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鞠躬礼仪的基本要点

更新时间:2023-11-02 16:25:2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1月2日发(作者:鞠躬)

社交礼仪:鞠躬礼仪的基本要点

鞠躬的意思是弯身行礼,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的社交礼

节。那么在行鞠躬礼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鞠躬礼仪的哪些基本要点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鞠躬礼仪的基本要点。

社交鞠躬礼仪基本要点一:三鞠躬

三鞠躬的基本动作规范如下:

(1)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身体肃立,目视受礼者。

(2)男士的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

搭放在腹前。

(3)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然后恢复原样,如此三次。

深鞠躬

其基本动作同于三鞠躬,区别就在于深鞠躬一般只要鞠躬一次即

可,但要求弯腰幅度一定要达到90°,以示敬意。

社交、商务鞠躬礼

(1)行礼时,立正站好,保持身体端正。

(2)面向受礼者,距离为两三步远。

(3)以腰部为轴,整个肩部向前倾15°以上【一般是60° ,具体视

行礼者对受礼者的尊敬程度而定】,同时问候“您好” 、“早上好” 、

“欢迎光临”等等。

(4)朋友初次见面、之间、宾主之间、下级对上级及晚辈对长

辈等等,都可以鞠躬行礼表达对对方的尊敬。

社交鞠躬礼仪基本要点二:行使鞠躬礼的场合

鞠躬礼既可以应用在庄严肃穆或喜庆欢乐的仪式中,也可以应用

于一般的社交场合;既可应用于社会,也可应用于家庭。如下级向上级,

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行鞠躬礼表示敬意;上台演讲、演员谢幕等。

另外各大商业大厦和饭店宾馆也应用鞠躬礼向宾客表示欢迎和敬

意。

社交鞠躬礼仪基本要点三:鞠躬礼的方式

一鞠躬礼:适用于社交场合、演讲、谢幕等。行礼时身体上部向

前倾斜约1520度,随即恢复原态,只做一次。

三鞠躬礼:又称最敬礼。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度,然后

恢复原样,如此连续三次。

社交鞠躬礼仪基本要点四:鞠躬礼的正确姿势

行礼者和受礼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视和环视;行礼时不可戴帽,如

需脱帽,脱帽所用之手应与行礼之边相反,即向左边的人行礼时应用

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行礼时应用左手脱帽。

行礼者在距受礼者两米左右进行;行礼时,以腰部为轴,头、肩、

上身顺势向前倾约20度至90度,具体的前倾幅度还可视行礼者对受

礼者的尊重程度而定。

双手应在上身前倾时自然下垂放两侧,也可两手交叉相握放在体

前,面带微笑,目光下垂,嘴里还可附带问候语,如“你好”、“早

上好”、等。施完礼后恢复立正姿势。

通常,受礼者应以与行礼者的上身前倾幅度大致相同的鞠躬还礼,

但是,上级或长者还礼时,可以欠身点头或在欠身点头的同时伸出右

手答之,不必以鞠躬还礼。

社交鞠躬礼仪基本要点五:鞠躬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鞠躬要脱帽,戴帽子鞠躬是不礼貌的。

鞠躬时,目光应该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不可以一面鞠

躬一面翻起眼看对方,这样做姿态即不雅观,也不礼貌。

鞠躬礼毕起身时,双目还应该有礼貌地注视对方。如果视线转移

到别处,即使行了鞠躬礼,也不会让人感到是诚心诚意。

鞠躬时,嘴里不能吃东西或叼着香烟,

上台领奖时,要先向授奖者鞠躬,以示谢意。再接奖品。然后转

身面向全体与会者鞠躬行礼,以示敬意。

社交鞠躬礼仪基本要点六:行鞠躬礼注意事项

鞠躬时须先摘下帽子,用右手(若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抓住帽前檐

中央;如戴高级小礼帽时,应拿冒顶中央前部,将帽取下,手垂下后,

用立正姿势,两目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前倾约15度左右,而后恢复

原来的姿势,向左边的人行礼,则用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行礼,则用

左手脱帽。

行鞠躬礼时,男士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

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然后上身前倾弯腰,下弯的幅度可根据施礼

对象和场合决定鞠躬的度数。

大礼行三鞠躬,一般只行一鞠躬。不过,在现代中国,这种礼节

已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见,只是在学校,或在喜庆、纪念、丧葬活动中

使用。

上级或长者还礼时可以欠身点头或同时身伸出右手,不鞠躬也可

以。

行鞠躬礼时务必注意,绝不能够把手插在衣袋里,那是极为失礼

的行为。即使同日本人讲话或握手时也不能把手插在衣袋里。


本文发布于:2023-11-02 16:2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35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鞠躬礼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