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_三字经6个小故事

更新时间:2023-12-18 17:30:0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8日发(作者:史玉孝)

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_三字经6个小故事

三字经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也是优秀文化良好的传承,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趣味三字经启蒙故事大全,供大家参考。

三字经启蒙故事1

【原文】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词四声

宜调协

【注释】

匏:匏瓜,可吹出音乐的笙器。

土:瓦制的乐器。

革:牛皮制的鼓。

木:木制的乐器

石:玉石做的乐器。

金:铁制的乐器。

丝:制作琵琶琴瑟之类乐器的材料。

竹:制作管箫之类乐器的材料。

平:汉语的第一声及第二声。

上:汉语的第三声。

去:汉语的第四声。

入:短促的声音。

【语译】

古时候有八音之说是我国古代八种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什么是八音呢?它包括由紫竹制成的笙器——匏;由黏土制成的瓦器——土;由皮革制成的鼓——革;由木块制成的祝歌——木;由玉石制成的磬——石;由铁制成的钟——金;由韧线制成的弦——丝;由竹制成的箫管——株。说到语言的音调,也有四声之说,即分平、上、去、入等四种声音。这四声必须得到调和,听起来才会感觉到舒畅愉快。

【故事】

好的音乐不但可以调剂身心,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我国古书中,记载着许多中国传统的乐器,并且也记载了关于以琴会友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名叫俞伯牙的人,他虽弹的一手好琴,却苦于找不到能与他分享的知音。有一天,他的琴声吸引了一位樵夫前来聆听,这位樵夫名叫钟子期,他被余伯牙的琴声深深感动了。

余伯牙遇到了这位知音,心里好高兴,便和钟子期结为异性兄弟。

两人约订明年的今日,伯牙要到钟家村拜访子期,顺便让子期欣赏他的琴艺,时间过的很快,他们约定的时间到了,余伯牙如期去拜访钟子期。

没想到,钟子期竟然已经过世了,余伯牙悲伤的来到子期坟前,对着子期的坟,将琴摔个粉碎,并发誓从此在也不弹琴了。

这对因琴而结缘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的却很让人感动。

三字经启蒙故事2

【原文】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子自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注释】

高:高祖父。

曾:曾祖父。

身:自己。

玄:玄孙子。

曾:曾孙子。

九族:从高祖父到玄孙子,一共九代的总称。

人之伦:人们的尊卑长幼次序。

【语译】

从高祖父生曾祖父,从曾祖父生祖父,再从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自己,我自己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从自己的儿子、孙子,一直传到曾孙和玄孙,就是古人所说的九族。这是人们尊卑长幼的秩序,绝对不可混杂越礼。

【故事】

汉朝时,有个名叫伟伯余的读书人,每当他犯了错误,母亲总是拿着棍子教训他。孝顺的伟伯余,自知做错了事,便虚心听从母亲的教诲,落在他身上的棍子愈重,他反而感到高兴。

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竟然哭了起来,母亲便很着急的问他是否打的太重了。

伟伯余回答说:

“以前母亲打我,都打的很重,表示母亲身体还很健康,今天,母亲打轻了,可见母亲的身体不如以前了,我怎么能不难过呢?

这正是伟伯余发自内心的孝心和真情啊!

周朝时,有个治礼作乐的周公。有一次,周公的儿子伯禽有事要见他,竟连续三次被周公打了出来。伯禽觉得很疑惑,便找贤人商子求教。商子带伯禽到南山上,说:

“这里有棵乔树,高大又比值,哪里有棵梓树,低矮又卑下,你仔细想想这两棵数,就知道原因了。”

伯禽着才明白自己当时忽略了尊卑的道理。

三字经启蒙故事3

【原文】

父子恩 夫妇顺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注释】

恩:恩爱,父慈自孝。

从:顺从,夫唱妇随。

友:友爱。

恭:恭敬。

序:秩序、次序。

君:君主。

臣:臣民。

忠:尽己心力以待人处世的美德。

【语译】

父亲与儿子间彼此要注重慈爱与孝顺的恩情;夫妻之间必须和睦相处夫唱妇随;身为兄姊的人必须友爱弟妹;而身为弟妹的人则要恭敬兄姊。

年长和年幼的人在一起相处,必须注重长幼尊卑的次序不可越礼;朋友之间必须以诚相待,相互照顾;一国之君必须尊重他的臣民,爱护他的百姓,如能做到这一点,臣民们自然会对他效忠。

【故事】

有个关于夫妇之间顺从和睦的故事是这样的:

汉朝时有个鲍宣,他娶了桓少君为妻,因为桓少君家里相当富有,所以他嫁过来时,带了许多的嫁妆和奴仆。鲍宣看了,心里很不高心,便要桓少君把这些嫁妆退回娘家。

桓少君听从了鲍选的话,把仆人都遣了回去,并把嫁妆分给他们,自己换上朴素的衣服,和鲍宣过着艰苦的生活。

这一则是讲兄弟友爱的故事。

我国汉朝时有一对兄弟,哥哥叫赵孝,弟弟叫赵礼。

有一天,家里突然闯进来几个强盗。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抢光了,就是找不到吃的东西,饿了很久的强盗一见长的白白胖胖的赵礼,便决定将他吃了。

