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
UNDERGRADUATE THESIS
论 文 题 目: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
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姓 名: 李娇娇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
年 级 、 学 号: 2014级、140090017
指 导 教 师: 步进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除文中已经注
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以
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设计)“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
系统的比较研究 ”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江
苏师范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江苏师范大学可
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可采用
复制、印刷、网页制作等方式将论文文本和经过编辑、批注等处理的
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参考,可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
或机构呈送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本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
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
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摘 要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发展主要依托语文课程资源。教科书的四大系统的内容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进而影响全民的素养。
本文选取以下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的四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
一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苏教版”),共二册。二是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部编本”),
共二册。
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在四大系统,即:范文系统、助学
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部编本相比苏教版有很多创新之
处,比较突出的有:范文系统中选文的体裁倾向儿童诗;练习系统中注重口语交
际情境性;助学系统中泡泡语的使用。最后,笔者在根据部编本四大系统特点的
基础上,从教师角度总结,如何更好地使用部编本教科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部编本;四大系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I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our Systems Between
the First Grade Textbook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ition and th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Chin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s development relies mainly on Chine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content arrangement of the four major systems of textbooks
determin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students,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This article lects the following two versions of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 first
grade textbook of four systems as the rearch object: one is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extbook of Jiangsu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 (called "Su teaching
edition"), a total of two copies. The two is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extbook
compil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ferred to as "edited by the Department"), with a total of two volumes.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I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s in the four systems, namely: the model system, the
guidance system, 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ed with th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there are many innovations in the Ministry edition, which
are more prominent: the genre of the lected text in the model system tends to be
children's poetry; the practice system pays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al language of oral
communication; the u of bubble language in the guidance system.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stry edi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from the teacher's point of view, how to better u the textbook of the
Ministry edition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 literacy.
II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Key Words:Ministry of education edition; four systems;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s
III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Ⅱ
目录----------------------------------------------------------------------------------------------IV
一、绪论-----------------------------------------------------------------------------------------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综述--------------------------------------------------------------------------------1
(三)研究内容--------------------------------------------------------------------------------4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4
二、范文系统的比较分析--------------------------------------------------------------------5
(一)体裁:部编本选文倾向儿童诗-----------------------------------------------------5
(二)题材:部编本偏向儿童内心世界--------------------------------------------------8
三、助学系统的比较分析-------------------------------------------------------------------10
(一)提示语:部编本灵活使用“泡泡语”-------------------------------------------10
(二)插图与图像:无实质变化------------------------------------------------------------11
(三)附录:部编本稍有增加-------------------------------------------------------------12
四、知识系统的比较分析-------------------------------------------------------------------14
(一)汉语拼音:部编本加强整合-------------------------------------------------------14
(二)识字与写字:部编本识字方法多样化-------------------------------------------15
(三)口语交际:部编本中交往类占主要地位----------------------------------------17
(四)阅读:部编本重视段落意识和阅读量-------------------------------------------18
五、练习系统的比较分析-------------------------------------------------------------------22
(一)课后练习:部编本出现选做题----------------------------------------------------22
(二)单元练习:部编本口语交际功能突出-------------------------------------------23
六、余论----------------------------------------------------------------------------------------26
参考文献----------------------------------------------------------------------------------------27
IV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基础教育教科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核心环节。教科书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理念,它规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
要求。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资源,教科书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进而影响全民的素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几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经历了
很多变化,如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取代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江苏省小
学指定教科书。两种教科书的变化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更
新,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
本研究选取以下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一是人民教育
出版社出版的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简称“部编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简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两
套教科书之所以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第一是因为他们使用范围较普及,且先后江苏地
区使用;第二是因为他们都是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能发映出我国最新的教育理念。一
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研究此阶段的语文教科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
响。科学合理的教科书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完成从
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进而更加适应小学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
素养。本论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四大系统进行比较
研究,从四大系统角度了解发现部编本的创新之处,总结从中获得的启示和思考,从
而能更好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部编本在四大系统方面的优势所在,来进行更好教学工
作。
(二)研究综述
首先是核心概念的界定,语文教科书和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分为泛指和特指,泛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学用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课本。本文所进行比较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就
是专指狭义的语文教材即语文课本。
在进行文件检索时,笔者分别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两次检索,
将其两次所得数据相加作为本文所指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得的结果。
在中国知网平台上,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共搜集到硕博论文504篇,
其中近十年487篇;相关核心期刊论文1521篇,其中近十年574篇;
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共搜集到硕博论
文409篇,其中近十年379篇;相关期刊2842篇,其中近十年2012篇;
在读秀学术搜索上,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共搜集到硕博论文435篇,
其中近十年397篇;相关期刊4440篇,其中近十年3013篇。
从以上数据中得知,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和教师的研究热
潮。鉴于部编本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因此笔者分别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
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对上述
文献进行二次检索。通过对已查阅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关于检索结果中与本文密切相
关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
1.单版本教科书的研究
单版本语文教科书是指经相同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即选择单套语文教科书
进行内容结构的分析主要有:
(1)苏教版教科书的研究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大学硕士张盐亚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系统研
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陆娟娟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
这两位分别都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但是选取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
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习作系统、插图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宏观的概括苏教版教科书的
四大系统的整体内容体系。
(2)人教版教科书的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谢志红的《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研究》,选
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分析文本,运用文本分
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综合进行研究,揭示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
以及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素在纵向维度上发生的变化。
(3)部编本教科书的研究
关于部编本教科书研究的硕博论文暂无,相关核心期刊总计1000多篇,笔者整理
了与本文密切联系的有:
1
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40.
