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须多维聚焦

更新时间:2023-10-25 10:51: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25日发(作者:鱼又玄)

龙源期刊网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须多维聚焦

作者:毛惠康 吴伟昌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12

近年来,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已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热议的话题,到底是从文章学角度

还是从阐释学角度?从作者本位入手还是从文本本位入手?从形神关系切入,还是从

选材结构形象语言等角度切入?人们一时莫衷一是。为深入探讨这一问

题,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由高一备课组的两位教师各自独

立备课,执教老舍先生的散文《想北平》,研究散文教学如何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下面把这

次研究活动的过程和一些初步的想法作一阐述,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先概述一下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第一位老师在简介老舍的生平经历后,导入《想北

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标题的能否换成,初步感知作者对北平的深爱之情。接着让

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又是运用什么手法写的。最后让

学生选择有特色的语句进行品味,感知本文京味十足而又充满浓郁抒情味的语言特点。第二位

老师先从老舍的生平及写作背景满含激情地导入课文。接着整体把握文本:标题为什么不写成

写北平说北平?通过朗读讨论整体感知作者对北平的感情。然后围绕文本对话栏中的三

个旁批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明白老舍在比较中突出爱,在琐碎的日常事物中流

淌爱意的独特表达方式。教师再引入学生课前质疑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最后让学生朗读最令

自己感动的语句,品味情感,并用一两句话概括漂泊的旅人深沉的乡思。

下面作简单评述。第一位老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既有学

生的朗读,又有问题的探讨。但由于学生对这样一篇语言看似明白如话、感情直接明了的文

章,难以真正喜欢,教师又没能充分了解学情和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加上整体设计死死

捆住了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兴趣索然。第二位老师在教材的处理和教学

环节的设计上则比较成功,课文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题目的辨析达到了整

体感知文本的目的。然后围绕文本对话栏中的三个旁批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他人对话,突

破难点——在比较中突出爱,在近乎琐碎的日常事物中流淌爱意。特别可贵的是他能从学生的

学情出发,引入学生课前质疑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讨论热

烈,学习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由此可见,语文课文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多义性的课程资源,它给我们教师留有很大的开

发和重组空间。同一篇散文,在不同的教师的课堂上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是笔者认

为,一篇散文的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确定性,而合宜的教学内容必须多维聚焦才能确定。

.确定散文教学内容须立足学生的需求

《想北平》一文内容与老北京有关。学生对北京的风土人情都有一些了解,理解起来隔阂

并不大。而对于作者老舍先生,虽学过他的一些作品,但了解并不多;特别是由于写作年代久

龙源期刊网

远,学生不了解写作的背景情况。所以在学习文本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来帮

助学生理解文本。以上几位老师虽然都做了些补充,但还很不够。另外,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有些语文知识已经掌握得比较好的,只要点到为止,就不需要讲了,比如首尾呼应等。

所以,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时,不仅要体现自己的个性特长,还需正确处理个人爱好与学生

需求之间的关系。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

学生读不懂的,使他读懂;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即老师教的,就是学生不喜欢、读不

懂、读不好的地方。”[1]教师应尊重不同个体的学情差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

作适度取舍,使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像上面第二位老师

能引入学生课前质疑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教师尊重学

生学情而确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努力地学、主动地学,语文素养就容易得到提高。

.确定散文教学内容要依据散文的体式

不少老师觉得老舍先生的《想北平》的确是篇好文章,但是问他具体好在哪里,又往往说

不出。一个重要原因是《想北平》的文体与语言特点不是很明显,致使它的语文教学价值难以

确定。有学者把这类散文称作非典型散文”[2],初读这类文章,人们会觉得这类文章既缺乏一

种一以贯之、逐层推进的明确线索,又看不出文章里突出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结尾也没有

让人去体会其深刻的言外之意。从文体上看,想北平这类题目应该属于抒情散文,但是,它

又不是一般抒情散文,它的主旨太明了。要解读这类文章主旨较明确但形式不太鲜明的文章,

我们不妨用逆推法,即由文章的表达目的来推测表达手段,进而发现文章特点。作者要写一

篇怀念北平的文章,那么怎样来选材构思呢?老舍觉得很难,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平的种种

好处。于是,他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抛开一切华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描画心中

的北平。像北平这样历史悠久的都城,可写的地方很多,他却把笔伸向了最寻常人家的院子、

墙根,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北平,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中、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

作家,他要用这些舒缓而质朴的文字,表达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故土娴雅而热烈的情怀。至

此,《想北平》这篇文章的主旨、材料、语言,就统一到一起了。文章解读到这里,教学价值

也就找到了——老舍用京味儿浓郁、纯朴简洁却内蕴丰厚的语言和以小见大的手法,表达了

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

所以,教师对散文文本的解读,要依据散文体式的特性。如果散文教学不顾体式,一味采

整体感知重点段分析等文本解读方式,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散文的

体式是什么呢?郁达夫说过:现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

个性,比以往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3]具体到一篇特定

的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我们不妨参考王荣生教授提出的三条路径:一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

达和语法章法;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性化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所思所想及其独特的

情感认知。[4]当然,在选文功能相异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所变通,那就应再作相应的调整,

以便更加切合教学实际。

.确定散文教学内容还需紧扣语文课程目标


本文发布于:2023-10-25 10:5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22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老舍散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