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更新时间:2023-11-12 23:39: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2日发(作者:解如森)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

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下面是小编为

大家整理的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1、过年放鞭炮是一种习俗,是为了庆祝新年。放鞭炮是给春节增

加更浓厚的“年味”,图个热闹,也是为了送旧一年,迎接新一年。

过年不仅放鞭炮,还会放烟花,都是为了“过年”。

2、在古代,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吓走“年”兽,这种“年”兽十分

可怕,专门祸害百姓,伤害百姓的性命。直到后来,人们发现“年”

兽比较害怕鞭炮声,因此家家户户在过年这天放鞭炮来吓唬“年”兽,

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

3、过年时,人们不仅放鞭炮,还会放烟花,漫天的烟花让人看上

去心情十分不错。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会点篝火,古代常常称为

“垒旺火”,火光通天,也象征着来年兴隆繁盛,大家相聚在一起欢

声笑语,是过年最热闹的时候。

4、过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团圆饭,在除夕这天,人们早早准备

好年夜饭,还会包水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相聚在一起,开始聊一整

年的过往。放鞭炮固然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可却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

门神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一般是一个是白脸,一个是黑脸。都

是玄弓配剑,威武非凡。

这两位门神是谁呢?民间流传有下面这几种说法:

一说这两位门神是神茶和郁垒,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

记载:正月初一,“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

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一说源于唐太宗命令秦琼和蔚迟恭看门驱鬼。据说,唐太宗生病,

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这时,大将秦琼、尉迟恭两位将

军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镇守。第二天夜里宫中果然平

安无事,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整

夜为其守护实在太辛苦了,于是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

称为“门神”,以驱鬼魅。后来,民间老百姓争相效仿,纷纷宝两位

将军的画像贴在门上。

3. 贴福字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墙壁上贴上“福”字。贴

“福”字寓意“福气”、“福运”。还有的将福字倒过来贴,寓意

“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4. 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古代的时候,人们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

守岁,就是在旧年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的习俗。

秦汉以后,人们把夜半子时当作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人们点

起蜡烛或是油灯,等候这一刻的到来。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疾病赶跑,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 祭神祭祖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恭敬的奉上供品,点上香火,虔诚的感谢神

明与祖先在过去一年对自己的保护。并祈求它们保佑大家来年的幸福

安康。

8. 拜年与压岁钱

拜年的风俗,在汉代就已经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现代中国,拜年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俗。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

来,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打扮整齐,到亲朋好友家拜年,互致问候。

在古时,一般在祭神祭祖之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向长辈三叩

首,长辈接受晚辈拜年之后,把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

品端出来,给晚辈品尝,并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分给晚辈。这就是压

岁钱。

压岁钱可以当众给,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的

1、饺子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民间食物,距今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在

春节或者其它节日上都会有它的身影,是春节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美

食之一,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2、年糕

年糕是通过糯米蒸制摔打而成的,口感软糯香甜,最初是用于祭

祖或者供给祖先的祭品,之后逐渐成为了一种节日美食,而且有着万

事如意年年高的寓意。

3、元霄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23:3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7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过年放鞭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