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小标题[5篇]

更新时间:2023-10-31 16:27:1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华谦)

写文章的小标题[5]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写文章的小标题的资料5篇,希

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写文章的小标题(一)

拟写文章小标题技巧

标题是文章主旨和读者认知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提

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大小标题设计精巧新

颖,能有效增加文章的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文章小标题的

拟写,最考验文秘人员的文字功底和学识厚度。那么,如何

才能提炼出符合文章主旨、准确简明,既有思想高度,又有

理论厚度,兼顾形式美和内容实的小标题呢?笔者认为,小

标题和总标题一样,根据文章内容不同,拟写手法千变万化,

要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那是不现实的。

笔者仅从个人写作实践出发,大致总结为四先四后,以期

抛砖引玉。

1

一、先明意图后谋设计。标题服务内容,内容体现意图。

在构思框架、设计标题时,首先要考虑这篇文章要用在什么

地方,主要讲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效果?比如,用于领导

会议讲话,标题设计要凝练有力、通俗易懂;用于对上汇报、

对外交流,标题设计要凸显亮点、体现特色;用于演讲致辞,

标题设计要合时应景、有感而发; 用于报刊发表,标题设计

要注重文采、平实达意;用于信息简报,标题设计要生动活泼、

个性鲜明,等等。当然,这些仅是相对而言,在写作实践中,

拟稿者要独立思考、灵活运用。

二、先按套路后添新意。往大的方向讲,设计大小标题的

过程,其实也是谋篇布局、形成提纲的过程。比如,工作

会议领导讲话稿有通用模板,一般划分为提高思想认识、

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三大部分,这个已是约定俗

成的套路,不必刻意追求什么伟创新,只需在层次安排、

观点提炼、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微创新即可。再比如,讲

党建,离不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

内容。讲经济,离不开项目、园区、实体、产业、市场、软

硬环境等内容。拟稿者在熟悉工作、了解情况、掌握素材的

基础上,接到一项写作任务后,应立即能够在脑子里形成一

个立体模型,从相关的人与事,前与后,上与下,虚与实,

点与面,长与短,新与旧,左与右,宏观与微观,专业与综

合,深入与表现等角度进行充分联想、广泛拓展。然后根据

2

文稿要求、素材内容,再对写作提纲中标题进行推敲琢磨,

设计出富有新意、恰到好处的大小标题,切莫在列提纲时就

在标题上费尽心思。就是说,秀外必先慧中,先拟出中规中

矩、具有可塑性的 粗胚,再来想办法雕琢成让人耳目一

新的精品

三、先有灵感后图整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标题

制作的灵感从哪里来?首先,从素材内容来,从上下文中找

出事物规律性、思想闪光点提炼出小标题。其次,从平时积

累来,受相关会议讲话、文件、新闻及文论、古诗词、名言

警句中的一字一词一句得到启发。第三,从交流探讨来,领

导的片言只语、座谈讨论的发言,甚至是QQ群里的聊天,

经别人稍加提点,可能立即触发灵感。笔者接到大任务时,

比较喜欢卧思,就是晚上睡前在床上胡思乱想,往往在半

睡半醒之间,灵感从梦中闯进来,进而生发拓展,一组标题

基本成型。于是,赶紧爬起来,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有时

是顺手拿起笔记本、文件夹、报纸随意性地翻翻,或者是上

网浏览下,经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先能达意后求传神。精练隽永的小标题可以起到醒目

提神之功效。然而大拙至美、大道至简。美食大家汪曾祺说

故事:“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做一个

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

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读到此节,心向往之。中华饮食文

3

化源远流长,席间各位也是见多识广,王世襄能用最简单、最

常见的食材独领风骚,平淡之中更显厨神本色。时下,从中央

到地方都提倡短、实、新的文风,鼓励讲大白话、大实话、

乡土话,走的是平实、直白、传神的群众路线,这对我们公

文写作,特别是标题制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的拟稿

者喜欢采取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来拟写标题,这个要做到贴

切、自然、生动并不容易,是对生活阅历、思维联想和文字

驾驭能力的综合考验。比如,我们经常接触的打补丁、格式

化、快捷键、重装、拷贝、备份等电脑专业词语,这些可以

用到谈学习和修养文章里吗?比如,田径场的赛跑,起跑、

提速、跨栏、接力、冲刺,这些词语可以用来谈产业发

展吗?比如,曲艺节目常用的吹、拉、弹、唱,这些词语

可以用来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吗? 还有,身体部位、工艺

流程、农民耕种、交通驾驶等等各个领域、各项事物都可以

尽情联想发挥,关键是要想得到、用得巧、描得像、扣得紧,

不要让人感觉生搬硬套、以文害意。

写文章的小标题(二)

