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最新5篇】

更新时间:2024-01-08 09:38:38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盛远)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最新5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语文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教时: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认知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2.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抽象能力和网上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或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上网搜索信息的能力。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的具有人文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二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 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 ;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 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 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 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 ,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 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 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体会思想。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 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对教材文本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培养学生爱国情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圆明园的毁灭(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授新:

1、读词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明、天南海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目的是为了复习本课词语,着重强调“量”“剔”的读音。)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怎样用这个词的?(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昔日的圆明园中究竟有些什么?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就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有谁查过资料,知道圆明园有多大?(5200多亩)知道我们的教室有

多大吗?相当于多少个教室?(比10000多个我们的教室还要大)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这样的设计,使课内外有机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这么大的圆明园里有些什么呢?读读2—4自然段。

(1)指读第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观看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指导读出自豪之情。

(2)默读第3自然段:

1)用“有…也有…”说说圆明园中有什么。(板书:有…也有…)

2)填空:圆明园的风格各异:有—————,也有——————;有——————, 也有———————。

圆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

圆明园中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圆明园中不仅有——————,还有—————。

3)看圆明园中美景的图片,指导读出欣赏、赞美、自豪的语气。

4)这么大,这么美的园林,汇集了天下的胜景和名园的精华,所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5)圆明园中即有城市的景象,又有农村的风光,即有民族建筑,又有西洋景观,把这人间最景的景都尽收在圆明园中,所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6)采用引读的方式指导读出欣赏、赞美、自豪的语气。

(3)指读第4自然段,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同学们猜猜经历了多少年?(2400年)这么长的时间珍藏的历史文物、名人字画、奇珍异宝都收在圆明园中,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奇珍异宝的图片,指导学生读出自豪之情。)(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奇珍异宝‘等,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而一次次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4)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收获,“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用“是…也是…”变成一句话。“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4、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回过头来,我们走近圆明园,感受这博物馆、艺术馆,这瑰宝、这精华,请问,这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透过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感受到的,最后我们可以浓缩成一个词,拥有的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在课文的第一段中找)

5、原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圆明园中所拥有的是文化,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还是世界的文化,圆明园的价值我们才说它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这不可估量的文化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因为,齐读第5自然段。

(1)统统掠走是什么意思?

(2)出示两份资料:

为了夺取财宝,英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蓝瓷器,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宝的挂钟,有的背副大口袋,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珠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满了金条和金叶,有的身缠着织棉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

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砸碎镜子,另一些人凶狠的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的惨不忍睹。(出示文字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读了这两份资料,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把这种感受带到文中读,出示“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指导读出气愤、惋惜之情。

(4)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影片。(了解在朗读中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学生在思想上强烈震动,迅速投入到一种与课文内同相对应的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点燃学生爱国的热情。)

6、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从此圆明园没有了……(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没有了……也没有了……”)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做了一片灰烬,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的毁灭了,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呢?(文化)

原来,圆明园毁灭的是祖国的文化,世界的文化呀!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看看作为法国人的雨果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国家的军队和烧毁圆明园的行径吧?齐读“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_雨果” (圆明园被烧得什么都没有了,而黑板上也写上没有了。这样流动的板书设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激起学生心中的愤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回顾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读再读,一悟再悟,对比效果于是产生。而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在朗读感悟中激荡。)

7、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毁灭圆明园的这两个强盗一个是法兰西,一个是英吉利,刚才,我们用那么长的时间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这不可估量的价值,也就这几天的功夫,被这两个强盗毁灭了,课文为什么不按着题目直接写毁灭呢?(这样的写更让读者感到惋惜和愤怒,起到反衬的作用。)

8、当侵略者闯入圆明园时,我国的军队呢?我们的政府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谈)出示“圆明园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今天,它成了懦弱的标志,耻辱的象征。做为历史的见证,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自强。”让学生读。(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处在对侵略者的愤怒情感中,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使学生明白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借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师小结: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没有了……也没有了…… 不可估量、金碧辉煌

没有了……也没有了…… 文化! 举世闻名、玲珑剔透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众星拱月、诗情画意

上自……没有了,下至……也没有了。 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

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依据此,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

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教学流程: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

导语:我们又有一次学习的好机会。预测一下,这节课表现的最精彩的人是谁 (自信的人一定说:是我!)最敢于表达自己想的人是谁 走出教室,有更多思考的是谁 收获最大的是谁 今天我们走近的一段中华民族无法忘记的历史,走近圆明园。

