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着读书笔记六篇
名着本身就是文化的瑰宝,读这种书是一种享受,记下读书心得才能方便我们理解这本
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名着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名着读书笔记1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
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
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
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
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
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一
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
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
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
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
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
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名着读书笔记2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
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
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
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
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
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
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
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
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
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
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
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
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
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名着读书笔记3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
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
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
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
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
人犯”,并被判处绞刑。
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
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
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
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
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
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
己的一切。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
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
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
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
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
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
名着读书笔记4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
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
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文章中孩子们所表现的更多的是闪光
的美德,这正是小说极力颂扬的地方。小说记录了长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启示,附在日记后
面还以第二人称写了他们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主要写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写出爱的无私。这本书是用爱塑造人,引
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爱祖国,爱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与苦
难。
在我们的时代里,爱心,也许是最衰落的时候。一点爱心都没有的时段。一些乞丐在路
旁,有的会不搭不理的,甚至有的歧视这些乞丐。爱就像空气,虽然天天都在我们身边,但
经常被我们忽略。《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快乐,可爱的少年。他们的身份各不相同,
有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有出身于贫穷家庭的,但他们互相尊敬,互相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却
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爱,有无数
种方式。汶川、清树大地震,都不是靠着世界人民的爱才恢复的吗。所以我们需要的就是让
自己献出自己的那一份爱心。
总结,社会也需求全体的力量,但是更需要各自的那份心意,先出的那份爱。让我们深
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共起,一起乘上爱的小舟。
看了这篇感人的文章,我想,如果所有人都像安利柯妈妈一样,世界将多么美好!啊,同学
们,行动起来吧,向安利柯妈妈学习,学习她的善良,学习她为别人着想的精神!用爱环绕
整个社会!
名着读书笔记5 记得小时候就常听老师和父母这样告诉我:从前有一个会讲故事的
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写完作业后,终于有时间看完了这本《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那些性格各异,喜好不同的飞禽走兽加以描绘,用
来比喻形形色色的人,并通过它们揭示人间的真伪、善恶与美丑。在这么多篇寓言里,我最
喜欢的是《看见狮子的狐狸》,讲的是有只狐狸从来没有见过狮子。有一天,它们终于遇上
了。头一回见到这威武雄壮的庞然大物,狐狸可吓得要命,抱头鼠窜落荒而去。可巧它们又
相遇了,虽然是第二次相会,狐狸的心里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了。等
到第三次相见时,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啰哈啰地跟狮子闲聊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一下子就说出这个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了想,觉得狐狸所代
表的人物很像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十分胆小,一上讲台就会两腿发软,四肢发抖,舌
头发麻;三年级时,敢在台下发言了,但在台上仍然不敢说话;四年级时,我在台上口吐莲
花,神态自若,赢得大家阵阵掌声;五年级时还得了个“英语口语比赛”一等奖。这说明当我
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面对并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篇《苍蝇》的寓言:一只苍蝇掉进了汤锅里,就要被淹死了。他对自己说:“好
哇,我已经吃饱了,喝足了,还洗了个澡,我死而无憾了。”苍蝇的话充分体现了它的自嘲
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且无法避免的时候,也可以试着慢慢适应环境,
融入环境。
《伊索寓言》把一个个深奥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浅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古希腊,《伊
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的尺度。当时着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写过这样一句
台词:“你连伊索寓言也没有熟读,可见你是多么无知的懒散。”这真是本好书。
名着读书笔记6 《朝花夕拾》中那几篇描写人的文章,我是比较喜欢的。首先,这
些文章的内容比较吸引我——因为我喜欢看到各色各样的人,再加上鲁迅那种轻松而生动的
语言,读着读着,你仿佛就可以看到那个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样。
比如《阿长与山海经》,描写的是鲁迅家的保姆阿长。文章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
的旧时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有人比喻这篇文章是鲁迅从记忆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异常
鲜美的“朝花”。的确,对于这个妇女,鲁迅不但没有避讳写出她的美与丑,反而是怀着真挚
的感情怀念她的一切。不论鲁迅对她是佩服、厌烦、喜欢或是讨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
感情。而且我还发现,这个“长妈妈”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旧中国的
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们的名字,都是已经被人遗忘了的,而外号也是随便起的。可
悲的人啊!
本文发布于:2023-10-28 16:43: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27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