2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曹媛《抓新意,求创新——用好一年级部编本教科书》,这篇文章的内容是由教
研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撰文,记录了他们的所闻所感总结而成,提出了围绕“汉字素养、
阅读素养、交际素养”的学期教学目标。并且在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完成身份转变、
融入语文学习情境给出具体建议。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编答本刊记者问》
中,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采访中指出部编本教科书的几点变化:第
一,原来的“入学教育”改为“我上学了”,识字和拼音的编排顺序改变了。第二,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第三,课外阅读课程化。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中,从总体上指出
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和七个创新点,笔者整理出与一年级语文教科书有关的内容如下:
首先是部编本编写理念的突出特色:一是强调立德树人;二是“接地气”;三是“守
正创新”;四是力图贴近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在编排体系上的创新之处为:
第一,部编本将拼音和识字的顺序做了改变;第二,部编本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
板块;第三,部编本拥有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2.多版本教科书的研究
多版本语文教科书是指,经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既包括单套,也包
括多套。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陈怡(2010)的《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和华东师范大学史玲玲(2008)《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中,
都使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二者都采
取顾黄初的观点把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分为四大系统,即从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知
识系统、练习系统,进行依次逐一比较两套教科书的异同之处,并且在比较过程中使
用表格便于直观展示。不同的是前者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增加了对教科书编写
体系的研究,并且依次从小学的低、中、高三个年级比较其异同;后者从纵向的角度
梳理了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历史轨迹,除此之外,北师大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
书采用的是先学习100个左右的汉字,再学拼音,与如今的部编本的编排方式相近。
3.对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的研究
以叶立群等位代表的一批学者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教科书作为一个整体,分
为了几大系统。教科书结构指的是教科书有哪几部分哪几种形式组成的,主要是分为
知识系统、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
顾黄初、顾振彪总结了当代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把教科书从内
部分为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四大系统。
综合可知,学者对于教科书的内容结构论述,角度多样。尽管其侧重点不一样,
3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但是他们都认为教科书的几大部分是必须的,即包括选文系统,助学系统、知识系统、
练习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和明显进步,教科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成为国
内课程改革关注的范畴之一。
从这些文献中,笔者发现虽然关于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的论文很多,但
是几乎都是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的单一侧面进行的研究,或是围
绕这三版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关于部编本与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的
比较研究的硕博论文暂无,只是有部分期刊介绍了部编本的几个亮点,没有细致地比
较两套教科书的异同。基于这方面研究的缺乏,笔者对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
级教科书在四大系统方面进行细致地比较分析,在对比中发掘部编本教科书的创新之
处,以及其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意义。
(三)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的四大系统,因此论
文将重点从两套教科书的四大系统,即范文系统、助学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这
四个方面对两套教科书进行细致比较,了解两个版本教科书的差异,从而发现部编本
教科书的创新之处和其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的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法.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
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运用此方法,围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大
系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比较分析”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
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搜集、梳理。了解前人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成果:语文教
科书编写理念及对教科书内容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界定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
为教科书各内容结构及要素中的分析类目奠定基础。
其次,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前人
研究成果等相关资料,构建分析框架,对两套教科书的范文系统、助学系统、知识系
统、练习系统进行统计。运用频数统计法,结合频度,以此来完成各部分要素数量的
统计和分析,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找出部编本
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和解释。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二、范文系统的比较分析
范文系统,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文标准或选文原则选取的课文系列,它
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语言材料。课文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
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凭借。课文的选择和加工,决定教科书的质量。
1
(一)体裁:部编本选文向儿童诗倾斜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小学阶段的课文
体裁丰富,一年级教科书中,选文的体裁有故事、儿歌、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
形式。
由于一年级进行汉语拼音学习,所以上册的课文篇目较少,部编本一年级全册共
计课文35篇。苏教版共计课文36篇。
以下是部编本和苏教版一年级课文的体裁统计情况:
表1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体裁数量统计情况
儿童诗 儿童话 散文 寓言 连环故事 古诗 文包记叙其它
部编7 4 8 6 1 1 3 1 0 2 2
本
苏教2 6 7 6 1 0 6 2 1 2 3
版
歌 画 诗 文
表2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体裁比例统计情况
儿童诗 儿童话 散文 寓言 连环故事 古诗 文包记叙其它
部编20% 11% 23% 17% 3% 3% 9% 2% 0 6% 6%
本
苏教6% 17% 19% 17% 3% 0 17% 5% 3% 6% 7%
版
歌 画 诗 文
从表1、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一年级部编本教科书在课文体裁上和苏教版有很多
相似之处。两套教科书课文体裁丰富多样,兼顾了选文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体裁集中
于童话、儿歌、散文和诗歌,且以童话为主,其中苏教版的故事体裁次多,部编本中
儿童诗有绝对的优势。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选文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
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尤其是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与儿童
2
1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5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相联系。
部编本选文对于寓言、童话、故事等体裁的文章,其中尤以童话为主,亦符合一
年级学生阅读的学习目标。
部编本和苏教版在课文体裁分布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更多的不同之处。其中部
编本与苏教版的不同之处在于:
1.部编本教科书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
苏教版中的课文很大一部分还是未经沉淀的时文,多数是由教材组编写的,如《给
刘洋阿姨的信》、《小雪花》、《小河与青草》,文章缺乏了时代沉淀下的美感,算
不上经典美文,并不切实贴合一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相比较而言,部编本的课文选
文更具有经典性、科学性。一年级大部分选择了蕴含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
学生共鸣的极具童真的儿童诗或散文。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广阔、体
裁多样,既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启迪学生智慧启迪、熏陶感染学生情感。选文
内容有叶圣陶、金波、方素珍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更收录了日本童谣诗人金
子美玲、俄罗斯的巴乌姆美莉的作品,作品的经典性和审美价值更高。
除此之外,部编本第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根据《我们伟大的祖国改写》,
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从报刊中收录课文,不拘泥于选文的来源,这正能够体现
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生活处处有语文,更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加强了与现
实生活的联系,切实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和学习需求。
2.部编版聚焦核心素养,选文向儿童诗倾斜
苏教版选文中,儿歌占有大量比例,儿歌是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是学生可
以有节奏的哼唱、吟唱的儿歌,这其实为后来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埋下了弊端的
种子,学生升入中高年级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已经不是难事,但是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仍然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理解存在着
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一年级学习儿歌过多,儿童习惯了儿歌的朗读韵律和节奏,形
成一种朗读定势,一旦接触到新的体裁的课文,学生的情感把握不准确,无法准确地
切换成正常的朗读形式,仍以读儿歌时“吟唱”的朗读态度对待,那么久而久之,“唱
读”的坏习惯也就由此产生。而“唱读”又会反过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的情感体
验,因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而部编本相比苏教版课文,其儿童诗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占比达20%。有助于从
一开始就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式,儿童诗以其天然的贴近儿童心理的优势,能够打
动学生心灵,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
给孩子一个有诗的童年,有益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他们吸收民族文化的智
6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儿童诗文字短小精悍、语言精致又富有韵味,
充满童趣,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和情调:天真,
热忱,活泼,敏捷,任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为创造力。
儿童诗蕴含着强大的美育功能,儿童诗的引进,能够促进建设开放、活力富有美感的
语文课堂。
如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儿童诗《大还是小》: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这篇儿童诗《大还是小》,课文从小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在“穿衣服、系鞋带时”
说“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后来在“够不着门铃、找妈妈时”又说“有时候觉得自
己很小”,两处的反差,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阅读时产生疑惑,从而激发阅读兴
趣。文中“更多的时候、盼着”都表现出了“我”对快点儿长大的渴望,尽管有时候,
“我”不希望自己长大,但长大后的神秘充满诱惑,更加吸引着“我”,我心中虽有
矛盾,最终却有抉择。这篇儿童诗,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看起来平淡无奇,但
是极富有哲学意味和教育意义,使孩子们在阅读时感知成长的奥秘,文中“我”的纠
结,不也正是小学生的内心想法吗?
