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 隐逸生活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800年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
文家。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共约六十首左
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著名的田园诗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用优美的文笔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引人向往的田园世界,同时他也比较客观
的描述了自己一生贫困淳朴、自得其乐的生活,这就是他的人生选择。田园胜境
是陶渊明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他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
一、隐居生活对作品的影响
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离开
官场。归隐田园后,他息交绝游,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他以诗人的身份第一次体会和实践了儒家的“舍之则藏”的独善之道和老庄
的自然任真理论,并用自己独特的经历将儒道思想有机融合了起来,将隐逸生活
所可能具有的在思想文化乃至心理上丰富性与繁杂性,通过杰出的诗歌艺术准确
地表达出来,在文学领域里创造了一个以独善为主、兼有兼善思想的完美人格,
而且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还可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
的鄙视。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境中座落着几间
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
吠……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难怪诗人庆
幸自己像鸟儿挣脱罗网一样“复得返自然”了。在《读山海经》第一首中,诗人
同样满怀喜悦地描绘乡居生活情景:“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
吾亦爱吾庐。
诗人从耕读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这种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
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被其中悠然
自得的情趣所陶醉。陶渊明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在名篇
《桃花源诗》(并记)中加以形象的表现。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
的高度。
二、田园诗反映的隐逸人生
陶渊明的田园诗里有他躬耕陇亩的人生经历,是他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
在他的大量的诗文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归田后的生活及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但也难免有“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
贤”的孤凄,这样的诗句,包含的心情十分复杂。其中,我们至少可以体会到在
贫居躬耕中感受到人生的孤独感。这种孤独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诗人个人
与外部社会(甚至还有自然)的对立,它们不仅表现为贫困的煎熬,也表现时运
的相逼,一颗心为社会所动。他虽“性乐酒德”,端起酒杯,似乎觉得远离了凡
尘,但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张无弦琴,与他相伴终身。或是和朋友饮酒之
后,或是在独对明月时静夜,陶渊明常常抚弄这把无弦之琴——“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声!”可我分明听见了一声声无言的叹息,带着浓浓的酒味。
(二)对理想人生追求。
人们反抗不合理的现实。正因为《桃花源诗》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所以代表
了诗人思想发展和艺术实践的最高成就,在思想上、政治上都有它的进步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以自己隐逸的田园生活体验为基础,在田园这一领域里,
本文发布于:2023-11-13 19:56: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84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