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平仄规律

更新时间:2023-11-21 15:06:3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范瑞五)

.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

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上下的变化,故

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

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上下、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根底上,用不完全

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

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X

禹锡的?酬乐天XX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

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第一、

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

⊙〞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表示是韵

脚字。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

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

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

平仄一样,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这些粘对关系可将诗中的平仄声调

进展调配,使之吟读时有起伏感,有回环感。总之,从这首诗我们可以归纳出如下几条: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本联内是相反的。3、平仄在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之间是相粘的。4、凡偶句最后一字必须是平声字,且为

韵字。二、律诗的平仄格式〔一〕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一般有四种格式,即第一句的格式。记住第一句的格式,以下只

要按照粘对的关系就可以将全诗的平仄格式写出来了。那么哪四种格式呢?〔1〕平起首句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

个字为平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押韵,具体格式如下:○○●●●○因最后两字为两个平声字,也叫平平脚2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平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仄声字不押韵,具体格式如下:○○●●○○●

因最后两个字为平仄,也叫平仄脚。3〕仄起首句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字为仄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平声

字押韵,具体格式如下:●●○○●●因最后两个字为仄平,也叫仄平脚。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这是指第一句第一个

字为仄声字,第一句的最后一字为仄声字不押韵,具体格式如下:●●○○○●●因最后两个字为仄仄,也叫仄仄脚。古

诗平仄规律2下面举诗为例:1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式X长卿?寄友人?○○●●●○新年草色远凄凄,●●○○●●

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城孤尽日空花落,⊙●○○●●

三户无人白乌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第〔2〕种格式平起首句不入韵式〔白居

?城上夜宴?○○●●○○●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

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

梦中欢笑亦胜愁。第〔3〕种格式仄起首句入韵式〔X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会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4种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杜甫?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

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

漫寂寥。七言律诗以首句起韵为正规格式,因而在这四种格式中,1〕和〔3〕为最根本的格式,2〕是把〔1〕的

首句后三字进展顺序颠倒,即将1仄平平〞改为平平仄〞,其余不变。4是将3的首句后三字顺序颠倒,

仄仄平〞改为平仄仄〞,其余也没变化。以上是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写律诗时可根据此规律进展创作。当

然还有一些手法将在后面谈到。古诗词的平仄规律3〔二〕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比七言律诗的每句少两个字,也就是把

七言律诗每句的前两个字去掉,就成了五言律诗,所以,五言律诗也是和七言律诗一样有四种格式。以诗为例:1

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式〔X禹锡?闻新蝉?○○●●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

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第〔2〕种格式平

起首句不入韵式〔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

word

.

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第〔3〕种格式仄起首句

入韵式〔王维?送李使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万重泉。●●○○●

汉女输橦室,○○●●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第〔4〕种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韵式〔杜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

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言律诗是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格式,所以第

2〕种和第4〕种格式为最根本格式。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4三、绝句的平仄格式〔一〕七言绝句绝句是每首四句,

也就是律诗的一半,同样也分为四种格式,其实就是律诗的每一种格式的前半首。1〕平起首句入韵式〔李白?早发

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窦巩?南游感兴?○○●●○○● 伤心欲问当时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3仄起首句入韵式X?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王

?XX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二〕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一样,也是律诗的前半首。1平起首句入韵式〔李嘉祐?白鹭?○○●●

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假设何。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李贺?莫种

?○○●● 园中莫种树,●●●○种树四时愁。●●○○● 独睡南床日,○○●●今秋似去秋。3〕仄起首句入韵式〔王

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4〕仄起首句不

入韵式〔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古诗

词的平仄规律5四、近体诗平仄的一些讲究〔一〕避孤平所谓孤平〞就是指在平收的句子里,除了韵脚外,只有一

个平声字。如七言诗中将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句式,很显然,由于第三字本应是平声字而