标题是文章主旨和读者认知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提

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大小标题设计精巧新

颖,能有效增加文章的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文章小标题的

4

拟写,最考验文秘人员的文字功底和学识厚度。那么,如何

才能提炼出符合文章主旨、准确简明,既有思想高度,又有

理论厚度,兼顾形式美和内容实的小标题呢?笔者认为,小

标题和总标题一样,根据文章内容不同,拟写手法千变万化,

要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那是不现实的。

笔者仅从个人写作实践出发,大致总结为四先四后,以期

抛砖引玉。

讲座录音:

4 B0 r4 Q7 y2 m% J- e0 v6 v一、先明意图后谋设

计。标题服务内容,内容体现意图。在构思框架、设计标题

时,首先要考虑这篇文章要用在什么地方,主要讲什么内容,

要达到什么效果?比如,用于领导会议讲话,标题设计要凝

练有力、通俗易懂;用于对上汇报、对外交流,标题设计要凸

显亮点、体现特色;用于演讲致辞,标题设计要合时应景、

有感而发; 用于报刊发表,标题设计要注重文采、平实达意;

用于信息简报,标题设计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等等。当

然,这些仅是相对而言,在写作实践中,拟稿者要独立思考、

灵活运用。

二、先按套路后添新意。往大的方向讲,设计大小标

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谋篇布局、形成提纲的过程。比如,工

作会议领导讲话稿有通用模板,一般划分为提高思想认识、

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三大部分,这个已是约定俗

5

成的套路,不必刻意追求什么伟创新,只需在层次安排、

观点提炼、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微创新即可。再比如,讲

党建,离不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

内容。讲经济,离不开项目、园区、实体、产业、市场、软

硬环境等内容。拟稿者在熟悉工作、了解情况、掌握素材的

基础上,接到一项写作任务后,应立即能够在脑子里形成一

个立体模型,从相关的人与事,前与后,上与下,虚与实,

点与面,长与短,新与旧,左与右,宏观与微观,专业与综

合,深入与表现等角度进行充分联想、广泛拓展。然后根据

文稿要求、素材内容,再对写作提纲中标题进行推敲琢磨,

设计出富有新意、恰到好处的大小标题,切莫在列提纲时就

在标题上费尽心思。就是说,秀外必先慧中,先拟出中规中

矩、具有可塑性的” I$ H& _8 X6 l6 S4 e“粗胚再来想办法

雕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本帖隐藏的内容

三、先有灵感后图整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标题

制作的灵感从哪里来?首先,从素材内容来,从上下文中找

出事物规律性、思想闪光点提炼出小标题。其次,从平时积

累来,受相关会议讲话、文件、新闻及文论、古诗词、名言

警句中的一字一词一句得到启发。第三,从交流探讨来,领

导的片言只语、座谈讨论的发言,甚至是QQ群里的聊天,

经别人稍加提点,可能立即触发灵感。笔者接到大任务时,

6

比较喜欢卧思,就是晚上睡前在床上胡思乱想,往往在半

睡半醒之间,灵感从梦中闯进来,进而生发拓展,一组标题

基本成型。于是,赶紧爬起来,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有时

是顺手拿起笔记本、文件夹、报纸随意性地翻翻,或者是上

网浏览下,经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 H/ ~6 i4 a9 B- C3 w’ I4 i四、先能达意后求传神。精练隽

永的小标题可以起到醒目提神之功效。然而大拙至美、大道

至简。美食大家汪曾祺说故事:“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

,规定每人备料做一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

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读到此

,心向往之。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席间各位也是见多识

广,王世襄能用最简单、最常见的食材独领风骚,平淡之中更

显厨神本色。时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倡短、实、新的文

风,鼓励讲大白话、大实话、乡土话,走的是平实、直白、

传神的群众路线,这对我们公文写作,特别是标题制作提出

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的拟稿者喜欢采取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来拟写标题,这个要做到贴切、自然、生动并不容易,是对