这篇儿童诗以“快点长大?”和“不要长大?”的鲜明对比,唤起学生内心的相
同的情感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联系现实,懂得如何“变大”。课文内容与
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悟,以读促思的方式,结合生活体验,请同
学们说出,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
表达出来。儿童诗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内心世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平台,是小
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裁。
教师应该积极拥抱变化,适应部编本教科书的特色,如范文系统中,儿童诗的比
例提高,教师应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目前市面上的儿童诗大多是成人写的,但孩子
是儿童诗的主角,难道孩子不可以写自己的儿童诗么?孩子显然可以写,但是需要教
师帮助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写儿童诗的方法,有时儿童随口的天真想法加以整理就
是一则优美的儿童诗了。如朵朵(五岁)《回到地面》:“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
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这是只有五岁的孩子写的儿童诗,
却让很多人感慨唏嘘,儿童是富有创造力的“诗人”。一年级小学生六、七岁,教师
平时应注重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奇思妙想的语言创意。
1
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35.
1
7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另一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
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
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
文实践能力。对于新教师而言,应该保持谦虚认真的态度,认真研究部编本教科书的
1
特色,开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积极探索儿童诗进课堂,培
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情趣,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感受美、想象美的过程,变成美的享受。
(二)题材:部编本偏向儿童内心世界
题材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选
文题材内容应更贴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
平,涉及社会文化的各种方面,促进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部编本教科书选文题材按照主题划分单元,上册有描写自然的,有关于想象的,
有儿童生活,也有观察。下册主题丰富,有关于儿童的心愿、伙伴、家人,也有关于
夏天,好习惯,问号的,更加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笔者根据对一年级课文的题材归
类,得出了以下四大类:儿童与生活、儿童心理、儿童与社会关系、儿童与自然。
表3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题材数量统计情况
儿童与生活 儿童心理 儿童与社会关系 儿童与自然、科学
部编本 10 8 7 10
苏教版 11 3 11 11
儿童与生活 儿童心理 儿童与社会关系 儿童与自然、科学
部编本 29% 22% 20% 29%
苏教版 31% 9% 30% 30%
表4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题材比例统计情况
通过上表3、4数据可以发现,两个版本的一年级课文题材都是以儿童为中心而辐
射。不同的是苏教版偏向从儿童向外辐射,如苏教版的“儿童与自然、科学”以及“儿
童与社会关系”的题材最多,较关注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探索,指导学生社会化
的发展。而部编本偏向由儿童向内辐射。
就儿童心理题材而言,部编本的选文所占比例明显比苏教版来得多,儿童心理包
括儿童心愿、儿童想象。其中反映出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思维变化,尤其以儿童内心世
界的感情居多,唤起儿童的情感体验。如《大还是小》、《我多想去看看》、《一个
接一个》、《怎么都快乐》等,反映出儿童对成长的疑惑,对自己的认识、心中的奇
思妙想、和天真的好奇,均属于展现儿童真实世界的题材,唤起儿童的共鸣。
笔者通过比较两个版本的范文系统发现,部编本的范文系统安排要更加合理,在
一年级幼小衔接阶段,课文的选文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和内心成长需要。题材注重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8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生内心的体验,选取的儿童诗都是表达儿童内心世界的纯真、质朴而又不乏创造性。
无论是在体裁还是题材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人文关怀,不再将目光着眼于一堂课
儿童学到的具体知识,而是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验。教
师应用恰当的话可以“活”化课堂,儿童诗、儿歌的比例增加,学生不再是课文外的
旁观者,不再是课堂的附属者,而是主角,是真切的体验者。儿童诗说的就是儿童,
就是他们自己。让儿童更有共鸣,更加想要表达所思、所想、所感。部编本的选文体
现了对儿童的尊重和重视,也体现出对审美的追求,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从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课程资源是一项具有创
造性的改变。
9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三、助学系统的比较分析
教科书的助学系统是指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自学能力的
一系列材料,部编本与苏教版一年级教科书中的助学系统包括提示语、课文插图、作
者介绍、附录等。
笔者从提示语、图表和附录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两套书的助学系统。
(一)提示语:部编本灵活使用“泡泡语”
部编本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形式灵活多样,“泡泡语”的广泛使用是其最大特点。
“泡泡语”是指在教科书中出现的用曲线围起来的一些字,因其形状像“泡泡”,因
此称之为“泡泡语”。“泡泡语”的使用历史已久,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中,都曾
出现过泡泡语。相较而言,苏教版教科书的助学系统,提示语即“泡泡语”相对较少。
部编本的“泡泡语”不拘泥于课后练习中,而是在教科书中灵活展现,在不同的板块
发挥着不同的价值。
1.在课文中
根据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需要,用“吐泡泡”的形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或
进行某一方面的学习引导,理解词句和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习,理解词语
如一年级下册第六课《树和喜鹊》,在课文第二段:“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
的孤单下面使用“泡泡语”:“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篇课文是一
则童话,讲述了一棵树和一只喜鹊一开始很孤单,后来因为有了伙伴的陪伴而快乐起
来。本篇课文的中心词是“孤单和快乐”,一年级小学生对“快乐”这个词很熟悉,
很容易想到同义词“”高兴、幸福”。但是对于“孤单”的理解会有难度。此时课文
在此处设置“泡泡语”,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孤单:就是一个人,没有人陪伴,
就会感到孤单。”一方面交给学生学会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并且学会联系上
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泡泡语的提示,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要表达情感,
更好的深入理解课文意思,体会童话中人物的心境和情绪变化。
再如:第十四课《要下雨了》,在课文第六段:“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
的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后面增加了
一个“泡泡语”:“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学生容易结合本句理解,
因为“闷”,所以要出来透透气,所以“闷”就是不透气的意思。这个提示语教会学
