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50字

更新时间:2023-11-23 08:59:0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3日发(作者:孙淑媚)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50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50字一: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

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配香囊。主题是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驱除毒虫、邪魔。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50字四: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

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

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

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

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

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了。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50字二: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

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

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

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

黄的酒。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50字三: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

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

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

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

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

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

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

冤。”

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

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8:5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9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