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休闲思想

更新时间:2023-11-13 19:57:4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3日发(作者:张作霖)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无论是儒家、道家,还

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观。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

成部分。[1]中国休闲文化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诗

词歌赋到词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水园林到隐士养生,

无不渗透着休闲所独有的文化意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休闲持

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高度

重视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充分挖掘古代休闲的意蕴价值,不断寻求

中国传统休闲的现代移植和文化转换,是当代休闲研究学者义不容辞

的责任义务,也是当今休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园诗的创作之中。登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很早就成为士大夫及贵族阶

层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这些士大夫

们将怀才不遇和怅惘之情凝聚于诗文之中。游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也

常常使他们忘却胸中的苦闷与烦恼。因此,旨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山水

诗以及歌颂美好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便成为此时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创

作素材。这一时期的著名的山水诗人的主要代表有谢灵运、鲍照、谢

等人,他们是开创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北朝的郦道元、杨之的

游记散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而且还描写人文景观,都是

很有学术价值的佳作。而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则另辟蹊径。他不肯为

五斗米而折腰,便转而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特别向往隐逸生活,

“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他开

创的田园诗充满了对自然而又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而他写的《桃

花源诗并记》,勾勒出一个静谧、淳朴自然的“桃花源”理想的境界,

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

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曾做过几

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

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

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他的诗歌创作开创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

典范,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

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冲淡渺

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继承了汉魏以来抒情

言志诗歌的传统等特点,他所写的《归去来兮辞》、《饮酒》、《桃

花源记》等“隐逸诗”,对倘佯逍遥、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发自内心

的赞美。流传千年的《桃花源记》构思出一个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

“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是在令人神往!并以这样的理想社会形态作为

独善其身的精神寄托。二是反映隐逸生活的田园诗(山水诗),后人常用

质朴、平淡、自然来评价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隐士得意于丘中,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

《归园田居》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

“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

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

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俗念都远远地

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曲中,披草共来往”,常

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共来往”,

不是世俗的“人事”;共话桑麻,也不是“杂言”。与充满机巧虚伪的

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

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

“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

各种各样的休闲活动,如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儿同样可以

体验田园生活得乐趣。

二、陶渊明的《饮酒》

《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本篇

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该诗的前半部分着重说出“心远地自

偏”的道理,后半部分则写出诗人欣赏自然景色的.悠然心情。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380-382)

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

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

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

生活气息。

《饮酒》其五中的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给读

者以理性的启示。“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

是人们生活的目标不是追求名与利,也不应该被龌龊的官场玷污了自

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大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无限美好的景

色,享受那种怡然自得的休闲生活。整首诗充分表现出作者从大自然

美景中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从而获得恬静的心境。诗的意境是平和

的、诗人的心态是淡然处世的。诗人在东篱之下采菊,悠然之间偶一

抬头,美丽的南山自然而然映入眼帘。山上的气象到傍晚时分越发可

爱,一群群飞鸟结伴而归。看着眼前的自然美景,作者忽然联想到自

己的归隐田园,从中悟出返归真的哲理,因而不胜欣慰。

第七首诗的倾向与第五首一致,也是咏物寄志,超凡脱俗。

《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露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P.90)

这首诗写诗人饮酒食菊,远离世情。诗人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

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为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而且对近现代中国休闲思想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的田园

诗充满了对纯洁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散文作品《桃花源记》为我们

勾勒出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中国传统隐逸文化所向往的理想社

会,历代文人名士和布衣百姓在喧的尘世中都希望寻觅到能够隐逸的

“世外桃源”,并以这样的理想社会形态作为独善其身的精神寄托。

陶渊明写的辞《归去来兮辞》、诗《饮酒》等对倘佯逍遥、怡然自得

的隐居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并探讨了陶渊明

作品中的休闲思想内涵,希望对丰富和拓展现代休闲学的研究有所益。

参考文献

[1].”[J ].广西

,2005,(10).

卢昌崇、李仲广.从《诗经》到《生活得艺术》——中国古、近代

休闲思想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 (5).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M].

北京:中华书局,1990.

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本文发布于:2023-11-13 19:5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84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