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练笔为语文教学绽放光彩
所谓“练笔”,就是紧随课堂讲解之后进行的仿写、缩写、扩写、续写和变
意等.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当
遇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易于模仿写作的段落或文章时,总是会想到布置
练笔。小练笔作业把对观察、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构成整体,学生通过练
笔写感受、写想象、记日记,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既促进了读写结合,学生
的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
练笔的效率和作用呢?下面就练笔的教学方法、练笔素材及策略等方面谈谈我的
看法。
一、练笔的教学方法
1、从读到写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
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
感情的。特别是准备安排练笔的课文,更要走完后半段,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
文字,把练笔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上.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
色.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景色。全
文共 6 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
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在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后,要回头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和自己的喜爱
的,并通过板书揭示写作方法:
春天: 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美丽的 夏天: 树木 浓雾 阳光 野花
小兴安岭 秋天: 树木 落叶 野果 药材
冬天: 雪花 积雪 西北风 动物
回头再看表达,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表达上,而不是内容上,这有利于把
写作知识迁移到练笔中来。
2、从扶到放
(1)扶。让学生回忆自己校园的景色,仿照课文的顺序夸夸自己的校园,
当场练笔。教师巡视,当堂点评.采用对照评比法,先讲评好的片段,好在哪儿?怎
样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再讲评差的片段,差在哪儿?怎样修改?这是扶中有
放,放中有扶,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在一起。
(2)放。课外练笔,让学生选一处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来写,写出特点。
然后在班中交流,把精彩之作贴到墙报上。
二、练笔素材的挖掘
1、典型处仿写
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
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因此,要指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大至宇宙世界,小到
学校家庭,许多事情都会拨动他们的心弦。要让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
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有了丰富
的生活积累,表达时就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比较接近生活,内容通俗易懂,段落层次清晰,对
训练学生的习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如《赵州桥》一文,其中第二自然段采用
了“总——分"的形式,围绕“雄伟”这个特点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度、建
筑材料、形状特点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赵州桥的雄伟,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
感觉。因此,在这个典型处,让学生运用此段的方式写写自己家乡的某个建筑物
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仿写片段一定能获得成功。
还有很多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有清晰的段落、优美的
语言、丰富的词语,以及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这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练习语言
的最好范文。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
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
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学完后,老师让学生
自由选择秋天的一样事物,仿照课文写句子。有的学生写白云,有的学生写松柏,
有的学生写稻谷……可见,学生对典型的句式进行仿写,不仅使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而且在举一反三的练笔中,牢固掌握范文的写作技巧,学生的习作语
言同样也得到了锤炼。
2、概括处拓写
我们的教材中,编者选了不少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范文.范文的详写部分
用来启发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具体;而略写部分,却是学生练笔的好材料.如《孔
子拜师》中有这样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讲孔子怎样走到洛阳的,文中只用了“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来描述,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艰难,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了。可以
提供一些句式:累了,孔子____;渴了,孔子____;天已黑了,孔子_
___;不管是炎炎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孔子____。这不仅深化了文章主旨,
读厚了课文,还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文道结合,何乐而不为呢?
