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寄母亲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24 02:09:4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窦云龙)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

纸船寄母亲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体会、把握诗歌情感;

2、理解、体会诗中的重点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体难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2、感悟诗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悲哀”情感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刚刚过去不久,那么,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式

来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呢?(学生:鲜花、贺卡、实际行动、好成绩……)

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然

而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我国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却离开了自己20多年从未远

离过的母亲,孤身一人,踏上了异国他乡的旅途,在茫茫的大海上,独坐舟中,她

流下了思念的泪水,她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折出一只一只很小的纸船,抛在苍

茫的大海上,任凭风吹浪打……一天,她竟然因思念母亲而小病于舟中。当晚,她

梦见了自己至爱的母亲,来到了她的床头,手里端着药杯,伸手摸她的额头。第二

天,她的病竟奇迹般的好了。

这位作家就是被称为“感动了整个中国的”、“最具爱心、夜一般温柔

的”作家――冰心!也就是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冰心写下了一篇含义隽永感人至

深的优美短诗――《纸船》!(板书)

(二)粗读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古语说:“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不仅说出了我国人民对于诗歌情有独衷,而且

也指出了学习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朗读。

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声的朗读一遍这首小诗,体会一下作者在诗中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如果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向小组同学请教,小组同学

解决不了的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2、感知反馈朗读指导

好,同学们读过一遍之后,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念、

爱……)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有这样的感情,这首

诗歌我们要用怎样的语速、怎样的情感来读呢?(缓慢、深情、真诚的)

3、教师范读

好,我国的诗歌特别适合于朗读。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诗句的停

顿、重音、语速、语调等的处理,用声音来再现诗人的丰富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看

屏幕,听老师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请注意诗句的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课

件:音乐)

2、涛声阵阵,天风吹卷,漫无边际的大海上,一艘颠簸的邮轮载着一颗

孤独的心灵驶向陌生的国度。从此远离了祖国,从此远离了母亲,此刻,窗外虽有

大海的壮美,虽有太平洋的浩瀚,而诗人都无心欣赏。她只是默默的叠着一只一只

小小的纸船,然而这些用了作者全部的情感叠成的小船,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

用诗句回答。)那么从这第二节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学生:心

中永存希望)

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思念的船儿呀,你漂洋过海,飞跃万水千

山,流到母亲的梦中吧!“求他载着她的爱与悲哀归去”。多么巧妙的构思,多么

巧妙的结局啊!那么,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一节诗与前两节诗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

这三节诗之间在内容上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小组讨论:第三节诗是想象、虚

写。叠纸船、抛纸船是为了梦纸船作铺垫。)在这节诗中,同学们觉得那些地方写

的非常精彩呢?(学生质疑讨论完成:无端、求他在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下面,让我们再齐读一遍全诗,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不清楚、不理解。

2、冰心是世界上书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正如她所说的: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用纸船,寄予了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泰戈尔老先生也

曾永金色花抒发对母亲的'爱。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爱

最无私、最伟大,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创造性的作业,给大家一个展示个性

才华的机会。今天的作业:请同学们模仿《纸船》写一段文字或仿写一首小诗表达

对母亲的爱(课件出示)

纸船寄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3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重点: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准备:

1 引入材料:《千纸鹤》。

2 典型材料:《纸船》。

3 延伸材料:艾青《我爱这土地》。

教学过程:

1 导入知识点。

(播放邰正霄的《千纸鹤》,让学生感受歌手在歌曲中借反反复复叠千纸

鹤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念。)叠千纸鹤可以寄托一个人的思念,今天我们

子大学赴美留学的途中写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和远离母亲的惆

怅。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纸船》。

(听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要求自由朗诵,注意:诵读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展开联想

和想象,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借助以前的诵读经验,试着划出节奏和重音。)

(请同学诵读,师生共做评价)

2 知识点揭示。

(诗的知识)讲解:新诗就形式而言,在格律上约束不大,形式灵活;就

内容而言,多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诗歌表情较含蓄,常运

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借助形象来抒情。

提问:这首诗共有三节,依次概括为:叠纸船――抛纸船――船入梦乡。

在第1、第2诗节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怎样表达了对母亲思念的深沉而执着?

3诗节中诗人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了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心境?

