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译文、诗意

更新时间:2023-11-21 12:36:4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1日发(作者:仲昂)

《秋思》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译文、诗意

天净沙秋思原文、翻译、译文:

《天净沙秋思》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天净沙秋思》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

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

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了,又担心匆匆中没有把自己想要说的话写完;当捎信

人出发时,又拆开信封,再还给他。

《天净沙秋思》注释

⑴意万重:极言心思之多;

⑵复恐:又恐怕;

⑶行人:指捎信的人;

⑷临发:将出发;

⑸开封:拆开已经封好的家书。

《天净沙秋思》译文二

作者:晓寒微羽

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

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

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天净沙秋思》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

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

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

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

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

念。

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说客居洛阳城,又见秋

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

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

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

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

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

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

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

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

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

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

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

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

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

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欲字紧承见秋风。这欲字颇可玩味。

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

阵阵涟漪。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

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行文顺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

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

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

寻常,实极高超。诗人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

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

云: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

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

得到。因为是意万重,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

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

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

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

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

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

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

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

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

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

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

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

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

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

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

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

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

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

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

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

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的心态。

在消息传达不便的封建社会,长期客居异地的人常有类似的体验,

经诗人提炼,这件极平常的小事、极普通的题材就具有了代表性的意

义。后人每每读到,常有感同身受之叹,所谓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天净沙秋思》赏析二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

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

心理活动。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

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

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

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

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这在诗坛上并

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

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

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

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

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

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

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颇能道出这首诗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甘苦。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

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

例如刘禹锡的《秋风引》就曾说: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

庭树,孤客最先闻。我们再来看看诗人的历史,原来他本籍吴中(今

江苏苏州),这又使人想起晋人张翰的故事。据《晋书张翰传》说: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

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张籍与张翰异代同里,且俱

宦游北方。张翰因预测到齐王司马冏即将作乱,知机引退,张籍未必

有什么政治上的原因,但在见秋风而思故乡这一点上,却极其相似。

他虽不能像张翰那样马上命驾而归,但却把一腔思乡之情倾泻在纸

上。这种感物缘情的创作冲动,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但其中

包括如许丰富的内涵,不能不是此诗的一个特色。

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

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行文顺

畅自如,一气流贯,然而句末意万重三字,忽又来一个逆折,犹如书

法上的无垂不缩。因此这里诗人的感情并未顺流而下,而是向更深的

地方去开掘。这种手法,看似寻常,实极高超。我们细玩诗意:诗人

因见秋风而生乡思,于是欲作家书,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写起。

意万重,乃是以虚带实。刘禹锡《视刀环歌》云:今朝两相视,脉脉

万重心。万重心、万重意,俱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其中究竟有多

少心意,每一个有生活经验的读者,都能体会得到。因为是意万重,

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没有?作者没有明言,让读者去想象,这就叫

做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文意看,家书还是写了,问题在

于匆匆着笔,意犹未尽。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

反映出捎信者一方。联系下文来看,那个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

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即便不像岑参与入京使马上相逢那样急迫,

总还是行色匆匆不能久停的。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写信人不

得不匆匆落笔。由于匆匆落笔,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在这

种符合逻辑的描绘之中,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

前。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由于意万重,所以才说

不尽。而意万重也与见秋风引起的乡思相关联。黄叔灿《唐诗笺注》

说:首句羁人摇落之意已概见,正家书所说不尽者。行人临发又开封,

妙更形容得出。试思如此下半首如何领起,便知首句之难落笔矣。说

明下半首的起头与全诗的起句,环环紧扣,首尾相应。结句更是造语

入妙,写情入微,可称一篇之警策。近人俞陛云评论说:已作家书,

而长言不尽,临发开封,极言其怀乡之切。又说:此类之诗,皆至性

语也。《诗境浅说续编》)所谓至性语,就是说写出了最真挚的人类

共有的感情,而且达于极致。在结构上,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


本文发布于:2023-11-21 12:3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77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