一,走近圆明园。

1,看到这三个字,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结:是啊,这三个字留给我们的太多了,能看到文字背后这一幅幅画面说明你们会读书了,那我们就在读这一课,在用心去字里行间感受,用情感与它交流,你头脑浮现的不光是画面,一定会升华更为深刻的思考。

二,走进圆明园。

师:谁愿意读,表达你或爱或恨的真实情感。其它同学认真听,他读的哪一句话也引起了你的共鸣,用笔把它标记上。(读书要动真情。用心去的体会了,你的爱与恨与就藏在这里面了。这节课我们就挖出这字字句句中的爱与恨。)

当你读完第一段后,最让你震撼的是哪个词 什么是不可估量

(盯着不可估量,指生读出那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损失是怎样的不可估量 让我们看一看吧!

(圆明园350公顷,他们是怎样分布的 用书上的一个词说。)

师:"众星拱月"大园小园相互簇拥着,这又是怎样的美妙呀!可是却毁灭了,可惜不 齐读!

2,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正是它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追遡历史到150多年前,这350公顷的园林中究竟有什么 (细读课文三,四段,把这里有了什么用序号标出来。)

汇报,每人说一处。

老师引导:

b:建筑宏伟。

有 金碧辉煌的殿堂 有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有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 ……

有 民族建筑 有 西洋景观

有 青铜礼器 名人书画 奇珍异宝

想看这风格迥异建筑吗 (幻灯)看,那可有个要求,看到后大声用书中的词语说出他们的特点。

师:景观太美了,连作者者没法用这样精美的词语来概括,我们一时又想的出呢。

还有没有了 是不是就这么多 从这一段的哪一句还能感受到有很多 (写清感受)

指读,想象:流连其间,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

所以说它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当我们用心去感受,触摸这万园之园,我不禁去想,这辉煌的建筑是谁的创造。是用什么创造的 所以我们说它是 也是 .也是它们凝结成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

(再读第一自然段)

5,这不可估量的价值,祖国的文化史,却变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因为: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

他们是怎样做了

统统:大到 小到

掠:掠到什么程度

拿不走的呢:(什么是任意破坏 )

此时,你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再读这一句。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更为野蛮,让我们静静的目睹这一惨状吧!

大火烧了多长时间 (三天72小时4320分钟)这仅仅是半钟,烧毁了什么

6,所以,这一场劫难后,圆明园中没有了 ,还没有了 (悲伤的语气)

孩子们,仅是几天的时间,这历时150多年修建,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修建的这举世闻名的园林就这样被化为灰烬了。在这充满罪恶的大火中, 没有了。在这野恋的掠夺中, 没有了。(擦黑板)

师:孩子们,现在你知道这是怎样不可估量的损失了吗 此情此景,你们心痛吗 那就那在把第一段和第五段连起来读吧,让我们宣泄这悲痛,控诉这罪行。让校园,蓝天,白云都听到你们的声音。

师:孩子们,就这样化为灰烬了吗 就在我们的国土上,在皇帝的宫殿上,在我的身边,

这我们爱都来不及的"圆明园"就化为灰烬了吗

他们这是什么行为 _________!

他们为什么敢这么做 __________!

今天,他还敢吗

对,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是"不可辱,不可欺"的。

可这毕竟是历史!那圆明园里荒野的风浪,依然在呜咽的讲述着这个故事,我想,我们今天走进了圆明园之后我们获得这样的体会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我通过同学们的表情和你的眼神,已经看出来了,但作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我们走进去还不完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走出来,这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目的。因此,让我们走出圆明园。

三,走出圆明园

我要问问同学们,如果说课前我们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请问,现在我再问你,你还能像课前那样你的眼前只是一片大火, 一片雄伟的建筑,你的眼前只是风景迷人的景观吗我再问,圆明园这三个字我们在走近的时候体会的它拥有着世界中国文化使,我们又知道它剩下来的是你的恨,你的这样的滋味,难过,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要离开它,请问,这三个字,在你心中化作了什么呢你的心中的情感难道仅仅停留在我自豪那是中国的文化史,是世界的文化史,浓缩的全是精华,我恨,恨的咬牙切齿,你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自豪上,一个恨上吗请问,现在你的感情会化作一种怎样的滋味,留给你的最后沉淀在你心中的圆明园是什么

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你的一生。这样,我相信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语文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我愿与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我们获得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活生生别的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的拥有智慧,拥有尊严的活着。下课!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09:3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64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圆明园   学生   毁灭   课文   理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