10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生把不熟悉的字词放在整个句子中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一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动物王国开大会》在课文最后一段设置“泡泡语”:“看
来,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啊!”这个提示语放在了课文最后,而本篇课文又是
一则小故事,帮助学生在看完故事后懂得总结其中所要传达的道理。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期,学生在幼儿园上学期间不接触纸质教科书,升入
小学后,对教科书的使用方法还很懵懂,泡泡语的设置引导学生有序学习,锻炼学生
拥有问题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积极爱思考的习惯和主动思考能力和探究思维方式。
2.在课后练习中
部编本的“泡泡语”的出现也给课后练习带来了乐趣。一年级下册第七课《怎么
都快乐》课后练习“读一读,说一说”旁边使用“泡泡语”:“我还能说这样的词语”,
引导学生继续举例,说出一些动作短语。此时进行边说边做能够给课堂带来活力。再
如:《一分钟》课后习题,使用泡泡语:“我一分钟还能......”引导学生根据示例
进行简单的造句和仿写,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进行仿写能够发现儿童的创造性,记录
孩子的灵感瞬间,启迪学生智慧。
泡泡语在语文园地中的使用中更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练习项目,泡泡语的提示
或问题也随之多样化。
(1)在“书写提示”中
娓娓道来笔顺规则: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
右上方,后写点。一年级学生是识字写字的关键阶段,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于
如何正确用笔很陌生。教师会在课堂中教给学生正确的笔顺规则,但学生很难一次记
住、记准确。此时部编本的泡泡语起到了极大的助学功能。将笔顺规则以分散的形式
分布在单元练习中,根据学生识字写字由易到难的规律,逐步讲解笔顺规则,方便学
生自查自省,巩固笔顺规则,培养良好的笔顺习惯。
(2)在“识字加油站”中
使用泡泡语“我来说,你来指”,配合一男一女两个卡通人物,通过两个卡通人
物对话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识字进展,增加了识字乐趣。不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互动,
还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让学生想说,敢说。
(3)在“和大人一起读”中
《拔萝卜》在课文最后吐泡泡:后来怎么样了? 帮助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给家
长和孩子的交流提供素材和方式。一方面帮助家长学会和孩子一起读,不能只是阅读,
还要启发孩子展开想象;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泡泡语的使用,增加了
语文的工具性价值,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11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泡泡语是一年级学生学习的好工具,一年级学生因其学习还不够深刻,学习自主
性和独立性不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正是需要加以引导使其规范的时期。部
编本的泡泡语,形式的灵活,变化多端,特别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有很好的促
进作用,这是其在助学系统上的一大亮点。
(二)插图与图像:无实质变化
教科书的插图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教科书中的图片形象而又直观,能够引起
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训练观察力和想象力等功能。一年级小学
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离不开直观形象,插图是教科书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笔者将从课文插图和练习插图进行比较。
1.课文插图
通过比较课文插图,笔者发现,部编本和苏教版的课文插图都是围绕课文内容进
行,形象而又直观,都能较好的反映出课文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很有作用。
不同之处在于,部编本插图更为精美,细腻,婉约。插图的风格类似“绘本”,
具有一定图画语言的功能,精致美观,提供情感的抒发、提升学习兴趣。部编本因其
选文体裁的特征,插图有时也是作为课文的一部分,如连环画课文《小壁虎借尾巴》,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壁虎丢了尾巴,然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最后没借成,于
是回家找妈妈诉说的过程。在这篇故事中有6个场景,课文的插图也随着故事情节变
换6个场景,插图和与字是同样的地位,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看图。有助于培养学生有
效地利用插图资源帮助学生阅读,此项技能还可以迁移到其它学科和日常生活中,插
图是教科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练习插图
在练习板块的插图上,部编本的插图灵活多变,做练习的过程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部编本的插图在习题上体现出趣味性的特点,会把字体的底部加上花朵或彩色阴影的
装饰,颜色淡雅,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对两套教科书插图的比较中,由于个体审美的差异,笔者不能判断孰优孰劣,
但其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文和练习的切合程度都较高,部编版并无明显创新
之处。
(三)附录:部编本稍有增加
附录是教科书的有机组成部分,部编本和苏教版在每册书的最后几页都有附录部
分。
1.苏教版
12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苏教版两册书后均附有一张“生字表”,“生字表”运用了两种颜色将识字中的
生字和课文中的生字相区分,并使用大小两种字体区分会认字和会写字。
2.部编本
部编本一年级上下两册书的附录:识字表、写字表汇总了该册书中每篇课文以及
语文园地中要求会认读的生字。
此外,部编本比苏教版多了偏旁部首和笔画名称表。常用偏旁名称表,列举了本
册新学的36个常用偏旁。有个偏旁名称,有的地方叫“走之儿”,现在叫“走之”,
改变以往存在的不规范的发音,变得更规范。
笔者认为,在这一方面部编本做的比较细致,方便教学的复习总结,更突出了教
科书的工具性价值。
13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四、知识系统
顾黄初和顾振彪先生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构成。一年级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音,掌握常用字
1
词,阅读较为浅显的文章,写通顺简单句子,进行一般的口语交际。
笔者拟选取两个版本的“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
进行比较研究。
(一)汉语拼音:部编本加强整合
1.部编本
部编本在一年级上册的拼音学习中,安排了2个单元共13课,学习内容分为单韵
母和声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并且先学习汉字,将拼音设置在识字之后,明确了拼音
的工具性和辅助作用,将学习重点定在音节,强化拼读。
(1)部编本的汉语拼音加强整合,综合发展。
首先,学习时,设置“情境图”和“故事情境”:一幅图里,有这节课拼音学习
任务,且含故事,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拼音。
其次,从学习声母:d,t,n,l开始,部编本在每个拼音学习课时中设置文本材料:
一般是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绕口令,儿歌给孩子学习拼音,提供大背景。学习拼音后,
与之有关的所有词语,学生能自己拼读。词语间,有逻辑关系,培养语感。每篇拼音
后,有识字任务。在语境中能让儿童认字。最后,如第五课学习声母g、k、h时,选
录儿歌《说话》,里面哗哗、咕咕、呱呱等与这三个声母相关的词均用红色拼音标注,
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有针对性地强化练习,达到当堂巩固的作用。
(2)精选音节,提高效率
以“穷尽”或“例举”,呈现音节。搜罗所有音节,让学生了解。这也是与苏教
版拼音学习的一大区别。 如同样学习学习zh、ch、sh、r这课时,苏教版着重强调对
学生的书写汉语拼音的能力的培养,设置了两处四线格并且明确字母的笔顺,在课文
中并不出现汉字。而部编本将所有音节一一呈现,并加音调,并且在课文中穿插词语
和儿歌。达到拼音和汉字融为一体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拼音时也不忘认字。
但是部编本的汉语拼音学习集中,学生能否准确地区分声母和易混字音值得教师
的关注。
1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5.
