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十首诗词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纪念中国伟大诗人屈
原的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做
粽子、赛龙舟等,以此来纪念屈原。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承
载历史文化的瑰宝。在端午节中,许多古代诗人都留下了一篇
篇关于端午节的诗词,讴歌了这个传统节日的风采。以下是十
首经典的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1、《九江好时节》—王安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这首诗是宋代的王安石所作,抒发了他在端午节时无法对
抗敌人的愤怒,但依然欣赏节日美好风光的思绪。
2、《端午》—杜甫“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牛渚怀古怜华。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也是世界著名诗人杜甫写的。他用较为深刻的笔墨,
写出了端午节里美丽的风景和文化背景。诗人表达了“情有所
钟”的民间风俗,以及社会在延纳、发展中承载、传承文化的
重任和作用。
3、《清平乐·次韵章质夫杨使君与郑明府昆凌花下简别》
—辛弃疾“时至端阳日圆时,凉风中酒照不真。爱陶青玉瓶,
我把红线悬。别来三四载,今日犹谈短。若非群玉山头见,会
向瑶台月下仙。”
辛弃疾这首诗意味深长,列举了端午节的各种典故,抒发
了诗人对亲朋好友间短暂的别离之情。诗人感觉到这个传统节
日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4、《车遥遥》—黄庭坚“车遥遥,马洋洋,草草地、风淅
淅。欲归邬山上,苏小娘向水头,手中紫绫缩,怯问缢红鸥,
把锦鳞翻数,恍忽几时去,流水潺潺,明月前楼挂。”
黄庭坚的这首诗抒发了思乡之情,诗人意犹未尽地想起画
面瑰丽清雅的端午景象,感受到仿佛回到了故乡的情感。
5、《清明上河图词》—文天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此
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诗虽然没有对端午节的具体描述,但却含有今年五月
五日为元夕胜日到来的感叹,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云深不
知处的精神控制至深,与端午的庆祝,是少不得的传统文化。
6、《屈原奇遇记》—韩愈“拽起吴钩已三更,青天白日射
江陵。衣马一将无人胜,半筹莫展衲空行。苍翠竹枝烟小舍,
红牙朱板桥流萍。素手青娥年未起,前臧鸡舌报恩荣。”
这首诗描述的是屈原最后一次出游的情景。韩愈在诗中表
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和对端午节以屈原为灵感的纪念的热爱
之情。此外,这首诗的快节奏和地道的语言,让诗中的许多细
节跃然纸上,令人回味无穷。
7、《离骚》—屈原“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
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何及?欲谁告之乎上下兮,顾随风
而靡坠。临风而立自抒情兮,实德之垂名也。”
《离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屈原畅想世界
的一篇记录,字里行间畅想了上天、下凡的世界境界,向读者
宣示了屈原“惜乎独运精,彼将谁与期?”的豁达宿命观。
8、《竹枝词》—朱淑真“绿罗裳,红霓帔,螺钿笏,照玉
阶。欲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檐啼鸟。花易落,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其中一个主题是端午节。它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端午
节景象,让我们觉得自己也置身于那盛大热闹的场面中。
9、《篱落疏疏一径深》—唐寅“篱落疏疏,户牖掩掩。昔
日长门久闭,今日空仓旧香。杜鹃啼血未成双,儿女共呼铜匠。
赤条条,素杆杆,乱入菜园行。”
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疏离的方式体现了端午节的柔和气息。
它的语言规范清新,启发读者对于安宁一刻的感悟和对难以平
息的道德情感的思考。
10、《竹枝词·柏林郎》—蒋捷“柏林郎,青衫湿。我醉欲
眠卿且莫起。举头东北天接云,回首已见南路在。去时里巷深
几许,独立莫高高。欲问花开花落,何人听取秋声苦?”
蒋捷这首词描述了仿佛置身于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期间
许多人皆醉如泥,眷恋着这份热闹和欢乐。蒋捷便是在端午节
前后作出了这首词,表达了这种感情。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9:0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99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