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3-12-02 15:01:2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姚文)

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五行志》和《宋史蜀世家》也是这样记载的。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五代时期的后蜀君主孟昶春节贴对联的由来1

所题写的这副楹联当是中国第一副春联。但我认为这个说法未免太确定了。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习惯,即挂“桃符”。据说桃木有压邪 史料记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春节前夕曾先后写过几副对联贴在自家门驱鬼的作用。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往往都要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上,但都因他的字体妍美雅丽、内容新颖而被人悄悄揭走。除夕将至,门上仍空无二位神仙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自家门首,意一字。无奈之余的王羲之又细心构思了副对联,但拦腰裁断,先分别贴出上半截,在祈福灭祸。

联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副不吉利的对联自然没有人去揭。大年初一的 东汉学者应劭在其著作《风俗通义》中说:“《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黎明,王羲之又将裁下的下半截分别接上,这样就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人,曰荼,曰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榾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行昨夜行”的'妙联。

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入垂苇索虎画于门,效前事也。”桃符最初书写二神的 由此看来,春联早在五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名字或描绘图像,后来慢慢演化为书写吉祥祝语,进而进展成为对偶的诗句。这就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去造访伴侣王文甫,应王之邀,就曾題赠对方一副“门是造纸术产生之前的对联了。同时,也说明至少在东汉时期就已盛行春节挂桃符的大要容千骑人,堂深不觉百男欢”的独特对联。但当时的对联还称桃符。

风俗。也有人认为,对联的起源应在距今20xx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理由是保存此时 宋代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曾写有的《元日》诗:

资料的《山海经》也有此类记载。

爆竹声中一岁除,

北宋学者张唐英在《蜀梼杌》中记载:“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

第 3 页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改成春联则已是明代时候的事了。

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时期,在除夕之夜,下令满朝文武公卿士庶之家都要张贴春联,过年时还曾亲自微服出行,逐门观看,以为乐趣,并乘兴亲笔题联一副题赠高官陶安:“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另题一副书赠某平民屠户:“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从今,春联就开始在城市和农村普遍盛行起来。

看来,对联到底起源于何时,目前照旧是中国民俗的一个历史之谜。

春节贴对联的由来2

春节贴对联的由来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致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奇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风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

压岁钱,于“压胜钱”,它起于西汉,至清末民初都有铸造并不在市面上流行,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是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作为小孩子佩带的饰物,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压胜钱”也作为洗儿钱(婴儿满月洗浴,赐给孩子的钱),后来演化为春节的“压岁钱”。

第 4 页 春节的含义 而据说,最终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历,为了区分农、阳历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那么“年”到底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恶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竞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抓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抗它的方法,于是慢慢演化成今日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了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第 5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2-02 15:0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25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对联   贴于   桃符   村庄   风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