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意遮掩到品牌视野——播音创作主体姓名符号解读

更新时间:2023-11-06 01:00:1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6日发(作者:姬鹏飞)

1金话筒

实践与创新 f

从有意遮掩到品牌视野

播音创作主体姓名符号解读

王娟娟

播音创作主体(广播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姓名 要身份从“广播战”战士的角色,转变为“党的宣传员”.使

符号分为两种,即真名和播音名(播音名即播音员、主持人

在一段时间内特意为播音创作所使用的化名)。一方面,对

用播音名成为一种制度。这种“有意遮掩”是刻意为播音工

作而为之的,突出的是“~切以政治挂帅”,此时,播音名的

价值是为政治服务。这一时期的播音名的使用可分为两个

阶段进行解读,分别是文革前的播音名制度化时期、文革

作品而言它是创作作品的署名;另一方面,它又是播音创

作主体各种符号意义的集合。

期间的无播音名时期。

播音名的浅探源

我国文人自古有使用字号或笔名的风气,有其思想内

涵而刻意为之的痕迹,它赋予了播音员、主持人使用化名

的潜意识。例如,据著名播音员齐越的夫人杨沙林回忆,

“从1944年至1946年齐越用笔名‘遥拉’先后在《西京日

文革前的播音名制度化时期。这个时期播音工作继承

和发扬了延安精神的光荣传统,播音员不是高高在上的宣

传者,而是以报道社会建设的“党的宣传员”、党和政府“喉

舌”的身份投身到抗美援朝、建设新中国的浪潮中.通过电

波及时地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消息传递出去,突出强

调的是意识形态的要求。“在上世纪50年代,播音员还属

于机要人员,所以在播音时不能用真名,必须起一个播音

名。”④与战争年代不同的是,播音员开始专门为了播音工

作而自觉地使用化名做播音名,并通过制度来保障和把

报》上发表了普希金的《给查达耶夫》”。①

早期广播中游艺人员的艺名,为属于语言艺术的播音

员使用播音名创造了可借鉴的先例。与艺名的关系,要追

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私营商业广播的全盛时期。以上

海最具代表性。据《上海广播电视志》记载“民国33年,广

播员万仰祖以‘万阿狗’的艺名在《空中书场》的评弹专栏


本文发布于:2023-11-06 01:00: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80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符号名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