14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2.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共15课,分为5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认
一认”的识字练习,将学习拼音和认字交替进行,但是经常出现识字和拼音不匹配的
不同步的情况。如在学习韵母“a、o、e、i、u、ü”后,在接下来“认一认”中呈现
的是“人、口、手、足、舌、牙、耳、目”,虽然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独体字,且加
以拼音注释。但不禁让人思考前面学习的韵母与此处的认字有何关联?因为学生目前
只学习了单韵母,而出现的字却是有整体认读音节等。识字并没有合理的运用到学生
先前学过的韵母,无法加以巩固。另一方面,学生也无法正确使用拼音拼读,儿童易
产生畏难情绪。
(二)识字与写字:部编本识字方法多样化
阅读和写作离不开识字、写字的积累。一年级的学习和教学重点是识字与写字。
1.在识字方面
部编本教科书识字分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其中集中识字就是在识字课和课文
中学习汉字,分散识字是在汉语拼音和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识字。
(1)集中识字
在集中识字上,除了教科书一贯的依靠汉语拼音识字外,部编本还通过韵语识字。
所有的识字课都没有单独的出现词语,这是与苏教版识字课的一大区别,苏教版的识
字课经常会安排多组词语识字,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天 春风 春雨》,只通过词
语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
部编本则是呈现一篇完整的儿歌或韵语等形式,将需要认识的生字和词语融汇在
文本中,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爱读、想读,在朗读中轻松地识记生字。部编本
并没有削弱对词语的重视和积累,还会在文本前整理出重点词语。
如一年级上册识字第八课《我的小书包》:“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课本作
业本,铅笔转笔刀”。并且在儿歌前列出“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
刀”,一方面拓展了儿童的词汇积累,另一方面培养了儿童的思维。下次在提及“小
书包”时,学生就可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词语、儿歌,在这种轻松自在形式活泼的识
字,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此外,部编本将识字放在了学习拼音前,更加重视学习汉字。一年级上册开篇即
是识字,并且没有注明拼音,呈现的汉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简单的汉字如“一
二三四五、天地人”等,学生有极大的把握已经学会或者很快学会。其次,识字之后
学习拼音,明确了拼音的工具性地位,是作为识字的拐杖。
在如何让学生掌握汉字上,部编本还通过练习的形式,主要安排词串识字、看图
15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识字、转转盘识字、形近偏旁识字这四种形式,让孩子主动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激
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巩固孩子的识字成果。
而苏教版主要的识字方式就在识字课和课文中,在单元练习中体现不明显。
(2)分散识字
在分散识字上,识字任务出现在了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如在一年级上册汉语拼
音第三课声母“b、p、m、f”的学习中,有两个识字“爸、妈”。
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板块帮助学生总结汉字的规律,如:语文园地五,“我
的发现”中呈现了“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汉字,旁边用“泡泡语”
提示:“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有关”。此时学生就会注意到第二组汉字的特点,进
而发现第一组汉字都是草字头,因此总结很多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学生还有可
能主动会联想到三点水旁的字,从而举一反三,完成识字的积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
地二“展示台”中,列出了“减法、计算、品德、算式”等词语,并使用泡泡语:“我
在其他课本中也认识了许多字”,体现了部编本开放的课程意识,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积累识字习惯,逐步培养
语文能力。
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基本的汉字知识与常用的识字方法的传授是重要的,创设情
境,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
习之后,还要巩固,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
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2.在写字方面
部编本对于学生写字采取循序渐进的指导,首先在课后练习中“认识田字格”,
通过“泡泡语”讲明正确使用田字格写汉字的方式,并且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书写提
示板块”,专门指导学生“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其次,在每一个课后
习题都附有田字格描红,在生字上方,都标注了汉字的笔顺。
写字是苏教版着重关注的环节, 每一个生字都不吝篇幅的展示笔顺并且放置在单
元练习或课后练习中。
在识字与写字的数量上看,部编本坚持“多认少写”,如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十
三课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是同一篇课文,改编自《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寓言—
—《乌鸦喝水》,其课后生字,部编本要求会写“只、石、多、出、见”五个字;要
求会认识“乌、鸦、处、找、办、旁、许、法、放、进、高”十一个字。苏教版在这
课要求会写“只、找、面、半、于、法、升”七个字,要求会认“喝、渴、瓶、怎、
旁、终、衔、颗、渐”这九个字。
16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一年级语文生字700个,其中要求会写300;苏教版生字763个,其中要求会写
368个。从数量上看,部编本对于学生识字写字的数量要求比苏教版降低
(三)口语交际:部编本中交往类占主要地位
口语交际是低年级语文的学习的一项重点,部编本和苏教版在口语交际的内容统
计如下表:
表5 部编本和苏教版口语交际单元汇总
部编本 苏教版
上册 我说你做 自我介绍
我们做朋友 打电话
用多大的声音 悄悄告诉他
小兔运南瓜 应该怎么做
听故事,讲故事
下册 听故事,讲故事 我们的课间活动
请你帮个忙 我眼中的春天
打电话 我的好朋友
一起做游戏 听故事,讲故事
大家来讨论
我在“六一”这一天
这一天说说我的家
学会做客
1.分布数量上
在数量上看:表5中显示,苏教版每个单元都设置口语交际,上下两册共13个,
且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集中在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板块。
部编本口语交际单元训练比苏教版少,部编本每隔一个单元设置一个口语交际,
每册书共4个,两册书共8个,表面上看口语交际减少,实际上部编本把口语交际的
练习,分散在课后练习与单元练习中,如:在一年级上册第六课《青蛙写诗》课后练
习中:“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同册第八课《项链》:“朗
读课文。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同册第九课《明天要远足》:“你有过这样的心
情吗?和同学说一说”等,这就是一种在课后练习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方法。
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经常性地针对前面学过的课文内容表达观点,进行口语训练,有
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拥有了一些语言积累。然后再单元练习的口语交际中,学生
17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能够有自信地表达,这样的分散练习与集中练习相结合,因此学生所训练的口语交际
时长总体不比苏教版少。
2.内容形式上
根据口语交际的常见形式: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这五种形
式对两套教科书的口语交际单元进行分类如下:
表6 部编本与苏教版口语交际单元类型比例
介绍类 独白类 交往类 表演类 讨论类
部编本 0 12.5% 62.5% 12.5% 12.5%
苏教版 23% 31% 23% 0 23%
从上表6可以看出,部编本的口语交际训练单元形式以“交往类”为主,没有介
绍类型的口语交际。苏教版口语交际分布较为平均,但没有表演类口语交际。
部编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交往类口语交际的重视,比例为63.5%,占据一年级
口语交际的一大半。首先,口语交际的形式没有高低之分,采取多种不同形式可以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拓展学生交际能力。但从口语交际的实际意义来看,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在现实中口语交际的能力。更由于一年
级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小学和小学生活都充满了好奇与热情,