生活阅历、思维联想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考验。比如,我

们经常接触的打补丁、格式化、快捷键、重装、拷贝、备份

等电脑专业词语,这些可以用到谈学习和修养文章里吗?比

如,田径场的赛跑,起跑、提速、跨栏、接力、冲刺,这些

词语可以用来谈产业发展吗?比如,曲艺节目常用的吹、拉、

7

弹、唱,这些词语可以用来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吗? 还有,

身体部位、工艺流程、农民耕种、交通驾驶等等各个领域、

各项事物都可以尽情联想发挥,关键是要想得到、用得巧、

描得像、扣得紧,不要让人感觉生搬硬套、以文害意。作者:

老猫 本文根据文稿修改演播室讲稿整理,发表于《应用写

作》2015年第3

写文章的小标题(三)

拟写文章小标题贵在四先四后

标题是文章主旨和读者认知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提

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大小标题设计精巧新

颖,能有效增加文章的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文章小标题的

拟写,最考验文秘人员的文字功底和学识厚度。那么,如何

才能提炼出符合文章主旨、准确简明,既有思想高度,又有

理论厚度,兼顾形式美和内容实的小标题呢?笔者认为,小

标题和总标题一样,根据文章内容不同,拟写手法千变万化,

要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那是不现实的。

笔者仅从个人写作实践出发,大致总结为四先四后,以期

抛砖引玉。

8

一、先明意图后谋设计。标题服务内容,内容体现意图。

在构思框架、设计标题时,首先要考虑这篇文章要用在什么

地方,主要讲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效果?比如,用于领导

会议讲话,标题设计要凝练有力、通俗易懂;用于对上汇报、

对外交流,标题设计要凸显亮点、体现特色;用于演讲致辞,

标题设计要合时应景、有感而发; 用于报刊发表,标题设计

要注重文采、平实达意;用于信息简报,标题设计要生动活泼、

个性鲜明,等等。当然,这些仅是相对而言,在写作实践中,

拟稿者要独立思考、灵活运用。

二、先按套路后添新意。往大的方向讲,设计大小标题的

过程,其实也是谋篇布局、形成提纲的过程。比如,工作会

议领导讲话稿有通用模板,一般划分为提高思想认识、突

出工作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三大部分,这个已是约定俗成

的套路,不必刻意追求什么伟创新,只需在层次安排、观

点提炼、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微创新

可。再比如,讲党建,离不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制度建设等内容。讲经济,离不开项目、园区、实体、

产业、市场、软硬环境等内容。拟稿者在熟悉工作、了解情

况、掌握素材的基础上,接到一项写作任务后,应立即能够

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立体模型,从相关的人与事,前与后,上

与下,虚与实,点与面,长与短,新与旧,左与右,宏观与

微观,专业与综合,深入与表现等角度进行充分联想、广泛

9

拓展。然后根据文稿要求、素材内容,再对写作提纲中标题

进行推敲琢磨,设计出富有新意、恰到好处的大小标题,切

莫在列提纲时就在标题上费尽心思。就是说,秀外必先慧中,

先拟出中规中矩、具有可塑性的 粗胚,再来想办法雕琢

成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三、先有灵感后图整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标题

制作的灵感从哪里来?首先,从素材内容来,从上下文中找

出事物规律性、思想闪光点提炼出小标题。其次,从平时积

累来,受相关会议讲话、文件、新闻及文论、古诗词、名言

警句中的一字一词一句得到启发。第三,从交流探讨来,领

导的片言只语、座谈讨论的发言,甚至是QQ群里的聊天,

经别人稍加提点,可能立即触发灵感。笔者接到大任务时,

比较喜欢卧思,就是晚上睡前在床上胡思乱想,往往在半

睡半醒之间,灵感从梦中闯进来,进而生发拓展,一组标题

基本成型。于是,赶紧爬起来,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有时

是顺手拿起笔记本、文件夹、报纸随意性地翻翻,或者是上

网浏览下,经常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先能达意后求传神。精练隽永的小标题可以起到醒目

提神之功效。然而大拙至美、大道至简。美食大家汪曾祺说

故事:“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做一个

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

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

10

读到此节,心向往之。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席间各位也是

见多识广,王世襄能用最简单、最常见的食材独领风骚,平淡

之中更显厨神本色。时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倡短、实、

的文风,鼓励讲大白话、大实话、乡土话,走的是平实、

直白、传神的群众路线,这对我们公文写作,特别是标题制

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有的拟稿者喜欢采取打比方的修

辞手法来拟写标题,这个要做到贴切、自然、生动并不容易,

是对生活阅历、思维联想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考验。比如,

我们经常接触的打补丁、格式化、快捷键、重装、拷贝、备

份等电脑专业词语,这些可以用到谈学习和修养文章里吗?

