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更新时间:2023-11-02 23:11:0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日发(作者:戈文)

《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愿望。下面是《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

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文质兼美 情境俱佳

《桃花源记》虽不是诗作,但也表现了一个诗人明朗清新、朴实

自然的文笔。《桃花源记》就文字而言,可谓精矣,笔墨不多,着实

让人百读不厌。文章以武陵人的行踪为线索,为我们勾画了一幅没有

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美景——

世外桃源。究其醉人的艺术魅力在于:

1、动人的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描写的对象上,创造出

可见可闻而又使人感动的那种境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创造的

意境,便是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其中,我们可以饱览

恬静优美的生活图景,欣赏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所见的一片地广物丰、

和平宁静的景象,藉以感知桃源中的人们不仅生活愉快,而且“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没有 封建君主的统治,没有如当时现实生活中的

3、虚拟的情节

第一,渔人来来往往,从不交代确切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姓名。

第二,行踪曲曲折折,走到哪里算哪里,忘路之远近,又竟然忽逢桃

林。第三,所见缥缥缈缈,山险口狭,仿佛若有光。第四,际遇闪闪

烁烁,衣着悉如外人,却又不知历史时事;千言万语,却只写了一句话,

那就是嘱咐渔人千万不要泄密;最后,无论民间或官方,无论个人或群

体,都“不复得路”。完整的故事精彩纷呈,自然而然地引人入胜。

4、迭起的悬念

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

“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一折);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又设下悬念,走完桃林了吗? 桃林前面是什么

地方?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

(二折);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初极狭,才通人”,又设

下悬念:里边有什么,能走得通吗?“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又为

之一惊(三折);接着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介绍了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

风尚,渔人辞去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又设下悬

念:渔人出去后给外人说了吗?“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又为之

遗憾(四折);“太守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又设下悬念:找到了吗?

“不复得路”,又为之迷惑不解(五折)

5、突出的形象

写桃花林,仅抓住最为醒目的林中之花、地上之草;绘花不采静态

的枝蕾,而取动态的落英;绘草不列草类高矮,而重色泽形态。写桃花

源,仅抓住农耕生活中人们赖以休养生息的土地、屋舍、桑竹等。写

桃源人,仅抓住无自养能力且易受伤害的老人和小孩着墨,老老小小

尚且“怡然自乐”,青壮年便不消说了。对于使之“大惊”的“外

人”,一是“要”,二又“延”,还“设酒杀鸡作食”,淳厚好客之

风迎面拂来。从“鸡犬相闻”的闹声中反映出桃花源社会的和平宁静;

从“皆叹惋” 中则可见桃花源人内心中的自我庆幸与满足。

6、客观的评价

本文写于兵连祸结的晋宋交替期间,社会战乱频繁,动荡不安,

封建剥削残酷,民不聊生,政治黑暗腐败,使作者不能施展抱负,在

做过几任小官以后,出于对丑恶官场的厌恶,弃官归田,过起了隐居

田园的生活。十多年的田园生活使作者了解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愿望,

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深有感受。出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作者写

出了本文。文中虚构的世外桃源,描绘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

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

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干百年来被压

迫人民的理想境界。当然,这种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

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实现的空想。我们不去苛求古

人,但不能不认识到这一点。

7、明畅的语言

文中所有的叙述和描写,尽管是文言,却晓畅易读。譬如写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层

次丰富;譬如写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形象鲜明;譬如写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活动具体;譬如写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色彩近乎神秘,令人遐想

联翩。

8、深厚的功底

南阳刘敬叔《异苑》(卷一)有一则记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极为相似。原文如下:

元嘉初,武陵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蛮人入穴,见其旁

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蔚然,行人翱翔,亦不为怪。此蛮于

路砍树为记,其后茫然,无复仿佛。

避乱于楚王谷等等……)史实信手揉入,似行云流水,无斧凿之痕迹,

恰到妙处。全文仅三、四百字就能把发现桃源的始末,桃源中的景物、

环境、风土、民情、来历、交往描写得清清楚楚,历历在目,既有生

活的对话,又有曲折的情节,写景明丽如画,叙事委婉得体。

这虚无的“桃源”一旦经如此艺术高手加工润色,便会深入人心,

永享美名。由此可见,陶渊明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力。这也正是《桃花

源记》之所以鹤立鸡群,独留芬芳的原因所在。

二、亦真亦幻 神秘曲折

因文章近似小说,曾被收入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中。文章为

我们虚构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想,使得

读者无不为之神往。

综合唐传奇和明清传奇文学来看,文章是否具有传奇色彩要看其

是否具备了三个重要的因素:1、奇特、神异、精密完整的故事情节。

2、丰富具体的环境描写。3、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桃花源记》则

完全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要素,而且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浪漫主义手

