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公开课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11-12 18:42:1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12日发(作者:李智楠)

《望岳》公开课说课稿

《望岳》公开课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

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

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岳》公开课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读。

《望岳》公开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

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

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

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

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

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

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

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

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教学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

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

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就是深入地和作者对话,深入地跟文本对话。在这一

部分,我会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围绕“望”这个字对诗歌进

行解析。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度思考能力,我先引导学

生找到诗眼——望。然后找找诗人“望”到了什么,接着,利用情境

体验法,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杜甫,对所望到的景色进行描述。既锻

炼了学生翻译诗歌,又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记忆好理解。最后引

出虚实结合和诗人所表达的凌云壮志。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

作者的胸怀的理想。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整个过程中,注重朗读,

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以读促悟,以读带动学生

的分析鉴赏。

这样设计,学生能够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切入,把这个角度研究透、

研究深,进而能够欣赏全诗的内容,分析手法,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

情。

(四)延伸作业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

为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所以,我的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

环节设计为:

拓展延伸,学生观看泰山的照片和视频,思考:在歌颂泰山的诗

圣”的杜甫。

一、说教材

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中收集了他的三首诗,这就是我本课的说课内容----《杜甫诗三首》。

这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课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

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

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

染。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

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多媒体显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2、走近杜甫,背景介绍(由学生展示有关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3、初读全诗

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

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二〉、网络交互,自主探究

1、向学生们推荐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浏览。

2、听配乐朗读,再次把学生带进诗的情境中。

3、合作探究:

你们能谈谈对《望岳》的了解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本,

小组合作探究。)

4、师生共同配乐朗读。

〈三〉、知识内化,个性展示

1、这一环节我出示古筝、笛子、琵琶这三种乐器(多媒体显示)

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乐器来配合这首诗。并说出:为

什么你要选这种乐器?来一个个性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

生的思维得到纵情放飞,最后教师作综合点评,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

表现欲都得以高涨,使课堂气氛燃起熊熊之火。)

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诵兴趣,我又组织全班同学分组竞赛

朗读。

(至此,课堂教学达到高潮,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诵读中感悟,在感

悟中诵读。)

〈四〉、拓展深化,即兴创作

情景作文,模仿青年杜甫的口吻,把《望岳》改写成一篇叙事写

景的散文,在悠扬的笛声中学生文思泉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在情境

感悟中体味诗人的酣畅豪情;在网络交互中重获立体的语文世界;在自主

探究中构建自己的诗歌鉴赏;在反复诵读中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华,从

而营造出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使自己努力成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

者和执行者。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教学反思

通过《望岳》这堂古诗歌教学,我也发现以下弊端:

1、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才是完美

这堂课,我开发了网络、音响、录音磁带等多种课程资源,但我

本人对课件的制作不够熟练,诗歌内容和课堂内容是美的,但课件的

配制未能与课堂内容起到助燃作用,仅是一种点缀。个别学生未能准

确选出合适的曲目,这就要求我自己不仅会教语文,还需提高艺术修

我们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在学生的快乐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自己语

文教育的成功。我以此来勉励自己。

附录:《望岳》扩写

久仰泰山大名,自古以壮丽巍峨闻名。大唐这片沃土上的山河,

总能激起我心中那股高昂的澎流。今日有幸一览泰山风采,更是按耐

不住心中的激情。一路走来,到齐鲁地区内便望见了泰山的衣角,隐

约在前方,碧绿一片,与天际交接处,彷佛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

素来只闻泰山高大雄伟,如今眼前连亘蜿蜒、青色映城的山脉,让我

莫名有种想敞开心怀的冲动。一座山让人感觉高大的时候,不只是登


本文发布于:2023-11-12 18:42: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469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望岳赏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