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3-11-23 08:56:4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3日发(作者:吉底俱)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导语:我国的古诗非常多,那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古诗呢?下面

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1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赏析】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

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

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

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

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

【点评赏析】

从发表之日起,这首词就遭到了诸多恶意的攻击,引发了旷日持

久的争论。有人说它有帝王思想、君主气象;有人说它夸大自吹、离

题万里;有人说它比喻不当、缺乏转折;有人说它词意稀疏、平淡无

奇;甚至有人说它是模仿之作、旁人代笔……断章取义且流于表面,竟

视金玉如砖石。《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

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极品,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

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

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

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

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

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

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06、《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点评赏析】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

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

后主。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

为突出。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

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

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

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

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

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

《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马致远同时是撰写散曲的高手,是元代散曲大家,今存散曲约

130多首,他的写景作如《秋思》,如诗如画,余韵无穷。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

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马致远一曲

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

铿锵,直贯灵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

才子。曲中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人间词话》),又兼

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

之祖”(《中原音韵》)。

0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

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

《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

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

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

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张若虚在

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

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

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

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清末王?运评价称“张

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

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

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

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

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

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09、《离骚》·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诗字数:2888 行数:188

【点评赏析】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

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

人而受到广泛纪念。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

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

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

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10、《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点评赏析】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

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

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点评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这首诗,大约是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

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

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据说贺知章读至《蜀道难》

时叹曰:“子谪仙人也。”《蜀道难》可以说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

成名作。

12、《短歌行》其一·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

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

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

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

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

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

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

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

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

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

陵下住。[虾蟆(há ma)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

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

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

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

笛,呕哑嘲哳(zhāo zhā)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

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

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点评赏析】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晚年好佛,因而人称诗佛,又自号乐天居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

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诗人以为他们“同是

天涯沦落人”;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

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

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

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

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

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

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一”。

15、《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点评赏析】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九江柴桑(今江

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

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南朝时期,陶渊明

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

影响越来越大。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

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苏轼在《与苏辙书》中说“吾与诗人无所

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

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苏东坡把陶诗放在李白、

杜甫之上,有失公允,但他用“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八个字,概括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

了系缆绳,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不知

实情,误以为有客相访,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慌忙跑向家门报信,

想打开柴门相迎,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

入诗中,显得平易自然,却又栩栩如生,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

客的天性。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头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去了枣没有人担心老牛

逃走,它和小牧童是形影不离的老伙伴儿。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此诗描写梅子成熟、芭蕉荫浓的初夏风光和儿童扑捉柳花的场景,

表现了清闲恬淡、天真无邪的情趣。“留酸软齿牙”句写啖梅传神;

“分绿”句形容蕉叶的浓荫,暗示反光、投影作用;“捉柳花”句写

儿童专心戏嬉之状,跃然在目。诗句显示了诗人化工肖物的本领。

与小女

唐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全方位地展现了江南早冬时节的场景。作品原文十月江南天气好,可

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风雪中作》

作者: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蹋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赏析:描绘了“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的场景,记叙了自己

闲居六年无所事事,“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的心情,表达了诗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江雪》由柳宗元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江雪》

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

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江雪》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

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北风行》

其以苍茫的意境,情景交融的手法而闻名,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

番风雪夜归人的场景。

《冬夕》

作者: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赏析:人抒发的寒冬下触景生情,主旨就是表达了冷、冬季得严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8:5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9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