由于在作诗时用了仄声字,使得整个句子除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这就是犯了孤平〞的毛病。所以,在这样

的句子里,第三字就不能用盘声字而是必须用平声字。同理,在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里,也不能写成仄平仄

仄平〞,这也犯孤平〞。如果因为创作的需要,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必须用仄声字,就必须在七言的第五

字或五言的第三字想法补救。孤平〞是诗家的大忌,切记要注意。在仄收的句子里,全句即使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也

不算犯孤平〞,只算是一个拗句〞,也就是不规整的句子。〔二〕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

楚〞是近体诗的平仄口诀,是对七言诗说的。意思是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可以不管平仄,随意使用,而第二字,

第四字,第六字那么必须按照声律规定的规那么,该平声的不能用仄声,该仄声的不能用平声。由此可知,在五言诗

里面,就是一三不管,二四清楚〞。这一口诀对初学写诗的人来说,确实很方便,但是并不能全面概括,但是像前

面说的关于犯孤平〞的问题时,就是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这就不能随便用了,而是要注意不能犯孤平〞。

〔三〕拗救从广义上来讲,但凡不符合平仄规律的字都叫做拗〞字,但在近体诗中那些不管平仄的字,就不能算是拗〞

字了。只有在二四六清楚而不清楚时,一三五不能不管而不管了的字才算真正的拗〞字。如果出现拗字,就必须进

展补救,救过来以后就不算毛病了。拗救的方法一般有三种。1〕本句自救七言诗的第三字拗,第五字救。如野桃

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中,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是对句中

第三字用了仄声字自〞,那么第五字就必须改用平声字沙〞,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起到了自救的作用。需要

说明的是,此句中第一字本应是仄声而用了一个平声字溪〞,因其位置不重要,所以第五字必须进展自救。五言诗

中第一字拗那么第三字救。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中,本应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出句中第一字用了平声字挥〞,那么第三字就要用一仄声字自〞进展自救,变成平仄仄平仄〞。2〕对句相救七

言诗出句的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三字就将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如见买假设耶溪水剑,

明朝归去事猿公〞〔李贺?南园?中,本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假设〞,

对句中第三字就改用平声字归〞进展对救。同理,七言诗出句的第五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五字就

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如身无拘束起前晚,路足交亲行自迟〞〔X禹锡?答白宾客?〕中,本应是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中第五字本应平声字而用了一个仄声字起〞,对句中第五字那么必须用一平声字行〞

进展对救。五言诗第一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一字就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如不知明镜里,何

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中,本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的第一字用了仄声字不〞,对句中第一

字就改用平声字何〞进展对救。五言诗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对句的第三字就该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杜甫?促织?中,本应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甚〞,

对句中第三字就改用平声字何〞进展对救。需要说明的是,对句相救都是仄拗平救,而没有平拗仄救的,因为如果

word

.

平拗仄救就容易犯孤平。3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再看前面曾举过的例子: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中,出句的第五字本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竹〞,对句的第三字本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自〞,在对句中第五

沙〞就既自救了本句的第三字,又相救了出句的第五字,这就是一字两救。古诗词的平仄规律6古体诗的平仄规

律古体诗的平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样严格,特别是汉魏六朝及以前,其平仄几乎是毫无约束,完全自由的。但自唐以

后,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时为了有意防止律句,反而为古体诗的平仄造成了许多特点。但也有人受近体诗的影响,在

写古体诗时成心掺进一定的律句,就形成了有别于古体诗的入律古风〞的风格。古体诗每句的最后三字称为三字尾。

就三字尾而言,常见的平仄类型有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四种类型。在平脚的句子里,五古第三字,七古

第五字以用平声为原那么,仄脚的句子里,五古第三字,七古第五字以用仄声为原那么。下面以五古为例,分别看一

下这四种类型的具体情况。一、平平平,也称为三平调这是古体诗的专用形式,用得最多,一般分为四类。〔一〕仄

仄平平平如:欲取鸣琴弹〞〔孟浩然?怀辛大?〔二〕平仄平平平如: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三〕仄

