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经典散文(通用12篇)

更新时间:2023-10-25 07:09:2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25日发(作者:缪佚)

老舍的经典散文(通用12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

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什

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舍的经典

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舍的经典散文 1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

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

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

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

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

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

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

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

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

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

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

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

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

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老舍的经典散文 2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

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老舍的经典散文 3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

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

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

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

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老舍的经典散文 4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

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大家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

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

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

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

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

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

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

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

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

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卖麦芽糖与

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

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

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

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

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

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

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

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

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

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

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

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

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大家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

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

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

《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

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

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

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

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

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

会里,女大家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里照样

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里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

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

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

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

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

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

正月初八要给老大家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

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

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地过年,而不受那迷

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

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大家过年是托

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地过年。

老舍的经典散文 5

对于青岛的樱花,我久已听人讲究过;既然今年有看着的机会,

一定不去未免显着自己太别扭;虽然我经验过的对风景名胜和类似樱

花这路玩艺的失望使我并不十分热心。太阳刚给嫩树叶油上一层绿银

光,我就动身向公园走去,心里说:早点走,省得把看花的精神移到

起说什么,只就着舌头的便利又补上这么两下。

“你也来看花?”我笑着问。

“可就是,我也来看花!”他松了我的手。

“算了吧,跟我回家溜溜舌头去好不好?”我愿意听他瞎扯,所

以不管他怎样热心看花了。

“总得看一下,大老远来的;看一眼,我跟你回家,有工夫;今

天我们的头儿逛劳山去,我也放了自己一天的假。”他的眼向樱花那

边望了望,表示非去看看不可的样子。我只好陪他再走一遭了。他的

看花法和我的大不相同了。在他的眼中,每棵树都象人似的,有历史,

秘书长;我有件非秘书长不办的事情。“我见着了他,”我说,“跟

你告诉我的一点也不差:四棱子脑袋;牙和眼睛老预备着发笑唯恐笑

晚了;脸上的神气明明宣布着:我什么也记不住,只能陪你笑一

笑。”“是不是?”宋伯公有点得意他形容人的本事。“可是,对那

件事他怎么说?”

“他,他没办法。”

“什么?又没办法?这小子又要升官了!”宋伯公咬上嘴唇,象

是想着点什么。

“没办法就又要升官了?”我有点惊异。

“你看,我这儿不是想哪吗?”

我不敢再紧问了,他要说一件事就要说完全了,我必须忍耐的等

他想。虽然我的惊异使我想马上问他许多问题,可是我不敢开口;

“凭他那个神气,怎能当上秘书长?”这句最先来到嘴边上的,我也

咽下去。

我忍耐的等着他,好象避雨的时候渴望黑云裂开一点那样。不久

必能交上一个朋友。是的,我们必须先交代明白,在资本主义的社会

里,大家一天到晚为生活而奔忙,实在找不出闲工夫去交朋友;欧西

各国都是如此,英国并非例外。不过,即使我们承认这个,可是英国

人还有些特别的地方,使他们更难接近。一个法国人见着个生人,能

我真想不出,彼此不能交谈,怎能成为朋友。自然,也许有人说:

不常交谈,那么遇到有事需要彼此的帮忙,便丁对丁,卯对卯的

去办好了;彼此有了这样干脆了当的交涉与接触,也能成为朋友,不

是吗?是的,求人帮助是必不可免的事,就是在英国也是如是;不过

方,但是他不愿露出来;你对他也顶好这样。设若你准知道他要向灯,

你就顶好也先向灯,他自然会向火;他喜欢表示自己有独立的意见。

他的意见可老是意见,假若你说得有理,到办事的时候他会牺牲自己

的意见,而应怎么办就怎么办。你必须知道,他的态度虽是那么沉默

孤高,像有心事的老驴似的,可是他心中很能幽默一气。他不轻易向

人表示亲热,可也不轻易生气,到他说不过你的时候,他会以一笑了

之。这点幽默劲儿使英国人几乎成为可爱的了。他没火气,他不吹牛,

虽然他很自傲自尊。

所以,假若英国人成不了你的朋友,他们可是很好相处。他们该

办什么就办什么,不必你去套交情;他们不因私交而改变作事该有的

的,和当巡察的。他们虽然是农家,却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

妇女便也须下地作活。

对于姥姥家,我只知道上述的一点。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

不知道,因为他们早已去世。至于更远的族系与家史,就更不晓得;

穷人只能顾眼前的衣食,没有功夫谈论什么过去的光荣;“家谱”这

字眼,我在幼年就根本没有听说过。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

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

扣。

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

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

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

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

从这里,我学得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

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

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

性,也传给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

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

么也没看见,泪遮迷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

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她已入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

总免不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

情,老母含泪点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

为逆子。廿七岁,我上英国。为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

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

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

便说出来。

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

的感情的潮水。是什么力量使老舍的感情如此奔放的呢?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去探寻一下那神秘的力量吧!