比如,田径场的赛跑,起跑、提速、跨栏、接力、冲刺,这

些词语可以用来谈产业发展吗?比如,曲艺节目常用的吹、

拉、弹、唱,这些词语可以用来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吗?

有,身体部位、工艺流程、农民耕种、交通驾驶等等各个领

域、各项事物都可以尽情联想发挥,关键是要想得到、用得

巧、描得像、扣得紧,不要让人感觉生搬硬套、以文害意。

写文章的小标题(四)

专论

而发;用于报刊发表,标题设计要注重文采、平实达意;

用于信息简报,标题设计要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等等。当

11

然,这些仅是相对而言,在写作实践中,拟稿者要独立思考、

灵活运用。

二、先按套路后添新意。往大的方向讲,设计大小标题的

过程,其实也是谋篇布局、形成提纲的过程。比如,工作会

议领导讲话稿有通用模板,一般划分为提高思想认识、突

出工作

写文章小标题

贵在﹃四先四后﹄

重点、加强组织领导三大部分,这个已是约定俗成的套路,

不必刻意追求什么伟创新,只需在层次安排、观点提炼、

句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微创新即可。再比如,讲党建,离不

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内容。讲经

济,离不开项目、园区、实体、产业、市场、软硬环境等内

容。拟稿者在熟悉工作、了解情况、掌握素材的基础上,接

到一项写作任务后,应立即能够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立体模

型,从相关的人与事,前与后,上与下,虚与实,点与面,

长与短,新与旧,左与右,宏观与微观,专业与综合,深入

与表现等角度进行充分联想、广泛拓展。然后根据文稿要求、

素材内容,再对写作提纲中标题进行推敲琢磨,设计出富有

新意、恰到好处的大小标题,切莫在列提纲时就在标题上费

尽心思。就是说,秀外必先慧中,先拟出中规中矩、具有可

12

塑性的粗胚,再来想办法雕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品

三、先有灵感后图整合。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标题

制作的灵感从哪里来?首先,从素材内容来。从上下文中找

出事物规律性、思想闪光点,提炼出小标题。其次,从平时

积累来。受到相关会议讲话、文件、新闻及文论、古诗词、

名言警句中的一字一词一句的启发。第三,从交流探讨来。

领导的片言只语、座谈讨论的发言,甚至是QQ群里的聊天,

经别人稍加提点,可能立即触发灵感。笔者接到大任务时,

比较喜欢卧思,就是晚上睡前在床上胡思乱想,往往在半

睡半醒之间,灵感从梦中闯进来,进而生发拓展,一组标题

基本成型。于是,赶紧爬起来,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有时

是顺手拿起笔记本、文件夹、报纸随意性地翻翻,或者是上

标题是文章主旨和读者认知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提

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大小标题设计精巧新

颖,能有效增加文章的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文章小标题的

拟写,最考验文秘人员的文字功底和学识厚度。那么,如何

才能提炼出符合文章主旨、准确简明,既有思想高度,又有

理论厚度,兼顾形式美和内容实的小标题呢?笔者认为,小

标题和总标题一样,根据文章内容不同,拟写手法千变万化,

要制定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那是不现实的。

笔者仅从个人写作实践出发,大致总结为四先四后,以期

抛砖引玉。

13

一、先明意图后谋设计。标题服务内容,内容体现意图。

在构思框架、设计标题时,首先要考虑这篇文章要用在什么

地方,主要讲什么内容,要达到什么效果?比如,用于领导

会议讲话,标题设计要凝练有力、通俗易懂;用于对上汇报、

对外交流,标题设计要凸显亮点、体现特色;用于演讲致辞,

标题设计要合时应景、有感

首龙

7

基础理论

草、修改定稿,在这一整套的过程中,有一些窍

用公文写作的几个窍门

门需要掌握好。

第一,要善于揣摩领导的意图。因为公文写作是一种指令

听和记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领导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在这三

个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消化。消化的方法大体有三种:一是

站在全局上去理解。领导交付的任务不可能讲得很细致,很

全面,大都是要点式的。但领导思考问题的视角,往往都是

从全局上去考虑的。所以,我们在理解时,也要善于站在领

导的高度,从全局上去思考、去发挥,把领导所讲的意思放

大、扩展得很完整。二是结合上情下情去理解。上情

和下情,是领导平时关注的两个基本方面,也是他们提出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首先只有把上情、下情听透了,