3、情境处激写
教材中许多课文图文并茂,其中有些插图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趣。如《燕
子专列》中,文章对贝蒂如何找寻燕子的内容不是很详细,贝蒂的动作、表情、
内心活动根本没有涉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贝蒂寻找燕子的范围、动作、
内心活动,然后进行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争论处辩写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讨
论、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活泼、生动又精彩纷呈的过程。如学完《小摄影师》一
2
文后,我问:“小男孩还会再来吗?”有的立刻说:“会!”话音还没结束,就有学生
反对说:“小男孩不会再来了!”于是我把学生分成“赞成"派和“反对”派,展开激烈
的辩论。一时间,学生纷纷各抒已见,还摆明自己认为很充分、充足的理由。辩
论一结束,我就趁热打铁让学生写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
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
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5、空白处扩写
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往往留有许多空白,这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读
者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需要读者去填补,去丰富情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如《西门豹》第10~12自然段,写西门豹用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经过.其中惩
治的场面在学生的头脑里是空白的,教学时可以设计写话训练:①西门豹接着会
怎样惩治其他巫婆和官绅?②那些巫婆和官绅会怎样求饶?③岸上观看的老百
姓会有什么神情、举动和议论?通过问题让学生练笔。在教学《掌声》一课时,
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
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
象,从而深化他们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用爱去温暖别
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爱。通过填补,学生的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
6、结尾处续写
教材中的不少课文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
但事态还可能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
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这也是学生练笔的好机会.如《风筝》一课写了“我
"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最后说: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
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们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激发学生想象,让
学生续写文章。
7、童话古诗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
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
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小学语文教
材每册都有选编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
叙事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
或叙事的现代文,也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
代文。如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张继当时
内心的孤独、忧愁,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在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张继
只身坐船来到江南,将船停泊在枫桥边,漫天霜华,寒气袭人,他看着江边的枫
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肯定是
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把心里
话说出来吗?这样,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入诗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感受一定
会不同寻常,有话可说可写。再如《赠汪伦》可以改写成一篇以“送别”为内容
3
的叙事文章.《宿新市徐公店》也可改写,让学生想象追蝶孩子的表情,黄蝶停
停歇歇的情景,孩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把古诗改成有趣的故事.古诗如此,童
话也一样.《陶罐和瓦罐》这篇童话故事里的陶罐谦虚、友善、克制,许多年后
成了文物,瓦罐傲慢、蛮横无礼,最后却化为乌有。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
推动故事的发展。改写时可让学生变换陶罐、瓦罐的性格品质,学习课文中对话、
神态的描写,变换他们的结局,并用上好词好句。结果表明,学生的习作跟课文
比起来,真是有过之而不及。
8、写写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特别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强烈的感染力。此时可以引导学
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写一篇读后感。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讲
的就是1963年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肖复兴认真修改并请肖复兴到他家去
做客的事。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平易近人的品质深深地感动了肖复兴,同
时也感染了学生。学文后,我要学生抓住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
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切的感受:一个真正值得尊敬的人是高尚的本领和高尚的
品格的完美统一。我感谢肖复兴先生把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装进了我的心里,而
且也会永远绿着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就可以让学生写写《我眼中的邱
少云》、《邱少云,我想对你说……》等等的小练笔.
读写结合,抓住关键,把练笔有机地引入课堂。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可写
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害怕习作,反而把习作当成快乐的事,作文水平也
一定会逐步提高。
三、练笔设计的策略
1、小练笔设计要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老师不用多讲,学生就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
业。所以,老师设计的小练笔作业应该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设计活
动吹泡泡,然后练笔。先让学生试验,怎样才能吹出大大的泡泡,再观察泡泡像
什么,然后说说你希望泡泡载你去哪儿?由于事先有要求,学生玩时就有意地想
着,写练笔也是有感而发,自然而然的事了。
2、小练笔设计应有层次
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对不同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侧重。小练
笔的设计可以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水平
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如秋天来了,可设计如下分层作业:①摘录文中的好词
好句,有感情地背诵;②观察秋天的特点,以《秋天来到我们身边》为题写一写;
③创编秋天的歌给大家听.以上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
成。这样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3、小练笔设计要系列化
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老师可以在激趣—指导—评价环节中要精心
设计.激趣可这样做,在班里评比“写作之星”,每天坚持十分钟举行作品发布会.
指导练笔时抓读写结合点、课内外结合点、学科间融合点,悟方法,巧练习。小
4
练笔的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应该有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利用每
天的十分钟,请学生读自己的练笔.在每次练笔中,设立奖项,让学生写有成就.
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小练笔的质量,有时比园地中的习作要高,学生也更
乐于完成练笔。小练笔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
相信只要老师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喜欢作文,就能创造出一篇篇精美的“大文章”.
参考文献
1、《名师作业设计经验》 肖川主编
2、《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
3、《挖出生长点 上出语文味》 孙忠心 《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12期
5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16:3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0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