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读 >模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部编版”教材正式进入校园,其中古诗文部分体裁多样,每篇文言
文都是有生命的整体。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三主”教学原则,改变
传统教学方式,以读促讲,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四读>模式”,培养学生赏读古
典散文的兴趣和感受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以文解言,文言相融;<四读>模式;一课一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小其义也。
[1]
文言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以文解文,以言传言”,引导
学生通过诵读,咬文嚼字,品出美文韵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以
文解言,文言相融”,往往通过设置“<四读>模式”,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既积累文言词汇又赏析经典美文,培养其赏读古典散文的兴趣和感受力,
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有自己特有的体会。
以下结合几篇文言文课文的教学设计来谈谈我这“<四读>模式”在教学中的
运用。
一读: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部编教材”在七、八年中收录的文言文课文大多都有这样的特征:文章精
炼,故事情节性强,浅显易懂。如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孙权劝学》、
《狼》、《卖油翁》等篇目。读文言文,首先要对生字新词进行标注,而后才能
通过这样反复大声地朗读学生能够大致感知文本中所叙述的事件,并能进行
很好的复述。
以《<孟子>二章》中《富贵不能淫》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这“一读”部
分的设计是这样的:
1.朗读课文,读对字音,把握节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衍、冠、女家
(2)四人小组切磋,再读课文,读准节奏
(3)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借助注释通读课文)
2.请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在复述过程中发现一些字词句的理解)
(1)诚:(该句中无“诚”有何不同?)
(2)戒:①告诫;②谨慎
(3)淫、移、屈的用法:使动用法,意为使……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已经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再
通过对个别字词的点拨,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对“言”的理解与积累上。
1.(运用多媒体听配乐朗诵,在音乐和图片的帮助下,认真体会作者的语言,
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指导学生诵读文章,思考:你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特点进行概括性描写的句子吗?
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
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
3.在描写了异水之后,作者又是如何爪住山“奇”来描写的呢?
通过三个连环的问题将文章的整体脉络进行串联,文章的结构内容,作者的
写作思路就很明了了。
总而言之,作为有灵魂的生命体的文言文,我们要使学生接受高尚情感的洗
礼,陶冶情操,感悟生活哲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探求课堂的教学方式,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真正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健
康高尚的审美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系福建省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文言文初高中衔接教学
策略研究》JYKT-2008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选自宋代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3:1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14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