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推荐9篇)

更新时间:2023-11-17 02:51:2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7日发(作者:管国忠)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推荐9篇)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天公作美,天气晴朗,一阵阵凉风迎面

吹过来。在我们这边,清明节有一个风俗,就是扫墓。

吃过午饭后,我和弟弟,爸爸,妈妈回井巷村扫墓。回到井巷村,我

们去到祖先的墓那,有许多阿姨,老婆婆,老爷爷,叔叔在除草。有人用

铲子挖,有人用除草刀割,有人爬上山去摘草……

我和弟弟一我望,觉得他(她)们有点像农夫在收割粮食。过了一会

儿,爸爸对我和弟弟说:“快去帮忙除草,不要给我呆在这”。我又说“:

凭什么,老爸,小孩子没有力气,应该让大人除草”。爸爸又接着说:“不

管这些了,快去除草,要不你死定了。”我无可奈何,只好去除草了。那

些草扎根在地里,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草拔出来。

除完草,要开始拜山了。我拿起纸钱,一张一张的放下去,而我奶奶

就烧纸制作的西装。我一看,一下子把纸钱给弟弟,自己也去烧西装了。

而旁边的一位大叔在烧纸鞋。在前面的一位大叔,他在烧黑色的大纸

鞋……过了一会,开始放鞭炮了,鞭炮噼哩啪啦,吵的不得了。还有些婴

儿被鞭炮吓哭了呢。

接着我们要去另一个地方扫墓。我们来到墓这,因为这里是水泥地,

所以不用除草。开始烧东西了,有些人烧一堆纸钱,有橙色,白色,银色……

有些人把自己折的小纸船放在火堆里烧了,有些人在烧小银纸……又要开

始放鞭炮了,一大堆鞭炮连着爆了,非常的大声。放完鞭炮,我闭上眼睛,

合上双手,诚心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清明节这天,我拜了自己的祖先,知道了清明节的意义。其实学业进

步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2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主要的传统文化

活动有:上坟、踏青、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等。其中上坟之俗,

是很古老的。清明节,它作为传统文化,是个布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在这

个日子里,路上的行人都在思念去世的人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哀思!

过清明节,在海南的许多本地人中称其为“做清明”。中年人对清明

节十分看重,即使不是作为法定假日,他们也会抽空回老家“做清明”

这说明清明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成为了一种后人对已故之亲人表达思

念的一种方式。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可及尊重。清明是古人传统习俗中十

分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

俗称上坟,祭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

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

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

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非凡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

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而且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人受自身文化的影响,使清明成为了国人追思先祖的节日。在清

明人们纷纷回乡祭拜祖先,这已是一种文化,一种习惯。

踏青去,踏青去。

这就是中国悠久的清明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3

每年41日,是众国的传统节日——愚人节。

今天,我们在英语补习班上英语的时候,忽然有个同学闯进教室,

喘吁吁地告诉老师,有个同学在楼下跌破了嘴。这下可把老师吓坏了。

师急忙放下书本往楼下跑,到了半路才被那个同学叫住说愚人节快乐。

师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愚人节。随后老师想起了一句话,当即用英文教

大家,中文叫“四月傻瓜”

愚人节当然要高兴一点,但是不能太过火,要适当。老师还给我们讲

了一个关于愚人节的故事:有一天,移动公司给所有的用户发了一条短信,

内容是:“从今天起,面粉或大米的价钱会暴涨。”有的人信以为真,便买

了一大堆。接着,移动公司又发了一条短信:“愚人节快乐!”这个看似可

笑的玩笑,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把玩笑开的太大,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还听同学们讲过一个好笑的短信:“注意了,先看一看你的左边,