平平平平如:醒时同交欢〞〔李白?月下独酌?〔四〕平平平平平如:长歌吟松风〞〔李白?下终南山?〕二、平仄

平这种形式也是分为四种。〔一〕平平平仄平如:清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二〕仄平平仄平如:草深

狐兔肥〞〔X?古游侠?〔三〕仄仄平仄平如:草色新雨中〞〔邱为?寻西山隐者?〔四〕平仄平仄平如:松月生

夜凉〞〔孟浩然?宿叶师山房?〕三、仄平仄这种形式也是分为四种。〔一〕平平仄平仄如:心随雁飞灭〞〔孟浩然?

秋登兰山?〔二〕仄平仄平仄如:况之异乡别〞〔王昌龄?行子苦?〔三〕仄仄仄平仄如:竹露滴清响〞〔孟浩然?

怀辛大?〔四〕平仄仄平仄如:衣上灞陵雨〞〔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四、仄仄仄这种形式也是分为四种。〔一〕平

平仄仄仄如:登临出世界〞〔岑参?登慈恩寺浮图?〔二〕仄平仄仄仄如:十觞亦不醉〞〔杜甫?赠卫八处士?〔三〕

仄仄仄仄仄如:幼为长所育〞〔韦应物?送杨氏女?〔四〕平仄仄仄仄如: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古诗词

的平仄规律7七古的平仄规律和五古的平仄规律一样,也是有四种形式,不过由于七古比五古多两个字,变化样式也

就要更多一些,这里就不再多述了。入律古风在平仄方面有别于一般古体诗,诗人在写作时尽量多用律句,因而相近

于律诗的平仄格式,但和律诗又有所不同,一般为:1〕入律古风句数不定。2〕入律古风既可用平声韵又可用仄声

韵,而且平声韵和仄声韵可交替使用。以王维的?桃源行?为例:渔舟逐水爱山春, ○○●●●○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 ●○○●●○●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奥, ○●○○●○▲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 ○○●●○○●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XX ○●○○●●○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 ○○●●●○还从物外起田园。 ○○●●●○明月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 ○○●●○○▲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 ○○○●●○○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 ○○●●●○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 ●●○○●○●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 ●○○●○○▲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 ●●○○●○●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 ●●○○●●○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 ○○●●●○清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处寻。 ●●○○○● 这首诗全篇共三十二句,几乎全部都是律句,

且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使用。如一至四句押上平十一真韵,五至十句押入声一屋韵,十一至十四句押上平十三元韵,

十五至十八句押入声十四辑韵,十九至二十二句押上平十五删韵,二十三至二十八句押入声十七霰韵,二十九至三十

二句押下平十二侵韵。古诗词的平仄规律8词的平仄规律词是一种通行的名称,最早是被称之为曲子词、曲词〞等。

这一名称,在唐、五代时就出现了,说明古代词与曲是不可分开的。清人X熙载在?艺概?里曾说到词即曲之词,曲

即词之曲〞。同曲子词类似的还有长短句、乐府〞等名称。如苏轼的词集?东坡乐府?,辛弃疾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等。到宋代又有歌词〞之称,还有将歌词换称为乐章〞,如X永的词集?乐章集?。由此可见,在古代词与曲是分不

开的。后来曲子词、曲词、歌词等名称都简化为词,说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而逐渐脱离了音乐。由于词起源

