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
4 海 燕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学习关键词:写作背景 象征手法 修辞手法 思想情感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雷声hōng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
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hōng(轰)响 翡(fěi)翠 掠(lüè)起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悬涯 ”,正确写法是“ 悬崖 ”。
(3)“ 抱 ”“ 恶狠狠 ”“ 摔 ”等词写出了沙皇反动势力的猖狂和强大。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
2.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只填选项)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转折或跃进
C.表示总结上文 D.表示声音的延长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 )
(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D )
(3)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A )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高尔基是苏联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著名长篇小说是《母亲》,自传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海燕》首段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环境,为海燕的活动设置了广阔背景,并从神态、动作两方面对海
燕进行了刻画。
C.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海燕”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临——
逼近——即将来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D.《海燕》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散文,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
的战斗精神。
【解析】《海燕》是一首散文诗。
4.为了更好地了解鸟的知识,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请你仿照例句中对鸽子和荆棘鸟的写法,为海燕写几句简短的话。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为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
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海燕: 它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勇敢的战斗
者。
(2)在中国诗歌长廊中有很多吟诵“大雁”的诗,请你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①诗歌出处:《 使至塞上 》
②诗歌作者: 王维
③字体: 楷体
④书法赏析: 该书法作品结构工整,笔锋平淡不突出,粗细一致,有娟秀端庄的美感。
(3)王燕很喜欢看科普类文章,她发现《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甲】斑头雁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是因为在斑头雁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
含一种对氧原子有特别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造成的。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
组织,使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乙】可在近9000米左右的高空从容自在地飞行。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应将“ 造成的 ”删去。
②【乙】处画线句子语意重复,应将“ 近 ”或“ 左右 ”删去。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分值:17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囚 鸟
秦羽墨
①我在洞庭湖平原的某片产粮区监督收粮,住处安排在一个叫作白鹤山的粮站。这工作说闲不闲,说
忙不忙,闲来无事我四处转悠,我喜欢秋后湖区的这种厚重感。
②乌鸦、麻雀、八哥以及未来得及南飞的白鹤,不失时机地占领了大地所有的角落,天上到地上无所
不在。有的稀稀拉拉在田里闹腾,有的整齐地排在电线杆上,它们唯一要警惕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鹰。
最远处,小山丘上金黄的橘子等着人去摘。这一切在夕阳的笼罩下浑然一体,像一匹绸子,声色光影成了
嵌在绸子上的花纹。这是一幅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景象,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
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
③我准备开门。先是钥匙转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翅膀发出的“扑扑”声。推开门一看,一只比麻雀大
一点的灰褐色的鸟在卧室里挥舞着翅膀。这间卧室空旷无比,是由粮站活动室临时改造而成,腾出来给我
住的。两边有十几扇玻璃窗子,其中一扇半开着。显然,这个不速之客是从那扇半开的窗子闯进来的。
④它为我的突然出现所惊吓,不停地寻找出口,情急之下慌不择路,不断传来喙和爪子撞击玻璃的声
音,频繁而急促,并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我机警地把门合上,并把那扇半开的窗子也关紧。
⑤“今晚有鸟做伴”,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一个多月来,我每天夜里只有孤灯相伴,着实有些寂寞。我
尽力摆出一种和平相处、互不干扰的姿态,妄图消解它对我的恐惧。它的逃离行动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
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它一会儿立在椅背上,
一会儿又站到窗帘后面,躲躲闪闪的,不时试探着什么。
⑥无疑,眼前这只鸟,在它看来自己是有生命之虞的。它的眼神告诉我,它有着这样的担忧。透过玻
璃窗,它能看到那个只剩下一半的太阳,还有在田里自在觅食的众多同类。一墙之隔,它却面对着一个庞
然大物:人!