理解写标题,这个要做到贴切、自然、生动并不容易,是对

生活阅历、思维联想和文字驾驭能力的综合考验。比如,我

们经常接触的打补丁、格式化、快捷键、重装、拷贝、备份

等电脑专业词语,这些可以用到谈学习和修养文章里吗?比

如,田径场的赛跑、起跑、提速、跨栏、接力、冲刺,这些

词语可以用来谈产业发展吗?比如,曲艺节目常用的吹、拉、

弹、唱,这些词语可以用来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吗?还有,

一般来讲,一个材料从拟制到完成,大体经过这样五个过程:

就是受领任务、查阅资料、研究路子、拟制起经常也会有意

想不到的收获。网浏览下,

四、先能达意后求传神。精练隽永的小标题可以起到醒目

提神之功效。然而大拙至美、大道至简。美食大家汪曾祺说

故事:有一次有几个朋友在一家会餐,规定每人备料做一

个菜。王世襄来了,提了一捆葱。他做了一个菜———焖葱,

结果把所有的菜全压下去了。读到此节,心向往之。中华

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席间各位也是见多识广,王世襄能用最

简单、最常见的食材独领风骚,平淡之中更显厨神本色。时

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倡短、实、新的文风,鼓励讲大白

话、大实话、乡土话,走的是平实、直白、传神的群众路线,

这对我们公文写作,特别是标题制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

求。有的拟稿者喜欢采取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来拟

沈强

编辑:董宇

8

写文章的小标题(五)

朋友们,当你看完此段文章后,你还会觉得写文章很神秘

吗?其实,写文章一点也不神秘,写文章并不难,只是你还

16

没有入门而已。

三、怎样写文章(从何处着手)

不少人在动手写文章时,总是愁于无从下手。没提笔前,

总觉得有好多话要说,有好多东西可写,可一旦坐在桌前,

却又不知该怎样写了,颇有老虎吃刺猬——不知从哪里下口

之感。

其实,这是每个初学写作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我就有如

此经历:躺在床上、闲坐着或在走路时,觉得灵感来了,有

话可说了,就忙坐在桌前,摊开稿子,提起笔去写时,却又

不知该从不放哪里下手了。硬着头皮去写吧,可开了无数个

头,都觉得和想的不一样,怎么也办不到我手写我心。一

个晚上,撕掉的稿纸就有十几页,最后落得个无功而返,一

段文字都没写出来。

这就是没有解决从何处着手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我就先从写文章从何处着手说起。初学写

文章(这里所说的文章,系指泛文章,不包括专业性很强的

应用文体),无非就是从记人和记事的文章练起,只要熟练

掌握了记人记事文章的写作,你就进可以攻——向文学创作

方面努力;退可以守——自如地进行一般文章(诸如机关应

用文体、新闻作品)的写作了。

而记人文章的写作,只需记住四个字——记人写事——

17

足可以解决无从下手的问题了。你要写人,无非就是要写他

都做了哪些值得写的事,一个平淡无奇,没有任何值得一提

的事,你还会去写这个人吗?写人,就是要集中写他一组与

众不同的事例。一组活生生的具体事例一摆,就使这个人就

站起来了。写具体事,比你去空洞的喊上一百句这个人实

在是太好(坏)了!真让人感动(愤恨)要有说服力多了。

同理,记事的文章也只需记住四个字——记事写人——

可以了。你要生动地记述一件事、一个场面,只去空洞地说

啊!真感人(激烈)呀,那是不够的,别人是不会无故地

受你的感染而随着你去激动的。而要准确地传达你的所见、

所闻,让读者也和你产生共振,你就必须描写一组人的活动,

细致入微地写出在这件事、这个场面中他们是怎样做的。这

一组人写活了,你所要记述的事、场面自然就生动地展现在

人们面前了。

只要记住这八个字(记人写事、记事写人),你就可以解决

了写文章从何入手的问题。此时,你还觉得写文章很难吗?

