诗人贺知章赞不绝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柳树的古诗,题目是《咏柳》。
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咏柳,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咏”字呢?
预设:歌咏比赛,古诗《咏鹅》。
教师总结:这里的“咏”就是赞美、歌颂的意思。咏鹅是赞美鹅,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咏”理解诗题。
三、了解作者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他的诗现存二十首,其中《咏柳》《回乡偶书》广为传颂。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提醒: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咏”,指用口吟诵,所以是口字旁。“裁”,它的本意是指裁制衣服,所以形旁是衣。
(2)交流识字方法。
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经常用到的识字方法有哪些呢?你会怎样识记“咏”字?
预设:在生活中识字、猜字谜游戏识字、加一加、换一换……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记忆,拓宽了学生对字词的积累。
五、品读古诗,想象画面
1.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2.学生在书上给古诗画好停顿,再读古诗。
3.配乐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借助停顿符号读,配乐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节奏,读出韵味。)
4.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学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诗人是怎样咏柳的呢?我们一起走进古诗。
(1)教师提出要求:读前两句诗,说说诗人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在诗中圈出来。
预设:圈出“碧玉”和“绿丝绦”。
老师引导:柳枝的颜色像碧玉一样,形状和绿丝绦相似。这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枝怎么的特点?
预设:比喻。写出了柳枝绿、柔美、细长的特点。
板书:实景
指名学生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教师点拨。
预设: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板书:碧玉——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赞柳
6.学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师:读后两句诗,说说这么漂亮的柳叶,是谁裁出来的?
(2)师:这两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教师小结:诗人自问自答,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板书:想象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
指名学生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再补充,教师点拨。
预设:这些装扮了一树的细细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它犹如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色丝带随心裁剪。
板书:颂春
(4)教师拓展: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
预设:小草、花朵、树叶……
六、诵读古诗,尝试背诵
1.出示要求:再读古诗,读好语气。
(1)指名学生读,教师指导:读“不知细叶谁裁出”时,尾音上扬,读出疑问。读“二月春风似剪刀”时,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2)自由读。
(3)同桌互读、互听、互评。
(4)师生合作读。
2.指导背诵。
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柳树画面,一边填一填。
碧玉妆成( ),
万条垂下(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
七、指导书写
1.出示“碧、妆、绿、丝、剪”5个字及它们所组的词语,学生观察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碧、丝、剪”是上下结构,“妆、绿”是左右结构。
2.重点指导“碧、妆、绿、丝、剪”容易写错的地方。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是低年级教学重点之一。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进行写字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识记生字。
3.玩“青蛙过河”的识字游戏。
八、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
2.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00:3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7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