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更新时间:2023-11-24 13:19:5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祝穆)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满分:120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zhù) (shuò) 复唧(jī)

B.可汗(hán) 鞍鞯(jiān) 鸣溅(jiàn)

C.燕(yàn) 金柝(tuò) 理云鬓(bìn)

D.胡骑(qí) (rónɡ) 地走(bà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卖弄 稀疏 缭亮 烘托 呼朋引伴

B.静默 应和 薄烟 舒活 抖擞精神

C.蓑笠 嫩绿 抚摸 酝酿 繁花嫩叶

D.润湿 眨眼 黄晕 宛转 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

B.春华秋实,没有那温暖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

....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

D.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6万元左右。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

把它们带走。

B.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

1 / 8

C.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

D.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7、默写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5)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填空)

6)《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

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 8

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①卿今当

A

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①蒙辞以

B

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①见

C

2_____________

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

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

或消失等。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

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作古今异义

词。

4

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言多务,孰若孤?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

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

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

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

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

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

3 / 8

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

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

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

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

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

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

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

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

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

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

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

《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

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

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

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

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

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

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

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

“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

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

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

4 / 8

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

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

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2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2、明天的寓言

①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相处得

很和谐。这个城镇坐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央,其周围是庄稼地,

小山下果园成林。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橡树、

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笼

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

②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

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即使在冬天,道路两旁也是美丽的地方,

那儿有无数小鸟飞来,在雪层上露出的浆果和干草的穗头上啄食。这里事实上正

以其鸟类的丰富而驰名,当迁徙的候鸟在整个春天和秋天蜂拥而至的时候,人们

都长途跋涉地来这里观看它们。另有些人来小溪边捕鱼,这些洁净又清凉的小溪

从山中流出,形成了绿荫掩映的生活着鳟鱼的池塘。这里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

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③从那时起,一个奇怪的阴影遮盖了这个地区,一切都开始变化。一些不祥

的预兆降临到村落里: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亡。

处是死神的幽灵,农夫们述说着他们家庭的多病,城里的医生也愈来愈为他们病

人中出现的新病感到困惑莫解。不仅在成人中,而且在孩子中出现了一些突然的、

不可解释的死亡现象,这些孩子在玩耍时突然倒下了,并在几小时内死去。

④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

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

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斑鸫、鸽子、鹪鹩的合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

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⑤农场里的母鸡在孵窝,但却没有小鸡破壳而出。农夫们抱怨着他们无法再

养猪了——新生的猪仔很小,出生后也只能活几天。苹果树花要开了,但在花丛

中没有蜜蜂嗡嗡飞来,所以苹果花没有得到授粉,也不会有果实。

5 / 8

⑥曾经一度是多么吸引人的小路两旁,现在排列着仿佛火灾浩劫后的、焦黄

的、枯萎的植物。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寂静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

钓鱼的人不再来访问它,因为所有的鱼已经死亡。

⑦在屋檐下的雨水管中,在房顶的瓦片之间,一种白色的粉粒还在露出稍许

斑痕。在几星期之前,这些白色粉粒像雪花一样降落到屋顶、草坪、田地和小河

上。

⑧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的生命无法复生,而是

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

⑨上述的这个城镇是虚设的,但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很容易地找到

上千个这种城镇的翻版。我知道并没有一个村庄经受过如我所描述的全部灾难;

但其中每一种灾难实际上已在某些地方发生,并且确实有许多村庄已经蒙受了大

量的不幸。在人们的忽视中,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这个想象中的悲剧

可能会很容易地变成一个我们大家都将知道的活生生的现实。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这篇文章共有九个自然段,若分成三个部分,应该怎样划分?各部分都说的

是什么?

3.文中说“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相处得很和谐”,归纳一下有哪

些现象能说明它。

4.第⑨自然段中“一个狰狞的幽灵已向我们袭来”中的“幽灵”是指什么?

5.请你想想办法改变一下文章中说的局面,对未来做一番美好的畅想。

四、写作题(40分)

春天的一个下午,毛毛雨下个不停。这时,张老师推门进来,大家不约而同

的抬起了头。

“某某”张老师忽然叫到了我的名字,我心里怦怦直跳,站了起来。

……

我回到教室,雨停了。窗外小树上的叶子泛着宁静的绿意。

要求。

1)依照给出的情景展开联想,想象,进行合情合理的续写

2)文中如需出现校名,人名,班级,请用“某校”“某班”“某某”代替

3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A

A

D

B

B

B

1独怆然而涕下 2飞来山上千寻塔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

从今若许闲乘月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7)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C

2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

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

“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

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5B

6

示例: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答案】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

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意近即可)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C

1 这是一篇科幻作品(科幻小说)

2 第一部分(①、②):虚拟城镇环境美好的昨天。第二部分(③—⑦):虚

7 / 8

拟城镇环境变坏的今天。第三部分(⑧、⑨):揭示变化原因,预测明天的后果。

3 (1)城镇位置优越。 (2)终年环境美丽,动植物种类丰富,小溪洁净又清

凉,人们到小溪边捕鱼。 (3)旅行者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观赏候鸟,欣赏路边花草

树木。

4 “幽灵”是指环境被污染的危害。

5 示例:人们改变了种植方式,注意保护环境,树木渐渐生长起来,鸟儿

又飞回来了,狐狸、小鹿徜徉在林间。

8 / 8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3:1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14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