赵孝连忙跪在强盗面前说:

“大爷,你们吃我的肉吧!我的肉比较好吃。”

强盗们被这对友爱的兄弟所感动,于是就放了他们。

三字经启蒙故事4

【原文】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丝麻

五服终

【注释】

十义:即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

顺叙:照着去做、遵守。

斩衰:父母去世时子女穿的孝服。

齐衰:祖父母去世事时,孙子女穿的孝服。

大功:为亲兄弟治丧时,所穿的丧服。

小功:为堂伯叔治丧时,所穿的孝服。

丝麻:为外祖父或表兄弟治丧时,所穿的孝服。

五服:五种丧服。

【语译】

我国古人非常注重十义,认为是每个人都要遵从,不可疏忽的事。什么是十义呢?就是夫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另外,对丧礼也应该遵从五服的礼节,什么是五服:就是当父母去世时必须穿斩衰的丧服;祖父母去世时应该穿齐哀的丧服;自己的兄弟去世时,必须穿大功的丧服;伯、叔父去世时必须穿小功的丧服;表兄弟去世时,必须穿丝麻的丧服。

【故事】

古代的葬礼和现代的差不多。

按照习俗,要先替死去的亲人沐浴,然后穿上干净的衣服,还要在他的眼睛、耳朵、嘴巴和鼻孔放一小块玉,玉可以防腐,这也就是希望亲人的尸体不要腐烂。

官位愈高或愈富有的人,他们所穿的衣裳就愈华丽,而且陪葬品也愈珍贵,至于一般普通人家,就只能用一小束干草盖住了。

死者的亲人,依据和死者的亲疏关系,穿的孝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丝麻五个等级,就叫做“五服”。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在传统礼节里,丧服和丧礼的规定是很繁复的。空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这么说:

“与其在亲人死去以后杀牛来祭墓,不如在亲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多烹调些美味食品来孝敬他们。”

这段话告诉我们,当亲人还健在时,该有的孝道或礼仪就应当遵守,不要等亲人不在了,才做一些弥补的工作,这是没有意义的。

三字经启蒙故事5

【原文】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将说文

【注释】

礼:人与人往来应注意的仪节。

射:射箭的运动。

御:驾驶马车。

书:书法、写字。

六艺:六种技艺。

不具:已经不存在了。

说文:书名,全书叫《说文解字》。

【语译】

孔子讲究六艺,认为每个读书人都应该精通六艺,所谓六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学等六种技艺。本来古人精通六艺的人很多,但是今天已经不再见到了。

只有书法这门学问,直到现在还是每个读书人必须休学的课程。只有先识字,才能去研究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这本书,进而研究高深的学问。

【故事】

据史书的记载,孔子的门徒中有七十二个人精通六艺,虽然古人认为读书就要学这六项技能,但是,到了我们这时代,凡是讲求专精,只要成了专家,就能为社会国家贡献。

造就一个专家,首先要归功于文字的发明。

中国的文字,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于他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据说,文字是由皇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

神话中曾提到:当仓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掉下来许多米,而鬼也在夜晚号哭。不管这些神话是多么不可思议,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白的,那就是:文字并非靠一个人或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创造完成的,正确的说法,是由沧颉整理而成的。

中国有一部重要也最完备的“字”书——《说文解字》,专门记录文字的由来,由这本书,我们就能明白中国文字的起源及演变。

所以,要认识中国文字,就应该读读《说文解字》。

三字经启蒙故事6

【原文】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注释】

古文:这里指甲骨文和金文。

隶:隶书。

草:草书。

广学:多方面广泛的学习。

惧:害怕、恐惧。

繁:多。

略:大略、大概。

原:根本、原由。

【语译】

我古代的文字类很多,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草书,在学习时,一定要把这些文字认清楚,以免混淆补情。

在整个宇宙里,知识实在太丰富了,如果你想广泛的去学习,那是很不容易也无从学起的事。不过,如果能够大略的做个研究,还是能够了解其中基本的道理的。

【故事】

中国文字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不断演变而成的。

在没有文字之前,聪明的人类要记事或表达意思,多以结绳及绘图的方式来代替。

据说,到了皇帝时,史官仓颉觉得没有文字十分不方便,就以日月鸟兽的形状所到来的灵感,照着样子画出来,成了最早的文字。

后来要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可以靠古代的书籍器物,得到概略的了解

像刻在牛骨和龟壳上的文字,是现今所挖掘到最古老的文字,由于是用刀刻的,所以“甲骨文”的最大特色是转折处多成方角,如“丙”在甲骨文中,便是写成:“四”(下面没有横)。

金文,是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文字的线条比甲骨文复杂写。后来,

有了较进步的大小篆,大篆的结构方正,左右对称,小篆的字体已略具国字的雏型了,线条简化匀称,如“马”字,在小篆中就写“馬”。

到了隶书、草书时代,中国文字已经到了定型的阶段了。

本文发布于:2023-12-18 17:3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41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字   亲人   六艺   母亲   乐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