法更是贯穿了文章的始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缥缈动人的美丽画卷。

1、神奇而美丽的环境。

不论是桃源之外还是桃源之内,作者笔下的景色总是那么的神奇

与美丽。“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夹岸桃花逐流

水”的美丽景色。在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溪谷之内有桃树并不奇怪,

2、奇特、神异的故事情节。

文章围绕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到,找桃花

源一一写来,使文章的整个故事显的精密完整,使得每一个情节都那

么奇特、神异,环环相扣,使得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其一,故事的开端,渔人发现桃花源。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

近,忽逢桃花林”。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已经忘了路程的远近,为什

么不停棹而返还要一直走下去呢?一定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渔人!这不

由让人想起了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诗句“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

桃花夹古津”,(《桃源行》)仿佛这一天渔人是为了欣赏山光水色,在

不知不觉之间来到了这片桃林的。对于这一事件,南宋诗人谢枋则说:

“飞花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庆全庵桃花》)就是说,渔

人是划舟沿溪而行,恰好在溪流的下游,看到了顺流而下的缤纷落英

而感觉诧异,于是逆流而上到达了桃花林的。渔人到底是怎样到达桃

花源的呢?文章起笔便为读者设下了一个疑障,虽然我们不必为此进行

辨别是非,但是这样除此之外,作者还挥洒自如地“设伏”“照应”,

使整篇文章以“神秘”贯穿始终。如:村人对渔人的叮嘱“不足为外

人道也”,使下文复寻“遂迷”成为必然。如此,桃花源确乎让人可

望不可即了。

文章结尾再次为“世外桃源”抹上神秘色彩。南阳刘之骥之为更

使人觉得仙源难辨,如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求。

三、寓意深刻 影响久远

如果说《桃花源记》在艺术方面有很高价值的话,那么它在政治

上产生的影响更能显示其历史价值。

托邦式的社会蓝图已是相当不错了。他所描绘的乐园,是一个没有阶

级差别,没有社会矛盾的平等社会。它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的政治理想,

鞭打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在那登极森严、情伪万端的社会里,作

者以隐居不仕的形式参加政治斗争,以要求“复古”的口号来歌颂劳

动、歌颂淳朴和善良。应当说,这是为历史的进步摇旗呐喊,并非

“逃避现实”!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不仅无情地鞭打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

重要的是目空今古,大胆否定了君权。桃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不是生活得挺好吗?作品始终体现了朴素的乌托邦思想。如果说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上一种比较成熟的理论的话,那么《桃花源记》

所表现的政治理念,则是有待整理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雏形。这便

是作品的历史价值。

虽然我们认为作者的思想是进步的,但作者所处的时代毕竟太久

远,由于历史所限,作品也表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作者虽发现并提出

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却没有也不可能设计出一个解决问题的

方案,而只能描绘出如此的“绝境”来作为寄托;同时作品没有也不可

能找到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也找不到一条实现理想的正确道路——

“不复得路”就表现了作者思想的含糊。这也算是作品的消极之处吧。

桃花源记

拓展阅读:读《桃花源记》有感

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

世界。

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于公元421,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

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

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所以,可以说

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

八十多年,仍然令现在许多人向往不已。

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

(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意图),其价值远远超

过了文学本身!这究意为何呢?经过反复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

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之所在!人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人类社会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终存在剥削、压

迫、侵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背离人性的行为。因此,人与人

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强者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亡者不逃则死!俗话说: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躲

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理想,是一个美梦,是一个精

神乐园。未必要苦苦寻求!只要心中有“佛”,与世无争,天下为公,

乐在其中!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难免有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当你对现

实感到无奈的时候,就会想跳出这个圈子,寻求自己的理想王国。

这也许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共产

主义实现之前,桃花源也许永远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23:1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39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