一、母爱如海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危难当

头,老舍的母亲毫不畏惧,“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知其不可而

为之”的勇气,不正是无私母爱的折射吗?

在家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老舍

的母亲知道后却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

“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让老舍的母亲“作了半个月难”才筹齐的

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这默默忍受、乐于助

人的背后所闪耀着的,不都是老舍的母亲的爱的光芒吗?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话语也说得不多,老舍的老舍的母亲

就是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家庭,爱

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总之,老舍的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

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

二、老舍的母亲是师

“我”的老舍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并不识字,

但她却是“我的真正的教师”,对“我”进行了“生命的教育”,在

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等方面都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

继承了一种可贵的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从而成为

一位伟大的作家。

老舍之所以成为老舍,就是因为有老舍的母亲这位“真正的教

师”,正如老舍所写,“我之能长大成|人,是老舍的母亲的血汗灌养

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老舍的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

个女子累得喘不过气来。可是她于这些工作外,还得答复朋友的信,

读一两段圣经,和作些针线。

她这种勤苦忠诚,倒还不是我所佩服的。我真佩服她那点独立的

精神。她的哥开着面包房,到圣诞节才送给妹妹一块大鸡蛋糕!她决

不去求他的帮助,就是对那一块大鸡蛋糕,她也马上还礼,送给她哥

一点有用的小物件。当我快回国时去看她,她的背已很弯,发也有些

白的了。

补足他的,她是学经济的;他在补习学校演讲关于经济的问题,她就

给他预备稿子。

他的夫人告了。离婚案刚一提到法厅,补习学校便免了他的职。

这种案子在牛津与剑桥还是闹不得的!离婚案成立,他得到自由,但

须按月供给夫人一些钱。

是位博士。赶上我们在家,他便一边擦着玻璃,一边和我们讨论文学

与哲学。孔子的哲学,泰戈尔的诗,他都读过,不用说西方的作家了。

只提这么三位吧,在他们的身上使我感到工商资本主义的社会的

崩溃与罪恶。他们都有知识,有能力,可是被那个社会制度捆住了手,

使他们抓不到面包。成千论万的人是这样,而且有远不及他们三个的!

找个事情真比登天还难!

艾支顿一直闲了三年。我们那层楼的租约是三年为限。住满了,

房东要加租,我们就分离开,因为再找那样便宜,和恰好够三个人住

的房子,是大不容易的。虽然不在一块儿住了,可是还时常见面。艾

支顿只要手里有够看电影的钱,便立刻打电话请我去看电影。即使一

个礼拜,他的手中彻底的空空如也,他也会约我到家里去吃一顿饭。

自然,我去的时候也老给他们买些东西。这一点上,他不像普通的英

凭大花猫的高兴。大花猫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大花猫

一声也不出。

大花猫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大花猫又勇猛,不要说对付

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大花猫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

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大花猫的好玩具,耍个

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

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

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

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大花猫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大花猫。看大花猫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

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大花猫生气呢?

老舍的经典散文 11

说点别的吧!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

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

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

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

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

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

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的上来一串小泡;有

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

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的,有姿态的,摇动上来;

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

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新近为增加河水的水

量,又下了六根铁管,做成六个泉眼,水流得也很旺,但是我还是爱

济南的三大名胜,名字都起得好: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都

多么响亮好听!一听到“大明湖”这三个字,便联想到春一光 明媚和湖

光山色等等,而心中浮现出一幅美景来。事实上,可是,它既不大,

又不明,也不湖。

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

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水田不需要多么深的水,

所以水黑而不清;也不要急流,所以水定而无波。东一块莲,西一块

蒲,土坝挡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景,只见高高低低的

这些东西既都是水产,多少总带着些南国风味;在夏天,青菜挑子上

带着一束束的大白莲花出卖,在北方大概只有济南能这么“阔气”。

我写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

烧掉了。记得我描写过一段大明湖的秋景,词句全想不起来了,只记

得是什么什么秋。桑子中先生给我画过一张油画,也画的是大明湖之

秋,现在还在我的屋中挂着。我写的,他画的,都是大明湖,而且都


本文发布于:2023-10-25 07:09: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22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老舍散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