有着迫切地想要认识和交往的心理特征。因此,口语交际的训练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
情境,增强交际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训练主题能够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的活动
方式。
如苏教版,独白类和介绍类的口语交际形式占据主要部分,在课堂上每次只容得
一位同学发言,因其是单向传递,这就使课堂的效率降低。除此之外,课堂容易变成
“优等生”的“一言堂”,口语交际能力弱的同学会更加不敢主动表达。
而部编本的交往性口语交际训练最多,如“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请你帮个忙”
注重训练学生双向的互动和表达,一年级小学生活泼可爱,天性爱说,想说,有极其
强烈的表达欲望。在交往性的口语交际训练课上,学生可以小组之间,或者同学之间
进行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交往,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信心。
(四)阅读:部编本重视段落意识和阅读量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从根本上说是局部理解和整体把握相结合。
1.部编本的段落意识强
18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部编本对段落意识的重视可以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体现出来。
《乌鸦喝水》这课,是部编本和苏教版都收录的一篇课文,在苏教版中,《乌鸦
喝水》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乌鸦口渴喝不着水;第二段:乌鸦想出办法,衔石
子喝到了水。而部编本将《乌鸦喝水》分为了三个自然段:第一段:乌鸦口渴喝不着
水;第二段:乌鸦想办法;第三段:乌鸦实施办法喝到了水。
任何文本都有几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又有各自的特征,分段的目的,就是要使
各个部分的思想显露出来,以及各个部分的关系显露出来。部编版将《乌鸦喝水》这
课按照故事情节,分为了三段,依据故事情节的推进分为三个依次递进的顺序,有利
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理解,课文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材料,部编本在选录课文时会对文
本材料,即课文,进行加工,完善内部逻辑和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这种对段落意识的重视体现出部编本对文本的加工理念和意识,对于语文课程资
源在适应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意
识和能力和概括能力。
2.部编本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1
课程标准指出,低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课文的文字内容上,
苏教版课文短小。选文内容多是简短的儿歌和童话,篇幅短小,语言简洁。
(1)部编本选取长课文
在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上,部编本有意识地选取了长课文如《动物王国开大会》、
《小壁虎借尾巴》等童话故事,训练学生阅读的能力。童话是带有趣味性的,儿童喜
欢阅读童话,童话中奇妙多端的拟人体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会引起学生的
阅读兴趣,虽然篇幅增长,字数增多,但是不会让儿童产生畏难情绪。篇幅增长必然
带来内容和情节的充实饱满,会对孩子更加具有吸引力,适合儿童阅读的。并且在课
文旁有表示课文情节的插图,减少阅读长课文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加学生
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教学进入课程
部编本教科书在每个单元后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内容多是有趣的童话,
配有精美的插图。阅读教学进入部编本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
梁,加强沟通合作,指导、帮助家长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从而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
全面发展。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通过家长
会、家长课堂等形式,示范怎么实施一起读。
针对“和大人一起读”版快,教师可以制定“阅读记录表”,让学生可以在家长
的帮助下,使用“阅读记录表”,如表7,检查自己的阅读成果。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
19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表7 阅读指导记录表
阅读记录表
时间: 年 月 日
朗读的题目:
谁陪我读:
我和大人读了分钟:
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
我最喜欢读的地方是:
我喜欢的原因是:
大人夸我读的最好的地方是:
读得不够好,还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对于这次朗读,我可以获得: ☆☆☆☆☆
课堂教学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什么同样在学校里学习,一些学生的语文能
力高,另一些学生语文能力低,这和是否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是分不开的。一年级学
生识字量少,并且处在刚学会拼音的阶段,需要阅读带拼音的书籍帮助阅读,因此,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第一步,其次才是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坚持纪录阅读情况,养成阅读习惯,锻炼学习意志很重要。这项“阅读
记录表”会成为孩子小学阶段最绚烂的一笔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和大人一起的亲子时
光,还是孩子信心的源泉。“和大人一起读”注定不是家长一个人的独角戏,需要发
挥孩子的主动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是家长的主
要任务。孩子在和达人一起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文本,增加阅读量,到最后能够自
主阅读,其中的陪伴和指导,就是大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一年级学生处于“勤奋感对自卑感”,因此,帮
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勤奋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尤为重要。学
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部编本教科书重视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鼓励学生阅读长
课文,并且专门设置“和大人一起读”版快,将课外阅读纳入教科书中。体现出对学
生阅读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该向家长说明“陪大人一起读”的意义,家长应该腾出空来陪孩子
阅读。减少手机、网络对孩子的干扰,努力营造热爱阅读的家庭氛围,“身教重于言
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其次,在家长陪孩子读时,要投入感情。因此家长需要根据故事情境使用不同的
语气,还可以加以动作,甚至还可以角色扮演。在学校开放日上,可以以家庭为单位
展示各个家庭的故事表演成果。家长可以使用“阅读记录表”,督促孩子,帮助孩子
总结阅读的收获。
“和大人一起读”安排进教科书,更是正式直接地说明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不容
推脱的地位。家长应该责无旁贷,帮助孩子直到其能够自主独立阅读阶段。“和大人
20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一起读”的阅读内容,在安排体系上,遵循了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螺旋式上升。从简单的童谣开始,孩子借助拼音,凭借自己的能力,就能轻而易举地
读下来。接下来的是散文,在篇幅上长了很多,长句子也在数量上增加了。孩子的畏
难情绪自然就会产生在这期间,就需要大人耐心地示范、指导,帮助他们爬上最高的
阅读星空。
21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五、练习系统的比较分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也就决定了习题的存在,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习题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
位和作用。
在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习题的类型包括课后练习与单元练习。
(一)课后练习:部编本出现选做题
从整体上看,部编本和苏教版每篇课文后都设置课后练习,以基础知识练习为重
点,主要有描红临写、朗读、背诵、思考、口语练习等形式。主要锻炼学生的识字与
写字能力。本阶段的习题题型固定,题量少。受教科书规格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限制,模块简单,内容较为单一。
1.以《乌鸦喝水》为例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课是同一篇课文,这也是两