于曲,所以词的所有格式,包括句数、字数、平仄规律、押韵等都是按照音乐的规律而规定的,所以词〞包括词牌、

词调和词谱三个局部。词牌是指词调的名称,词调是与词相配的乐调,词谱是出于音乐的要求在句数、字数、声韵等

方面的格律规定。词调的来源有来自民间,有来自外域,有乐工歌女创制,有文人墨客自度。对应每一个词调,就有

一个词牌和词谱,因而词调越来越多,词牌和词谱也越来越多。清代查培继辑编的?词学全书?收集了683个词谱,

清代万树的?词律?收集了1180个词谱,?钦定词谱?中共收集了词谱2306个,可见词谱之多。其实?钦定词谱?中是

否把所有的词谱都收录进去,也不敢保证。词的平仄格式可以说有多少词牌,有多少词谱就有多少格式,这与律诗不

同。因为律诗的句数、字数一样,只押平声韵,所以就规定出四种根本格式。而词的句数、字数、押韵都不同,也就

决定词的格式必然变化多样。词的平仄虽比律诗的平仄要多种多样,但就每一种格式来说,却比律诗的平仄更为固定,

除原调规定可平可仄的字外,填词者是不能随便改换平仄的。词的平仄格式很多,掌握起来比拟困难,但是也不是无

word

.

规律可循。下面将二字句到八字句的平仄规律作一分述。〔一〕二字句二字句无论是叠句、起句还是上、下阙当中的

位置,通常都是以平仄〞式出现。当然,偶尔也能看到平平〞或仄仄〞式,但极少见。如:杨柳,杨柳……断肠,

断肠〞 (王建?调笑令?)“……谁怕……微冷……归去……〞〔苏轼?定风波?“……知否,知否……〞〔李清照?如梦

?〔二〕三字句三字句一般用律诗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如霜风劲〞X孝祥?六州歌头?平仄仄如秋已尽〞〔李

清照?鹧鸪天?〕仄平平如日犹长〞〔李清照?鹧鸪天?〕也有其他形式但较为少见,如:平平平如愁摩愁〞〔顾夐?

荷叶杯第二体?〕平仄平如湘水流〞〔X禹锡?潇湘神?〕仄平仄如岸花老〞〔李甲?望云崖引?〔三〕四字句四字句

一般用律诗的前四字,即:平平仄仄如栏干拍遍〞〔辛弃疾?水龙吟?仄仄平平如雾薄云轻〞〔韦庄?河传第六体?

除此外还有:仄平平仄如试花桃树〞〔周邦彦?瑞龙吟?〕平仄平仄如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四〕五字句

五字句相当于五言律诗中的三种,即:仄仄平平仄如睡觉寒灯里〞〔陆游?夜游宫?仄仄仄平平如落日水熔金〞〔廖

世美?好事近?〕平平平仄仄如天憎梅浪发〞〔周邦彦?菩萨蛮?〔五〕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延伸,在平起的四字

句前加仄仄,在仄起的四字句前加平平,即:仄仄平平仄仄如雪晓清笳乱起〞〔陆游?夜游宫?〕平平仄仄平平如西

园夜饮鸣笳〞〔秦观?望海潮?〕此外常见的还有:平仄仄平平仄如霜送晓寒侵被〞〔秦观?如梦令?〕仄仄仄平平仄

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平平仄仄平仄如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六〕七字句七字句相当

于七言律诗,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平冈细草鸣黄犊〞〔辛弃疾?鹧鸪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如老却英雄似等闲〞〔陆

?鹧鸪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料峭春风吹酒醒〞〔苏轼?定风波?〕平平仄仄仄平平如当年万里觅封候〞〔陆游?

诉衷情?〔七〕八字句八字句最常见的是上三下五的句型,如果第三字为平声字,那么第五字用仄声字,如:想小

楼终日望归舟〞X元干?满江红?句中第三字楼〞是平声字,第五字日〞为仄声字。同理,如果第三字为仄声字,

那么第五字就必须是平声字。如:图画里峥嵘楼阁开〞〔X?沁园春?〕句中第三字里〞是仄声字,第五字嵘〞为

平声字。关于古诗词的平仄规律简单地介绍这么多,这只是一点根本常识,要想真正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所有格式还

需要认真钻研!

word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5:06: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7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词格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