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原文译文赏析

更新时间:2023-12-02 05:09:5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日发(作者:池诚)

【 导语】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下面是无忧考分享的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蝶恋花·答李淑一》  【原文】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⑵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⑶捧出桂花酒⑷。  寂寞嫦娥⑸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⑹,  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释】  ⑴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师,杨开慧的好友。  ⑵杨柳:杨开慧(参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题解)和李的丈夫柳直荀(一九三三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⑶吴刚:《酉阳杂俎》称汉朝西河人吴刚,学仙犯错,被罚在月宫砍桂树。树高五百丈,刚砍过的地方立刻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  ⑷桂花酒:贺子珍因为生于中秋,丹桂飘香,圆月当空,取名“桂圆”。后来,她自己取“自珍”为学名,即善自珍重之意。参加革命后,改为“子珍”,如今以贺子珍之名传世。“桂花”也是贺子珍的小名,作者在这里是在隐晦表达与贺子珍的美好感情。  ⑸嫦娥:《后汉书?天文志》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  ⑹伏虎:指革命胜利。  【译文】  我失去了骄傲的杨开慧你失去了柳直荀,  杨柳二人轻轻飘向深广的长空。  试问吴刚天上有什么?  吴刚捧出了桂花酒。  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  万里青天在为烈士的忠魂起舞。  突然有人报之人间降服了猛虎,  热泪飞洒犹如倾盆大雨。  【赏析】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惠书收到了。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样。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下面为这首蝶恋花)”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  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此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的去处的问题。  这首词既是怀念杨开慧,又是兼怀贺子珍,一个是他的初恋,一个是陪伴他走过10年最艰苦岁月的人生伴侣,是写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所以写成了一首绝唱。  扩展阅读:毛泽东的故事  毛泽东小时候聪慧过人,而且助人为乐。上小学时,同学们中午来不及回家,都从家里带午饭。班上有个同学,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经常不能带饭上学。毛泽东就发现后就常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一段时间之后,毛泽东的母亲看到儿子每天的晚饭总是吃得很多,好像中午没吃饱似的,感到很奇怪。毛泽东把分饭给同学吃的事告诉了妈妈,从此,毛泽东每天都请母亲准备两份午饭带去上学。毛泽东助人为乐的行动感动了老师和同学,以后,大家都伸出了友爱之手帮助那个同学。  少年毛泽东胸怀大志,勤于独立思考,反对私塾里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认为只有多用脑子,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学得扎实、记得牢靠。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读了许多书之后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所学的课本及课外的故事书大都是歌颂帝王将相、圣人君子,而没有歌颂穷苦百姓的呢?这事他思考了很久,后来他发现:原来这些书都是为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写的,而不是为穷苦百姓们写的,这种情况太不合理了,应当改变。  毛泽东幼年时身体很弱,经常生病。12岁时,还生过一场大病。他想:身体老是这样下去,以后怎么能为国家做事情呢?从此以后,他就经常在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游泳,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身体渐渐结实起来,在这以后,他又经常到湘江里去游泳,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一游就是几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和同学一起在野外露宿和远足。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树立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有力地帮助他后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领导革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以解救天下穷苦百姓为己任的壮志宏图。勤奋好学。

本文发布于:2023-12-02 05:09: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19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同学   问题   牺牲   革命   歌颂   身体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