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经典抒情散文推荐
老舍的散文,虽然自认是“草草成篇”,“非精心之作”,但却是从他
心窝里直接吐出来的声音,因此,更具真情,更能体现他的个性特征,更值
得认真进行研究。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老舍的经典抒情散文推荐,希望
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老舍的经典抒情散文推荐篇一:骆驼祥子
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
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他既年轻又有
力气,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
了一辆新车。这使他几乎激动得哭出来。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
过得越来越起劲。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
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
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有一天,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
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
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
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混出了军
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
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一次,祥子突然病倒
了,在一家小店里躺了3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
的关系,从此,他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以后,刻不容
缓地想去打扮打扮。他剃了头,换了衣服鞋子,吃了一顿饱饭,便进
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
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
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债;前清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
家妇女,跪过铁索;民国以后,开了这个车厂子。他在车租金比别人贵,
但拉他车的光棍可以住在这儿。
刘四爷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叫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虽
然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刘四爷很喜欢祥
子的勤快,虎妞更喜爱这个傻大个儿的憨厚可靠。祥子回到人和车厂
以后,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祥子把30元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希望
攒满后再买车。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一想起这事,他心中就觉
得发怵。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更加拼命地挣钱,
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祥子在杨先生家拉包月,受了气,只待了
四天就离开了杨家。
心事忡忡的祥子回到车厂已经是晚上11点多。刘四爷离开家走亲
戚去了。涂脂抹粉,带着几分媚态的虎妞看见祥子,忙招呼他到自己
的屋里去。桌上摆着酒菜。虎妞热情地劝祥子喝酒。三盅酒下肚,迷
迷糊糊的祥子突然觉得这时的虎妞真漂亮,不知怎地,便和她睡在一
起了。醒后的祥子感到疑惑、羞愧、难过,并且觉得有点危险。他决
的小雪,热闹中带出点阴森的气象,街上的人都急于回家去祭神。大
约9点,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一个侦探骑自行车尾随他们。
曹先生吩咐祥子把车拉到他好朋友左先生家,又叫祥子坐汽车回家把
太太少爷送出来。祥子刚到曹宅要按门铃时,便被那侦探抓住。原来
这侦探姓孙,是当初抓祥子的乱兵排长,他奉命跟踪得罪了教育当局
的曹先生。孙侦探告诉祥子说,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
臭虫,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把他所有的钱都拿走了。祥子第二
次买车的希望成了泡景,他带着哭音说:“我招谁惹谁了?!”
不久,曹先生一家离开了北平。第二天祥子只得回到人和车厂。
虎妞看见祥子回来,非常高兴。刘四爷的生日很热闹,但他想到自己
没有儿子,心里不痛快。加上收的寿礼不多,他指桑骂槐,把不满倾
泻在祥子和虎妞身上。他不愿把女儿嫁给一个臭拉车的。更害怕祥子
这场大病不仅使他的体力消耗过大,而且虎妞手中的钱也用完了。为
了生活,祥子硬撑着去拉车。虎妞的产期到了,由于她年岁大、不爱
活动、爱吃零食,胎儿过大,难产死去。为了给虎妞办丧事,祥子逼
迫卖掉了车,这样,他到城里来几年的努力全部落了空。
老舍的经典抒情散文推荐篇二: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
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
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
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
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
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
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
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
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老舍的经典抒情散文推荐篇三: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
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
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
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
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
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
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
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
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
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
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
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
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卖麦芽糖与
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
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
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
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
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
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
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
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
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
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
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
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
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
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
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
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
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
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
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
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
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
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
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本文发布于:2023-10-25 07:1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22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