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高尔基

更新时间:2023-11-14 19:50:5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4日发(作者:冯班)

《海燕》高尔基-原文及教案

海燕

作者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

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海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喊着…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感

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面

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笨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

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

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

晨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

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它一边大笑,它一边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

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

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

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2、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文章语言。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海燕飞翔的图片

二、走进作者:高尔基(18681936年),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

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

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

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

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

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自传性的

三步曲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

2有感情自读课文,思考:给文章拟一个副标题(教师提示怎样拟副标题)

4、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

画。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第一幅,风卷云集,第二幅,暴风雨迫近,第三幅,暴风雨将临,这三幅

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5.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导入:伴随着海面图景形式变化,海燕动作、情态有何变化?请学生细读

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

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

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

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

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

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飞舞直冲穿过碰着掠起

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

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3)学生齐读课文同,深入体会海燕形象。

4)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

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

象。

6、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还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反复地写大海又

是为了什么?

7、分析其他景物描写的作用

四、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

于物。一般来说,使用象征手法,借助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可以使

思想性和艺术性圆满地统一起来。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如反动统治还比较强大,

人民还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使用象征手法也是一种必要的斗争方式 。在运用

象征手法时则不必拘泥于形似,而是通过联想和暗示着意于追求神似。

1、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讨论海燕的象征意义

背景1:高尔基的《海燕》写于19013月,当时俄国正处于革命高潮到

来的前夜,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大批工人失业,沙皇反动统治日趋黑暗,

人民群众无法忍受,革命斗争蓬勃兴起,涌现了许多英勇的革命先驱者,一场

轰轰烈烈地革命运动暴发在即……

背景2:高尔基在这革命斗争的新高潮中,于1901219日从故乡(现

名高尔基城)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

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

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

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

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

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六、联系社会生活

1、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

风雨的考验。结合自己实际,想一想,《海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有益的启

示?

(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

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面对暴风雨,海燕不是畏惧,而是勇敢地迎接挑战。它勇猛坚强,乐

观自信,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心搏击暴风雨。它是胜利的预言家

那么当我们有了暴风雨考验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像海燕那样勇敢地面对困难,

充满自信,坚强勇猛地和困难作斗争,这样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

利。


本文发布于:2023-11-14 19:5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90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尔基海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