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的故事
(一)孟母三迁:
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
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们最初住在
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
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 羊来了。为此孟母又
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孟
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二)孟母断机:
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
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孟轲很奇怪,问母亲
为什么发火。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
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 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
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
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三)五子登科: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
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
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
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四)孔融让梨: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
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有人问:
“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五)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
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
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
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
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
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六)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
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
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
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
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七)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
的父亲鲧(gun)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
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
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
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八)孙敬悬发: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嗜好读书。读书时间长了,免不
了会瞌睡。为了不影响读书,孙敬想了个办法:他在梁上系
根绳子绑住头发,这样打瞌睡时一点头,疼痛就赶走睡魔。
最终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九)苏秦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战略家,开始时随鬼谷子学
纵横术,学成后变卖家产四处游说,。几年后,没有一官半
职,钱也花光了,只好回家。父母.妻子.兄嫂都认为他没本
事没出息,都不理他。于是,他开始发愤读书,困了就用锥子
刺大腿来提神。最后终于学成,提出了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
合纵术,成了天下名人。
(十)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
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
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
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十一)孙康映雪: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
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
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
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
这次读完。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十二)车胤(yin)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穷得连灯
油也买不起,他十分苦恼。有一天晚上,他在野外散步,看
到许多飞舞的萤火虫,顿时有了好主意。他用纱绢作成一个
袋子,抓了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的微弱的光来读
书。后来他做了大官,仍坚持勤苦学习。
(十三)苏洵(xun)发愤: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
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
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
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后来他同儿子
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十四)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
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
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
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
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十五)梁灏(hao)夺魁: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
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
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
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
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
诵。
(十六)铁杵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
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
磨一根铁棒。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
成针。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
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深受启发,从此发愤学
习,终于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诗人。
(十七)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
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
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
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十八)韦编三绝: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
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
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
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
成为有学问的人。
(十九)推敲的故事:
贾岛是唐朝诗人,写诗十分认真,被称为“苦吟
诗人”,一次他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 ,僧
敲月下门。”开始他对句中的“敲”字,想用“推”字,可
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不断地用手做着推敲的动作,以致于得
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韩愈被他执着的精
神所感动,非但不责怪他,他俩还成了好朋友。现在,人们
把“推敲”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
(二十)范缜论神灭:
范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南朝时期佛
教盛行,全国上下沉迷其中,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神
灭论”的书,对这种社会风气进行批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
肉体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当时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禄
他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却不为所动。最后被横加罪名流
放到岭南,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二十一)黄帝制历:
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
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
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
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
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黄历”。
(二二)开天辟地:
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
面漆黑混沌。一个巨人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
很憋气,便用斧头把“鸡蛋”剖开,里面清净的阳气变成了
天,浑浊的阴气形成了地。此后盘古每天长一丈,过了一万
八千年,天地终被固定下来,人和动物就生活在这里。这就
叫“盘古开天地”。它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
斗争精神。
(二三)文姬辨琴: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父亲蔡邕也
是东汉著名的大学者。一次,蔡邕正在弹琴,忽然家中的猫
抓到一只老鼠,但还未能制服老鼠,蔡邕不知不觉受到感染,
此情绪贯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后房听琴的蔡文姬忽然说:“猫
鼠斗快结束了吧。”蔡邕很惊奇,连声称赞。可是战乱时代
才女被匈奴掳去,20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蔡文姬归汉后,
整理了许多父亲失散的书稿,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
贡献。
(二四)道韫咏诗:
谢道韫是东晋女文学家,自幼好学,聪明而有才辨。
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谢安与人在后院赏雪,谢安一时高兴,
出了一句“大雪纷纷何所似”来考晚辈们,大家抢着回答都
不如意,此时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非常
高兴。因此,后人称之为“柳絮才”,后来嫁给了大书法家
王羲之子,被当时人们称为气质高雅超凡脱俗的女子。
(二五)祖萤咏诗:
北朝后魏时期的祖萤,父亲当过太守,家里又很
多藏书。他从小爱读书,小小年纪就出了名,8岁时就能写
诗,12岁当了中书舍人的官,被称为“世圣小儿”。他说写
诗要出自内心,要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他长大后当了大官。
(二六)女娲(wa)补天:
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起
来。战争异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西方不周山
下。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
灾祸发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
北地陷东南,造成洪水泛滥。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来五色
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但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
难恢复。至今,日落西山水流东南。
(二七)仁义礼智信:
这是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简称“五常”。“仁”
者,对人宽厚有爱心;“义”者,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
者,行为端庄,彬彬有礼;“智”者,处事果断周密;“信”
者,诚实稳重讲信誉。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
就是遭人唾骂的坏人。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二八)火烧赤壁:
曹操挥兵南下后,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为了适应
水战便把战船的首尾用铁索相连。周瑜采用了部将黄盖诈降
的计策,使用火攻。一天夜里,当黄盖的小船驶近曹操的船
队时,趁着东南风,放火烧船,曹操的船队顿时变成火海。
本文发布于:2023-11-04 21:28: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6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