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成语,故事,俗语,诗句,传说集锦
1、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2、成语
砥柱中流、中流砥柱 :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
屹立一样。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海晏河清、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河山带砺、砺山带河: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
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
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
流前进;奋发向上。
俟sì河之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
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波涛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惊涛骇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关于黄河的俗语 谚语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黄河清,圣人出
1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九曲黄河十八湾
鲤鱼跳龙门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说尽黄河只为水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跛至天涯
九曲黄河十八湾 一碗河水半碗沙
背起棺材过黄河 —— 连后路都准备好了
不到黄河心不死 ——顽固不化
隔着黄河握手 —— 差得远
黄河的水,长江的浪—— 源远流长
黄河决了口 ——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黄河里的水 —— 难请(清)
泥娃娃跳黄河 —— 洗不清;洗不净
跳到黄河洗不清 —— 太冤枉;冤枉
5、人物故事
2
飞渡黄河战阎军——红军东征战役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从
而使得中央红军在陕北初步站住了脚跟。然而陕北地区地瘠民稀,难
以供养突然猛增的红军队伍。陕甘红军能否生存下去?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如何将中国革命引向新的阶段?下一步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些
问题成了领导所关注的焦点。
毛泽东力主东征
关于红军的行动方向和战略方针问题,当时在党内领导层中并没有取
得认识上的一致,有的认为目前我们刚到陕北,刚站住脚,应巩
固一段时间再往前发展,有的主张往西,向宁夏发展,有的主张往北,
向内蒙发展,以便背靠苏联,也有的要先往南,打击东北军、西北军
的力量,以求巩固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的意见是在发展中也可以巩固,部队应向东发展。1936年
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
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
起来”,“准备对日直接作战的力量”和努力“扩大红军”的方针。
这个决议发布后,多数同意战略方向向东,但有的仍怕红军
就已是箭在弦上了。此时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多么希望在完成了震惊中
外的壮举之后,能好好地休息一番。但他们知道,不打败国民党军队
和日本侵略军,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因此,一接到东征的命令,
红军指战员立即打起精神驱除往日的疲劳,磨拳擦掌,积极地投入到
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东征战役,历时75天共歼敌7个团俘敌4000余人,扩展红军8000
余人,不仅粉碎了阎锡山苦心经营的黄河封锁堡垒线,更重要的是,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从这一战可以看
出毛主席是伟大的战略家,
为后来红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打下了基础。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
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
脚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
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
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俗语:
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
意义:比喻没有达到某种目的就永不放弃
相关故事: 从前有个叫棺材的男孩,八岁时,父母双亡,以要饭维
持生命。他傍晚时吹箫,黄员外闺女爱听,名叫黄河,所以就叫他到
她楼下吹。有一天,棺材在吹萧时,小姐的手帕落在了萧上,他们俩
之间便心生好感。员外知道后,把棺材打了一顿后赶了出去,棺材再
也没有吹箫了,小姐很寂寞,就偷偷去看他,他看见了棺材的墓碑,
十分悲痛,这时,棺材打开了。
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意义: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
洗不清了。
相关故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有时亦作“跳在/入/下黄河也洗不清”),
可以说是一句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俗语,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
嫌疑。如: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
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
份了。”
谚语:
1·黄河清,圣人出。
意义:黄河清了,要出圣人了。而今国家昌盛,正在东方的民族中崛
起,看样子,仿佛真的要出圣人了。
相关故事:春秋时期,鲁襄公八年(前565),晋国的盟国郑国受到楚国
的攻击,是屈从于楚?还是抗击楚兵等待晋兵来救?郑国的当权者出
现两派,争论激烈。主张归顺楚国的子驷,引诗为喻:“俟河之清,人
寿几何!”意思是一个人想在有生之年见到黄河变清,几乎不可能,等
晋国出兵来救,也是等不上的。(《春秋左传·襄公》)结果是他这一派
占了上风。那时的人们,以为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事物,都被超自然的
神圣的“天”所支配。洪水、旱灾、冰雹、蝗虫、地震、山崩、瘟疫
等等自然灾害,都被看成是人们特别是“天子”坏事,上天降下
的惩罚。 ······
5
2·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意义:
相关故事: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
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 “黄河
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
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
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之美称。(枸杞照片)内
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
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
件。
在省内奔流的黄河,从甘肃兰州东下,闯过两峡和黄土高原。迨进入
中卫,河面渐宽,两岸经过水流多年冲刷,冲积成中卫平原。黄河抵
中宁后,被南北走向的贺兰山脉挡路。相传得大禹治水,引黄河水通
过青铜峡峡谷向北流,进入宁夏腹地银川平原。秦、汉、唐时“引黄
灌溉”的水利工程把平川变为“塞上江南”。流经宁夏五百多公里的黄
河,描绘出一幅“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图景。
成语:
1·中流砥柱
意义: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比喻
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
相关故事: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之中。以其形似柱,故名。《禹
贡》谓导河东至于砥柱[2],即此。癸酉五月,道陕,会佥宪段君文济
6
饮间言及[3],跃然欲与之游,以使事不果。十月,予回至陕,则段君
已先我游,遂决意而往。
乙卯,知州事颜君如环命州学生熊釜、张崇勉从予,离州二十里午食,
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4],中曰神门,南曰鬼门,
北门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
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名之曰
鬼,宜矣。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北五十步,即砥柱。崇约三丈,
周数丈。相传上有唐太宗碑铭,今不存。
2·鲤鱼跳龙门
意义: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
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相关故事: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
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
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和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
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
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
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
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
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
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
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
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
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
7
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
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
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
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
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后来,唐朝
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8
本文发布于:2023-11-13 13:2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8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