⑦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
⑧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地上的子弹和无形的绳索(墙壁),哪一样
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
⑨吃晚饭时,这些想法一直在我心头萦绕,晚饭味同嚼蜡,毫无滋味。我边想着边推开门,灯亮的时
候,看见那个小家伙,立在离我最远的椅子上。显然,此时的它,对我的存在已经习惯,只是对突然亮起
的灯感到不适,百无聊赖地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一如往常,我早早地半躺在床上看小说。“孤独即自由”,
一个月了,我就这么打发时间,挑灯夜读已成习惯。我想起小时候放学回来,常到田间地头帮大人做事,
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晚上做功课点的是煤油灯,母亲借着灯光给我和哥哥做鞋、补衣。在母亲看来,吃
尽苦头,终于等到我和哥哥大学毕业,以为将有一个转机,彻底改变眼前的境况。没想到,意外接连发生,
先是哥哥的腿受重伤,因为没钱耽误了手术;再是父亲离开了我们。工作不如意,债务缠身,我犹如卧室之
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
⑩ 夜是静的,人是静的,鸟是静的,仿佛连灯光也显出静态来。但,静不是这幅油画的真实
底色。画的背面,压抑着烦躁、恐惧、被束缚感,像是透过纸背面的颜料。一切的不安和恐惧都是由这背
后的力量引起的。鸟飞进卧室,这是一场“安静的战争”。
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粮站就被鸟所占据。太阳已经把光线搁在我的
床脚,我起床,看见那个小东西又在用喙不断冲撞玻璃。窗台上到处站满了鸟,对面房子上的爬山虎里也
有鸟在跳来跳去,其中不少是它的同类。几缕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过来,不远处的小山丘上,早起的农
民已经在摘橘子。
那只鸟肯定比我更早看到这些,我觉得自己有点残忍,在这个飞翔和饱食的季节,将它囚禁了整整
一晚。我打开窗子,只听见“嗖”的一声,它就飞了出去。我在窗前愣了一会儿神,它没有画出一条我期待的
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
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下列情境下“囚鸟”的行为,并揣摩它的心情。(6分)
情 境 行 为 心 情
“我”刚刚发现它时 不停地寻找出口,不断撞击玻璃(1分) 紧张、恐惧(1分)
“我”吃完晚饭后 立在椅子上,然后飞了半圈,又回到原点(1分) 习惯了“我”的存在(1分)
“我”第二天打开窗子后 马上从房间飞了出去(1分) 急切(1分)
6.第②段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体现了各种自然景象各得其所,安然自得,找到了自己最佳位置的特点,(1分)反衬出了此时“作为旁观者的
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1分)为下文鸟儿误入“我”的房间并且迫切想离开做了铺垫。(1分)
7.下面两个句子,你会选择哪一句放到第⑩段的横线处,为什么?(4分)
A.卧室、人、灯,加安静的鸟,这是完美油画的构成。
B.一间卧室,一个人,一盏灯,加一只突如其来的鸟,这是一幅完美油画的构成。
B句。(1分)理由:该句连用五个数词“一”,烘托出此时气氛的安静,表达了鸟和“我”的孤独之情。(3分)
8.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托物言情”的写法。(4分)
本文借这只“囚鸟”来体现作者当时的处境,这只囚鸟误入“我”的房间,与“我”一人身处粮站,并且遭遇生活
中的各种困难打击的处境相类似;(2分)同时,这只“囚鸟”四处寻找出路,渴望回归天空的感情,与“我”渴望
走出孤独、走出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的感情是一致的。(2分)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9.象征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海燕》最重要的写作特色。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例如:小
草、树根、春蚕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和对比的手法仿照《海燕》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诗,赞颂生活
中你喜欢的一种事物。
【片段示例】
松 柏
在宽阔的街道上,凛冽的寒风卷集着雪花。在雪花与寒风之间,松柏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坚毅地挺立在
风雪之中。
一会儿雪花飘落在松柏身上,一会儿寒风吹打在松柏身上,它挺立着,——就在这风雪交加的恶劣环
境下,松柏洋溢着欢乐。
银杏树在风雪中轻轻地哭泣着,——哭泣着,它们在街道上摇摆,想把自己对暴风雪的惧怕,埋在风
雪之中。
小草也哭泣着,——它们这些小草啊,享受不了风雪世界的美丽与欢乐:呼呼的风声就把它们吓得颤颤
巍巍。
雪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向地面飘洒下来;而狂风一边怒吼着,一边与雪花会合着,一起向远处飘去。
松柏站立着,沉默着,像高大的巨人,静静挺立在街道上,身体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看吧,它挺立着,像个威武的战士,——巨大的、白色的风雪的战士,——它在欢笑,它又在呼喊……
它笑那些狂风,它因为快乐而呼喊!
这个坚强的战士,——它从狂风的怒吼中,早就听出了疲倦,它相信狂风吹不走太阳,——是的,吹
不走!
狂风怒吼……雪花飘洒……
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冰雹,从天而降。狂风把雪花吹落在松柏之中。这些雪花连接起来的样子,
活像一条条巨龙,在狂风中到处游窜。眨眼的工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暴风雪!暴风雪已然来啦!
威武的松柏,在风雪中,在狂风之间,勇敢地挺立着;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说:
——恶劣的环境必将磨炼出坚毅的自己!
第8题:简析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或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
思想和情感。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赋予文
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方法指导】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深入分析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和作者的艺术构思;
3.注意抓住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点;
4.注意围绕相似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5.注意分析文中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常考形式】
文中的××有什么象征意义?试做简要分析。
【答题模板】
文中的××,象征……,含蓄、深刻地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本文发布于:2023-11-14 22:3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9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