(学生在诗中标注,小组讨论)

讲解并板书:“从来不肯”、“总是”、“一只一只”、“仍是”、“每

天”等词语写出了思念之深、之执着(具体分析略);第3诗节创设了一个感人场

景:自己叠的纸船飘进了母亲的梦里。“含着泪”、“爱和悲哀”形象地抒写了思

念之苦、之切、之强烈,将全诗的感情推向**

讨论:诗题“纸船”有什么特殊含义?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纸船”来表达

思念母亲的情感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纸船”形象有特殊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它象征了漂泊无依、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诗

出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请同学们欣赏,按照“感受――共鸣

――再创”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写出发言要

点。

以每人选的诗歌为例,谈谈对诗的内容即形式的理解,请同学在全班作发

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冰心的诗,了解了新诗的形式和写法,学会了诗歌

鉴赏的基本方法,也被洋溢在其中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深深打动。爱是相互的,母

亲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报答母亲。

4 知识点延伸及回归。

“诗言志”,它通过具体的形象、创设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

饱含对母亲的爱背诵这首诗,再次体会诗人托船寄情的构思,体会那一只只用心良

苦的纸船中盛满的无尽的爱与思念。

对抒情性较浓的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诗歌的赏析方法一样,都需要在阅读

中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去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知识点检测。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本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爱,模仿这种形式,写

一段话或一首小诗,也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抒发对母亲的爱。

纸船寄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养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介绍冰心及《纸船》的写作背景(可由学生搜集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

冰心。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代

表作有《繁星》、《春水》和《寄小记者》。

《纸船》选自《繁星》,是作者1923年秋赴美留学途中所作,这是作者

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的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

亲人、对父母倍感思念,于是作者把自己复活的一颗童心寄托在小小的纸船上,写

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轻声倾诉”的形式自由朗读课文,看谁最能传达出诗的情感。

2、个别学生朗读,其它同学点评

(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划分重音、节奏,进入诗的意境,

要读得深情、低沉)

3、全班同学分男女角色,用“深情演读”的形式朗读课文。

方案如下:

(女领)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女合)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男领)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全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感知、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赞

歌。

三、合作、探究、质疑

学生四人小组自由讨论、提问,加深对诗中较难诗句的把握,引导学生从

多角度感悟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可参与学生交流。

我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 文中为什么连续用2个留着?

2 作者为什么折的是很小的船儿?

3 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那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4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句中,为什么要用求他?

5 为什么含泪,为什么悲哀?

6 诗人为什么借纸船来抒情?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适当引导,同时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学生

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56两题参考如下:

5)、思念之苦,难以摆脱。一直在母亲身边,一旦远行,与母亲远隔

千山万水,想念母亲的滋味,最是难受,浓浓的爱与悲哀萦绕在诗人心中。

6)、作者当时在太平洋的轮船上,无法与母亲通信,

惟有幻想能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而纸船正符合身处海上的环境,也富

有童稚气,适合表达子女的心态。

四、练字练句,体会诗情

(以第一段为例,改动个别字词,体会表达效果)

我从来不肯丢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丢下

在海里。

学生自由发言,体会原诗字、句的含蓄、凝练,诗人借纸船托物言情,更

能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和纯洁、美好的心愿。

五、体验拓展

《纸船》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

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

课后反思:

1、教学设计非常关注朗读感受的过程,从“轻声倾诉”式的自由朗读,

到“个别朗读”到“深情演读”式全体朗读,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朗读中,学生通

过自己的朗读基本上能传达出作品的真情,能感受美、体验美,朗读气氛活跃。

2、改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感受了诗用词的精练,也进一步理解

了诗中蕴含的感情。在此基础上的仿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写诗的热

情,全班同学互相探讨,热情高涨,纷纷用纯真、童稚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

之情,我对好的作品整理修改后,专门编辑了一期《献给母亲的歌》的诗文,在班

中阅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纸船寄母亲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内涵。

2掌握本文写作手法。

3体会母爱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受。

教学重点 赏析文章,从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教学难点 通过课外材料的补充加深对母爱的体会。

教学方法 赏析法 教学煤体 投影

教学设计

情景切入:

人们都知道,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纯洁、最不指望回报

的感情,对母爱的感恩与歌颂,是人类最美好的共同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

体会那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成的“纸船”。

(通过学生朗读,听范读,大家齐读的方式体会文意。)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景,你体会到了吗?请同学们依据材料,结合个人

的体会,谈一谈对诗的理解?

分析:

诗人凭借叠纸船戏水这种孩提时常玩的游戏,遥寄了自己对母亲的怀恋,

亲切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梦幻似的悱恻的意境,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诗人以纸穿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

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读吧《纸船》谁能不为诗人对母亲的笃情所动容呢!你还搜集到哪些冰心

的有关母爱的诗歌。

冰心的小诗犹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璀璨,却有耐人寻味,让

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仿照她的这种三言两语的形式书写对亲人的爱好吗?

总结:

来源于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爱。尤其是,这时他背井离乡去美国求

学,爱的更深切,更热烈。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是冰心爱的三大主题。

从作品中读出了深深的母爱,母爱也会很快乐,也会很深沉,当诗人把自

己对母亲的爱寄托纸船上的时候,你会用一种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呢?

