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读书心得体会3篇
读书有助于研究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增长智慧,更能
提升素养、完善人格。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语文老师读书心得,欢迎大
家阅读。
篇一:语文老师读书心得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
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
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
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
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
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
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
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
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
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
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
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
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
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
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
正的教育。
篇二:语文老师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它应该是这样的:
寓学于乐之中,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
一件玩的事。
在我们的印象中,说起上课,没有多少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上课是
有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知
识是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上由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和在课外由我们经过不
断的反复作业练习而得到的。
那么,怎样的事是我们都愿意主动做、乐意做的呢?那一定是从中
可以获得乐趣,获得成功的事,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件事是自己发
自内心厌恶的,那就算勉强完成,也不会有多高的质量。学生主要的
二、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课堂教
学中,学生充当的总是课堂里被动的观众,欣赏迎合着教师的表演,
他们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没有自己的选择权,没有自
己的挑战权,知情权……而教师总是把已经嚼得又嚼,没有任何味道的
知识强加给学生,让他们装进脑子中去。在这种教学水平指导下,学
生只是充当了知识的储存器,而且不善运用,最终导致思想僵化。所
以,要想学生发自内心喜欢这样的课堂确实强人所难。要改变这一现
象,教师的改变是关键。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让教师把话语的
权力换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课堂的导演、演员,参与集体的表演;让
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走进课堂……让我们打破那个成人化的课
堂,还一个童趣的课堂给学生。
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每一个教师都不应
忽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位学生爱戴的教师,她的言传身教胜于千言
万语、苦口婆心。一位学生喜爱的教师,学生乐于走进她的课堂,乐
于与她相处的四十分种,乐于与她进行学习上的沟通,生活中的交流。
篇三:语文老师读书心得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
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
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
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同时我们也
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
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
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
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
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如果所读的书是
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
些记号。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
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
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
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
和开发。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
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
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
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
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
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
的财富。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
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
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
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
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
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
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
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
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
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
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
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
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
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
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
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
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有进步。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23:3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72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