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观摩课教案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1-08 20:20:59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洪忠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观摩课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观摩课教案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本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教材分析教材入选这篇文章,已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当代千里马是否也要依赖于伯乐?本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却充溢其中。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的词语用法。本篇文章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很深,但学生受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难以完全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对于内容则不份深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以及教师的参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强调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如课前的预习,课堂中的质疑,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和“之、 1

其、以”的用法。2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对人才被埋没、被摧残的愤懑之情。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导课(5分钟)二教师的主讲(15分钟)三小组互动质疑(15分钟)四、总结(5分钟)导语:以《陈毅市长》中陈毅对齐仰之的态度,突出陈毅市长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而齐仰之在旧社会报国无门,遭冷遇。有了陈毅市长这个伯乐,英雄才有了用武之地。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今天我们通过《马说》,了解他的遭遇,体会他对人才被埋没、摧残现象的愤懑之情。问题1:听课文录音,正音1一食或尽粟一石(dan)2祗(zhi)褥于奴隶人之手3骈(pian)死于槽枥(caoli)之间问题2:疏通词义策(鞭打)之不以其道虽(即使)有千里之能或:有时骈(并列)死于槽枥之间问题3:设计问题(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2)、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如何?(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教师巡视解答各小组提出的问题作者开篇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2.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 2

里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课后收获谈:(略)5.6.故事导入《陈毅市长》的齐仰之的遭遇与千里马的遭遇相同,在旧社会他受尽冷遇,也是怀才不遇,而陈毅就好比伯乐,发现他这匹“千里马”重用他。此种导入吸引学生引起注意,导入课文的内容,有意识的认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教师疏导,学生初步读懂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各小组的质疑、解疑,教师解疑,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通过小组的协作,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温故而知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马说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痛惜)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托物寓意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嘲讽)教学反思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在前面有了一定的积累,可是要独立的理解本篇课文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一些重点的词语,对千里马与伯乐之间的关系也比较难理解。作者是比较含蓄的表达对人才被摧残、被埋没的愤懑,所以是托物寓意。那么,必须搞清楚物与意之间的想通之处。本节课对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所体现,但对学生的思想性上引导不够,字词的处理有些仓促。改进的办法是重视学生的译文能力,尽可能的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还要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反思】在我校的新秀课竞赛活动中,我选择了《马说》和学生进行交流。一节课下来,学生说学得快乐,我的心情也 3

有几分的舒畅。第一,采用以刘翔和他的教练的关系导入,引出课题《马说》,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给课文教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导语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第二,在课文的朗读上,从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轻重音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将学生引入到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读“可以说也成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第三,新课标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还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所以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和“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很主动、很积极,讨论也很热烈,我也不是清闲地旁观学生的学习,而是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学习,如何鼓励他们更积极地思考,更热情地探索,充分展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性。这也可以说这节课的一个亮点。总的来说,从教学的全程来看,全课的教学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步骤比较明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较充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也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感觉到不足的是:在学生听了录音朗读后,让学生比较自己和朗读录音不同的时候,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在字词方面的比较,而只是注重了在情感方面的引导;还有 4

在“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环节中,时间把握不够好,让学生讨论拖延了一些时间,造成“背诵竞赛”这个环节的时间过紧。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观摩课教案教学反思这篇教案共7987字,适合用于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学习。相关文章《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公开课教案和说课设计反思》:《藤野先生》是一篇经典文章,几乎每一个段落都有可分析的地方,象上文言文那样串讲式的讲授学生肯定受不了,应该抓住文章的主要东西有选择性的分析几个地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结合背景和鲁迅的生平去理解。《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文中充溢着愤懑之情和潦倒之意。

5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20:2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7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教学   学习   人才   千里马   课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