纸船寄母亲教案5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念之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

教读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

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

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

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

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请根据诗中给出的提示,想象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明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

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

边。诗人因为强烈地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漫漫旅途中便愈来愈感到孤独、惆怅。因

此,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的这种对祖国母亲的思念

之情。

2、第一节诗的前两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由来已久。

关键词语有:从不肯总是一只一只(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并对学生的朗读

加以指导)

3、第二节中,诗人精心叠出的纸船抛入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结果?

这种结果是令人心碎的,作者自己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还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

着”,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并请找出表达句意的关键词语。

明确:愿望能否实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能否寄托思念,能否

排解孤独、忧伤。只有她自己不停地叠寄托自己对母亲深深思念之情的小纸船,才

能最充分地表达出诗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关键词语有:吹卷打湿不灰心总希望(集体朗读体会,并加以指导)

⑶问:《千纸鹤》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明确: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抒情方法,借千纸鹤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⑷因为环境的变化,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思念自己的同学、伙伴以及长

辈。每当这种思念之情难以排遣的时候,你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寄托你的思念之

情的?

7、选几名学生配乐朗诵这首诗。

(四)梳理、总结、扩展

《纸船――寄母亲》这首诗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

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诗歌朗读起来,感情深

沉浓郁,令人回味悠长。

[布置作业]

把你对同学、伙伴以及长辈的思念之情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写出来。字数

500字左右。

纸船寄母亲教案6

学习过程:

诗歌导入:

(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这是一张什么图片?(学生回答:纸船)同学们,

你可知道这只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1923年秋,冰

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

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

母亲的身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创作的一首诗歌――

《纸船

寄母亲》,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漂洋过海,一同来感受作者的赤子情怀。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简介作者:

1、(出示冰心年轻时代的照片和字幕)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

《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学生朗读,教师简要评说:“中国文坛

世纪老人未能跨越世纪门槛”的确是我们民族的一种遗憾,但是冰心老人博大纯洁

的灵魂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却时刻激励感召着我们不断前行)

教师导入:同学们,更详实地了解作者生平以及创作情况,将为我们更好

的品评文学作品搭设一方平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交流一

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让我们来更进一步走进冰心的世界。

(学生自由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冰心生平创作的有关资料)

附:学生课堂交流资料摘录

学生一: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母

亲、童心和自然,这可以在课后的《繁星》、《春水》的导读中得到印证;

学生二: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

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在

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

学生三:冰心是五四时期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也是其中最知名的

女作家之一,使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冰心”的笔名始于作者发表的第一篇小

说《两个家庭》;

学生四:根据诗歌的创作年代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

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学生五:我阅读了《繁星》、《春水》这本书,我注意到了作者在1923

827日还创作了另一首诗歌,名字叫做《乡愁》。我们可以结合两首诗歌,

进行比较阅读)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游子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寄给母亲最

深沉的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根据银幕提示,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诗。

(出示字幕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不灰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

(本节是作者的想象,全诗的高潮)

学法指导:

教师导入: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

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

美丽的画卷。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分析重点字词来感悟诗歌独特的魅力。

(出示第一小节,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品味诗歌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教师总结:“从来”、“妄弃”“留着”这些词语说明冰心对母亲的爱由

来已久;

“一只一只”、“抛”说明作者的心情迫切,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合作探究:

1、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含着泪”: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

抱;远离母亲,以前钝化了的对母亲的情感突然间变得鲜明起来;女性纤柔敏锐的

心灵难堪重负,灵魂难以得到解脱等等;《惆怅》一诗可以印证生病的冰心悲苦的

心灵体验)

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

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

(学生练笔,同学交流评价,老师点拨)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

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希望

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获得一把欣赏研读诗歌的金钥匙,同时,也在诗人的博

大情怀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早日成为一名建设祖国的栋梁。

纸船寄母亲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诗的特征 (认知目标)

2.掌握诗的内容(能力目标)

3.体验诗的意境(美育目标)

4.感悟作者的情感(德育目标)

二.教法、学法

1.情境烘托与熏陶,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像;

2.读中求知的方式;

3.教师“启发式”、“讨论式”;

4.学生“自主、探究式”;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朗诵带、歌曲带等。

五.教学过程:

1.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中,《纸船――寄母亲》的朗诵响起

(播放朗诵带);

2.同学们轻声附和;

3.朗诵结束,老师饱含深情的:同学们,世上有一种感情最深厚――这

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这就是――(学生回答“母爱”),那么我们

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写信、唱歌、写诗……)好!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世纪老人冰心的诗作《纸船―寄母亲》

板书:《纸船――寄母亲》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

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

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02:0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60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母亲的诗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