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及赏析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
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
人世间!
2、端午三首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
赏析:“端阳”即端午节。“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
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
处能够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
“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篇二】五一劳动节活动主题主持词
1、端午
唐·李隆基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
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
(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
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
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
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本文发布于:2023-11-23 05:5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9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