四、文章的结构

文章和人颇多相似之处,人有头颅、躯体、四肢,文章也

有开头、主体、结尾。人四肢不全就是残疾,文章的这三点

不全,就让人觉得不够完整。

先说文章的开头。人们谈论起文章的开头,都喜欢用凤头

18

来比喻,这个比喻是很贴切的。传说中的凤凰是很大的(大

抵就和孔雀差不多吧),可是它的头并不大,但很有神。文

章的开头也应如此,只须用三言五语,十几或几十个字破题

即可,无须去罗里罗嗦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只能引起读

者的反感。若是给报刊投稿,一个索然无味的开头,就足以

让编辑将你的稿子枪毙

再说文章的主体。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此。

文章的主体部分,内容要丰富,要有足够的容量。不管写人,

还是写事,没有足以让人信服的事例是不行的。所以,人们

提到文章的主体时,总是以猪肚来形容。我们都见过猪,

你看,猪的主要部分不全在肚子上吗?这个比喻确实是太形

象了!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就要多在这一部分下功夫。

最后再说文章的结尾。人们在谈到文章好的结尾时,喜欢

称之为虎尾。虎尾虽不大,但非常有力,据说虎尾就是它

捕食猎物的一个主要工具。一个好的结尾,戛然而止,会让

人觉得意犹未尽、余味无穷。

五、材料和结构

文章的材料与结构(此结构非彼结构,彼结构讲的是文章

的整体样式,此结构讲的是如何组织材料),是写好文章的

要素,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只是,不少讲写作的文章说

得比较含糊。我之所以将其单列出来叙述,就是要以最简单

19

明了的方式,让朋友们一看便懂,且记之不忘。

先说材料问题。材料就是组成文章内容的素材,人们平时

所说的有生活,即是指该人有生活经历、阅历,掌握了一

定的素材。所掌握的东西越多,写出的文章就越生动。在

掌握了一定的素材后,在写文章时,就存在了一个选材

问题,即要选择对突出主题有用的材料。所有使用的材料,

都是为突出主题服务的。除此之外,都要毫不吝惜地将其舍

弃。

再说结构问题。这里所说的结构,讲的是如何结构、也即

如何布局文章。结构即按照预想的文章蓝图,去组织材料,

使写成的文章符合最初的构思。比如盖房子,现有的材料不

同,就要去设计不同的房子样式。你现有的材料是砖、瓦、

梁、檁、椽子,那你最好就盖成瓦房;而你现有的材料是钢

筋、水泥,那你就应建成楼房。总之,写文章之前就要做到

心中有数,不能写前无从下手(不知咋写),写中胡乱出手

(抓住什么是什么),那写出的文章就必然会拿不出手。

六、几点题外话

懂得了以上几点,写文章基本上就算入门了,起码知道了

文章是怎么回事、什么样子,从何处着手写文章,如何根据

材料去结构文章。但要把文章写好,只有这些还不够,还要

1、除了多读书之外,还要多看一些工具书,通过读书、查

找工具书,增大自己所掌握的词汇量。高尔基就曾经说过,

谁掌握的词汇量越大,谁写出的文章就越生动。在掌握词汇

方面,我就有过切身的体会,在野外工作时,我就通读过《新

华字典》《汉语成语小词典》。这办法虽笨,但通读之后,

自己就感觉到大不一样,觉得一下子就增加了好多知识。除

此之外,我还坚持手边不离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辞

源》《辞海》《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等应有尽有,每

逢吃不准的字、词,就查阅工具书。在遣词造句方面,力求

准确,决不含糊其辞、张冠李戴。

2除多读有定评的名著外,也要看一些自己所熟悉的人的

作品,看他是如何去写你也所熟悉的人和事的。看后再想想,

若让你写,你会怎样去写?自己所熟悉的人的作品,肯定不

如名著,但看看这样的作品,可能更便于你的学习。因为你

和那些著名的作家够不上嘴,但你却可以和你所熟悉的作者

进行交流,向他请教,甚至可以请他为你改稿。在他的言传

身教下,你可能很快就掌握了写作技巧,进而成为一个文章

高手。

3、多写、多练笔。写作,就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一样,是一

项实践性特别强的工作。如果只看不写,势必会造成眼高手

低,只觉得别人的作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之处,可自己下手

去写,却连那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只有大胆地去写,写出

21

后大胆地请人去改,然后自己再改,这样折腾几遍之后,一

篇文章就会沾边儿。而照此处理,能够折腾出几十篇文章

后,你还发愁不会写文章吗?

后记:经过一天的敲击键盘,总算是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了。

在写作此文的过程中,除了引用鲁迅、曹丕、刘勰的话时,

查了一下原著外,其余文字均属随意拈来,所以难免有不够

严谨之处。好在此文只是拿来和朋友们探讨,有不当之处,

还望批评指出。

22


本文发布于:2023-10-31 16:2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30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文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