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更新时间:2023-11-14 22:28:0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4日发(作者:姚节)

海燕说课稿

海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

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

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燕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燕说课稿1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燕》。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

文八年级下册中的第九课,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是

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生命力的辉煌。1901年,那时正

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

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

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

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

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

书。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利用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课文展示的特殊情境。

并在头脑中勾勒出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从而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整

体把握。另外,本文写于特殊的历史年代,与学生的社会环境相距甚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乌云密布海浪滔天的图

片,选用朗读录音并配以旋律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很快将学生带

入朗读情境,在指导第一段的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朗读中须注意的重

音语气等之后,其它语段则由学生自主探讨领悟。这样就能最大限度

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我通过示范读、个别读、小组读及齐读等形式,不断营造

浓厚的读书氛围,在读中,学生充分感悟到文字之美,海燕形象之美

及其精神之美。

在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则为本课

的一个教学难点。介绍背景知识这是学生理解这一深刻含义的前提,

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象征手法的意义,再一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中品尝集体智慧的甘甜。

一个多世纪前《海燕》的发表曾被人认为是吹响了的"战斗的号角

",激励着俄国乃至世界众多有识之士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

革命运动。时至今日,这部作品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我淡

化了本文的政治色彩,而是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讨论海燕

形象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争

做一只勇敢的"海燕"

四、作业设计

最后作业拓展比较:老师发下引发的参读材料——联系郑振铎的

《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

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

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

情的颂歌。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

(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

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

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

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

标界定为以下三条:

①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如象征、对比和烘

托等

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

由朗读等形式。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

世界杯短片、配乐诵读、海雕捕食影片等,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

文的意境中去产生思想共鸣。

3、练习仿写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采用一小

一大两个仿写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说学法。

“好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叶圣陶老

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课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

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具体的学法如下:

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

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二步:多样诵读。

首先,听课文朗读,请你在听读中把握生字词和本文的朗读语调

(包括朗读的停顿、快慢、轻重和语气),然后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展

示朗读才华,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诗味,教师和学生一

起给予朗读评价或朗读建议。

其次,根据得到的朗读经验再自读文本,读后请仿照前面的句式

写一句话来概括海燕所展示的生命之美。这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最后,跳读文本,找出其中描写海燕生命之美所用的准确词语和

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完成表格,总结高尔基的一些写作方法,如:

准确的用词(“飞翔”、“飞舞”,“叫喊”、“号叫”,“穿过”、

“掠起”)、恰当的修辞(比喻、拟人等)和写作技巧(对比、烘托,

至于象征手法在后面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海燕形象时带出)。

第三步:比照写作。

观看海雕捕食影片,利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技巧进行描写。

提示:(1)可以抓住海雕捕食时飞翔的姿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直

成,学习诵读及本文的写作方法;第二课时主攻海燕的历史意义和新

时代意义,要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磨难,

敢于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也正是语文教学具有人文

关怀的体现。

海燕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

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

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

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

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

斗激情的颂歌。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

激发初中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

2、设计意图: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老师为主导,初中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

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初中生。

2、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初中生对课文内容有

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3、“美文需要美教”,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初中生进入情境,

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

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12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精神内涵,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2、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

3、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初中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

意义。

四、教学方法的确定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

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老师范读和初中生自由朗

读等形式。

2、提问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初中生

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采用仿说练习

的方式,检测初中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

第一快:导入新课。运用诗歌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出示海燕的有

关图片,进入《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氛围。

第二块:诵读。⒈老师范读。让初中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

并抓住特征,理解作者赋予这些形象的感情。2、初中生自由朗读,进

一步把握文意。

第三块:理解象征意义。在第二块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

人对不同形象赋予的不同感情,结合时代背景,归纳出本文形象的象

征意义。

第四块:拓展延伸。让初中生抛开时代背景,赋予“海燕”新时

期新的象征意义。学习“海燕”精神的内涵,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3-11-14 22:28: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91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尔基海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