套书为数不多的重合课文,改编自《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寓言:《乌鸦喝水》,笔者
将对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两套教科书在课后练习编制上的异同之
处。
(1)从数量上看
部编本在本课的课后练习的项目少于苏教版。苏教版的《乌鸦喝水》课后练习有
三项:描红临写、积累运用、朗读理解。其中,积累运用有:认识词语和用加点词造
句。朗读理解中要求朗读课文;说说如果我是乌鸦,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例如......
部编本的课后练习只有2个:朗读课文。说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2)从内容上看
部编本对于此课的练习重点和苏教版有所不同,苏教版重点培养学生的积累字词,
如“积累运用、描红临写”;部编本注重培养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结合寓言的文
体特点,学生在学习寓言应该注意把握寓言大意,理解寓言传达的寓意。因此课后习
题设为“说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符合文体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部编本的习题问题少而精,问题目的意识明确,问题的形式会随着
选文体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重点,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
学习方法。
22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2.练习类型:部编本出现选做题
部编本和苏教版教科书在习题的要求上有明显区别。苏教版在习题的要求上没有
做区分,都是必做题。
部编本在习题上出现选做题,如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注明:“选做:说一说班
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小壁虎借尾巴》:“选做: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
事。”
选做题的出现,表明了教科书的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决
定是否选做,表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部编本出现的这两个选做题都是偏向于实践型,“说一说、演一演”学生不需要
动笔写,只需要说和演,难度低,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易于实施,学
生选做后不会出现困难而放弃的现象。学生容易成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一年级小学
生表达欲望和表演欲望强烈,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进选做题中,对于激发学生的
主动性和挑战性有一定帮助。
3.练习要求:部编本要求更明确、有梯度
部编本在课后练习中对于朗读课文的要求有进一步深化。如《动物王国开大会》
课后练习中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棉花姑娘》课后练习要求“朗读课文,
读好文中的对话”。
部编本在课后练习方面对朗读的要求开始出现侧重,不再是苏教版千篇一律的“朗
读课文、背诵课文”,而是更有具体性,“读好文中的对话、分角色朗读”将朗读重
点指出,引导学生在朗读时结合人物形象和语境,进行不同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
有针对性地练习。加深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体验,感知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为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有助于纠正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唱读”的坏
习惯。
(二)单元练习:部编本口语交际功能突出
1.练习形式:部编本灵活
在单元练习中,两套教科书的习题类型出现了些许差异,苏教版的题型固定,分
为四个板块:“学和用”、“读读背背”、“写字有方”、“口语交际”,侧重于学
生知识的运用。
部编本则侧重于对前面单元所学知识的积累、巩固与拓展。如一年级上册“语文
园地六”,在“连一连”中,通过“泡泡语”的形式对字的结构进行解释:”这些字
可以分为左右结构、这些字可以分成上下结构”让练习成为了发现的过程,是探索规
律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启发学生思维。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2.练习内容:口语交际练习功能突出
部编本和苏教版从整体上看涉及的训练方向一致,但因其练习设置的问题情境和
其呈现方式,导致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部编本口语交际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便签条的
形式为每一个口语交际提出具体的要求,汇总如下表:
表8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口语交际
部编本 名称 便签条要求
上册 我说你做 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我们做朋友 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眼睛。
用多大的声音 有时候需要大声说话,有时候需要小声说话。
小兔运南瓜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下册 听故事,讲故事 听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讲故事的时候,
请你帮个忙 礼貌用语:请,请问,您,您好,谢谢,不客气。
打电话 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说自己是谁。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
一起做游戏 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这样别人更明白。
声音要大一点,让别人听清楚。
重复。
从上表8看出,部编本教科书中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注重交际原则
如在入学以来学生的第一次口语交际课,“我说你做”中,部编本在本次的口语
交际中,通过便签条进行指导提示。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的状态中脱离,幼儿园
的场合意识不强,因此在一年级需要树立他们的场合意识。游戏中、活动中的交际行
为,需要面对的对象多,场面大,需要大声说话来保证交际的开展和进行。
那是不是一直需要大声说话?在第三次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部编本通过
插图,创设三个情境:在安静的图书馆时、在老师的办公室时、在班级讲台前公开演
讲时,这三个与一年级小学生有密切联系的情境,帮助学生感知,说话时的音量要随
着场景的变化而不同。“用多大的声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建
构的情境中,变换交际方法,掌握交际规则,初步形成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做文明
有礼的交际者。
又如:在“小兔运南瓜”中,图片中有空白的部分,需要学生联系整个图片情境,
发挥想象和讨论,才能合理地填补空白。由此可见,部编本教科书在口语交际方面重
视交际语境,教科书正在逐步拓展课程资源,紧随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及时吸取了交
际学的研究成果。“小兔运南瓜”看图说话培养观察、想象与表达的有机整合。“大
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是一种鼓励,在故事情境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
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话题切合儿童
24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在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中,从交往互动的层面提出要求,认识新同学是一年
级小学生迫切地需要,部编本一反让儿童在讲台前进行单向的自我介绍的常规做法。
而是通过一起做朋友的双向交往来增进认识。关注学生的日常交际需要,在起步阶段
培养儿童良好的交际习惯,有针对性的对其提供帮助。“我们做朋友”,不仅在交往
方式上做出改变,还在交往方法上给出指导,便签条中:“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
眼睛”,这既是交际的礼仪要求是对倾听者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策略,能加强
自信,或是根据对方的反应,调整说话方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善于交往,自然大方。
(3)注重培养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
部编本与苏教版在口语交际中有一项重合的练习内容:“打电话”,可以完美体
现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对学生交际意识的培养。
苏教版设置的口语交际形式为:“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打个电话,
祝他生日快乐”。与其说是口语交际不如说是一项命令,因为,它的情境设置的枯燥,
对象设置的单一,学生往往会敷衍应付一下度过一堂课。这节口语交际课如果没有教
师的创新组织很难发挥真正作用。