再看一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从神经病医院里跑出来的患者,他的特

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哈哈哈……

最后,再次祝大家愚人节快乐!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4

暖洋洋的阳光灿烂我身上,太阳似乎跟着我的脚步,小草随风飘动,

今天是愚人节,所以我心情愉快。

随着上课铃的`响起,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教室。这时,我听到

有人叫:“今天是愚人节,第一节课不上。”我听了心想:“啊?老师真好

啊,太理解我们了。”连忙飞快地跑到操场上,跑啊,跳啊。偌大的操场

怎么只有我一个人?咦,同学们怎么没有下来玩啊?不管了,我依然自顾

自地玩。下课铃声一响,我蹦蹦跳跳进了教室,我看见同学们在写作业。

我朝同学们大喊:“你们,怎么不下去玩啊?在写作业。”这时,我突然竟

识到不对劲,我僵硬地回过头。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愤怒。如果此刻教室

里有一个地洞,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钻下去。我发现自己的脸变得滚烫像

烂的晚霞,像红红的芍药,像熟透了苹果。同学们都盯着我看,我急忙走

到自己的位子上。

现在,我回想这件事还觉得尴尬极了。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5

记得每年的清明节,家里的气氛总是有些沉重,小时候不知道为么,

现在长大了,渐渐地懂了,原来,清明节这一天,是活着的人向死去的人

诉说哀思。听妈妈说,她原来有一个姐姐和弟弟,十几岁的时候,因为生

病死了,这对外公外婆的打击非常大。也也难怪每到亲人团聚的日子,

们总是看着照片流眼泪。

今年,爸爸妈妈商量好了,清明节我们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

让他们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节也要快乐地过。

清早,春光明媚,太阳公公笑咪咪的,可爱的小鸟在枝头上“叽叽”

地唱歌。我们一家迎着和煦的春风出发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

着外公外婆开心。

哇,公园真热闹啊!人山人海。蓝蓝的天空被五花八门的风筝给遮住

了,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路旁的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的桃花,

风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样,纷纷地落了下来,看着这怡人的景色,外

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他们帮着我拿出风筝也加入了放风筝的队伍。

我们使劲地跑,风筝终于飞上了天,越飞越高,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

由地遨翔。望着风筝,我们都笑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去了舅舅的`坟地。爸爸妈妈告诉舅舅,外公外婆

身体很好,我们一家都很好,让他放心。我也告诉舅舅,我的学习也很好,

我们家还买了新房子,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进去住。默念时,我一不小

心说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节快乐”妈妈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

外婆一眼。我也吓得直吐舌头。没想到外婆却说,没关系,他们今天看到

我们了,还听我们说了这么多的话,一定很高兴很快乐吧

是啊,为什么不能说呢?不管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我们都要快

乐!清明节也要快乐!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6

每当清明时节,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

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

这里一定会开心。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

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

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

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

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

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

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死

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

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

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

多更深了。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

蜷在外婆 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

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

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

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 吃完饭,佛祖会保

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

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

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

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外婆死

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

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

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

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

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

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

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

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7

在很多人看来,清明节就是扫墓的节日。民俗专家则称,这话只说对

了一半,清明节文化内涵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

味。作文范文网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故有“清明前

后,种瓜种豆”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与清

明就合二为一,每逢清明,回乡祭祖成了传统习惯。

有人说:“清明节的人文精神有两个层面:一是纪念感恩,缅怀故人;

二是维护新生。”因此,把清明单单看成扫墓的节日,是一种偏见。民俗

家此说,主要是提醒人们要懂得清明节的意义,传承尊老爱幼的孝文化,

弘扬珍爱生命、呵护大自然、维护环保成果的精神,光大我国民俗文化的

魅力,缔结国内外亲情专题作文>亲情,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

展。

假如把清明节理解为单纯的扫墓,割断了政治、文化、经济内涵,确

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严重失误。希望每个人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大力宣

传清明节的多钟意义,让更多的人通过清明节了解民俗、传承美德。

清明节,不仅仅只是扫墓。它的内涵需要我们炎黄子孙去解读,更需

要我们去传承这传统节日的习惯。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8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

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并且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4日至6日之

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

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

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

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

虹了。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

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

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

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

莫过清明”的农言。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

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

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

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

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

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

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

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

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

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

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9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们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

尊敬与怀念。

今年清明节,我们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我们

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轮。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

雨的样子。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快捂紧随风飘动的

春衣。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只水

鸟像闪电一般掠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眼不见了踪影。渡轮在隆隆的马

达声中抖动着,送我们渡过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

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陶

醉。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我们扇风一样,更让我觉得春寒

料峭。

我们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临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我们一

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脸上,

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这句诗来。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是多么相似!这时,外公

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纸幡立即随风飘舞起来。我和大姑婆把

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大人都表情凝重。妈妈教我点好

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

我们来看你来了。这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

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

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

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

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

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长大了,

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任。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

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本文发布于:2023-11-17 02:51: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520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清明追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