反观部编本,“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呢?来试一试吧!1、打电话约同
学踢球。2、打电话向老师请假。3、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
一方面,部编本的口语交际问题情境丰富而又真实,先是询问学生有没有打过电
话?再是询问应该如何打电话?那么此时学生心中便会开始思考:怎样打电话?而后
练习又设置了三种不同的但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情境性的问题方式使得口语交际训
练的灵活性增强,供学生演练。另一方面,交际活动对象多样,学生可以交替扮演,
进行口语交际,锻炼其与不同人交往的能力。而且它还与上一个口语交际“礼貌用语”
相衔接,学生正好可以将上次学到的礼貌用语合理正确地运用到这次的口语交际中来,
做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此外,部编本还出示了一幅漫画演示两个人打电话时的用
语。有时学生无意义的课堂提问,教师又必须回答,无形中会拖慢课堂进度,而便签
条也在底部的适时提醒,“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说清楚、给别人打电话时,可以请
对方重复”等,提高了课堂效率。部编本口语交际的变化,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
而且丰富了评价方法,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5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六、余论
部编本教科书的出现,对于教师而言,尤其是对用惯了苏教版教科书的江苏地区
教师而言,无疑是一项挑战。把握部编本教科书四大系统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
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更大限度的发挥教科书的价值。部编本一年级
语文教科书在四大系统方面相比苏教版有了很多创新。在范文系统中,儿童诗体裁的
进入,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这也与课后习题对学生朗读要求加强
具体性相呼应。在助学系统中,部编本“泡泡语”的广泛使用,需要学生主动性相配
合。知识系统中,注重拼音学习的整合和效率,以识字为主,文本材料有阅读价值。
口语交际内容注重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与练习系统中口语交际问题设置的情境性
相呼应。练习系统和助学系统的优化创新,在前三个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系统和
助学系统为知识系统而服务。总的来说,部编本教科书的改变较好的关注到了一年级
小学生的幼小衔接,尊重儿童,将儿童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此举也能促进教师学生
观的更新和改变。
部编本的教科书一方面对于老教师敲响了警钟,义务教育虽然是教育的起步阶段,
教学内容浅显,教师工作量小,但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岗位,而是应该保持终生学习
的理念,改变以“学科为本位、以教材为本位的教学观”,坚定“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教科书在循序渐进地更新,同样,小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当今时代的小学生和20年
前的小学生也不同,时代瞬息万变,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如此,老教师应该及时关
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新教师
应该
最后,由于技术和时间的限制,本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
过程中如何把握教科书的四大系统没有深入的访谈研究,对于学生学习两套教科书不
同的认知变化和反应没有科学的数据调查支撑。
26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一、学术著作
[1]范印哲.教材设计与编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何文胜.从能力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M].九龙: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王荣生.语文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钟启泉.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8]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11]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12]黄光硕.语文教材论[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14]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5]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16]温儒敏.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17]张庆,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M].南京:江苏
凤凰教育出版社,2002.
[18]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二、期刊文章
[1]李亮,周彦.守成与超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
与实践,2011(06).
[2]曹媛.抓新意,求创新——用好一年级部编本教科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6(11).
[3]康树林.低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分析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25).
[4]林晓静.小学语文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以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
书为例[J].教学文萃,2017(03).
27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5]黄国才.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部编本”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特色
和使用建议[J].新教师,2016(10).
[6]何桂叶.“和大人一起读”有效实施策略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
[7]陈先云,林孝杰,向瑞.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主编答本刊记者问[J].小学语文,2017(13).
[8]赖正清.高大上的新版语文教科书——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简介[J].小学教学参考,
2016(19).
[9]黄奕婷.放飞创造性思维提高识字效率——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识
字教学谈[J].儿童大世界,2017(04).
[10]曹国军,余霞.部编本与人教版课本语言文字变化对比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7
(07).
[1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
(11).
三、博硕论文
[1]史玲玲.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陈怡.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曾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儿童生活内容的比较研究——以当代教科书和民国时
期教科书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2.
[4]贾银霞.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高年段)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4.
[5]刘丽平.台湾康轩版与大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5.
[6]谢志红.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7]曹静.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4.
[8]佘金燕.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道德教育要素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
[9]高博.中日小学语文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和东京籍版小
学《国语》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7.
四、其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8
本文发布于:2023-11-22 18:2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9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