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工龄怎么计算

更新时间:2023-10-22 06:22:4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22日发(作者:邹忠)

连续⼯龄怎么计算

如果你上来就问我的⼯龄是多少,⽆任何意义。因为⼯龄主要分两种,⼀种是⼀般⼯龄,⼀种是连续⼯龄。在

不同情况下,需要看不同的⼯龄。

⼀般⼯龄也就是⼤多数⼈印象中的⼯龄,即参加⼯作、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般⼯龄越长,参保年限越长,

个⼈累计缴纳养⽼⾦年限越⾼,则退休后领到的基本养⽼⾦越⾼。⼀般⼯龄和养⽼⾦挂钩,计算⼀般⼯龄基本就是按

照缴纳社保的年限。

连续⼯龄这个与我们在某个企业或公司就职期间的福利待遇息息相关,⽐如带薪年休假、探亲假、计发解除合同

经济补偿⾦等。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连续⼯龄。

连续⼯龄更多的体现的是雇佣关系,从职⼯为企业⼯作开始,按理就应该随之计数。但是,就⽬前的情况来看,

有很多⽤⼈单位不与职⼯签订⽤⼯合同,那么,是不是就不计算⼯龄呢?并不是,职⼯只需要保存能够证明雇佣关系

的证据,⽐如⼯资单等,就可以在出现纠纷时维权。

⼀般⼯龄没什么可说的,只和退休后领取养⽼⾦相关,那还是⼏⼗年后的事,下⾯,我们重点解释连续⼯龄的计

算以及对员⼯福利的影响。

连续⼯龄具体怎样算?

体制内(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外有别,⼈尽皆知,在介绍连续⼯龄对两类职⼯的福利影响时,⼩编不得不

分成两种情况。下⾯所提到的⼯龄,均指连续⼯龄。

1、⼯龄影响⼯资(收⼊)

体制内:200671⽇开始实施的《公务员⼯资制度改⾰⽅案》,取消了⼯龄⼯资。但在现⾏国家机关、事业

单位的⼯资结构中,部分津贴、补贴会受⼯龄差异的影响。在各类职称评定中,⼀般都会对⼯作时间做出⼀定限制。

⽽职称评定⼜会间接影响到⼯资收⼊。

体制外:⼤多数民营企业并未将⼯资与⼯龄挂钩,⽽是秉承能者多劳,劳者多得的原则。有部分民营企业为增

强员⼯归属感,设⽴了⼯龄⼯资,设定⼯龄⼯资的企业⽬前是少数的。

2、⼯龄影响带薪年休假体制内的年假具体计算⽅法

累计⼯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20年的年休假15天。

体制外的⼀些民营企业在这点上要好⼀些,带薪年休假是强制性规定,适⽤于民营私营企业员⼯。上述法律规定

只是最低标准,各民营私营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调整。⽐如,⼩编在带薪年假这⼀项上,明显优于体制内员⼯:

⼊职第⼀年就有10天带薪年假和5天带薪病假。同样,如果有企业不遵守此项规定,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

⼰的合法权利。

不过,如果遇到的是那种险⾦⼀分不交、年假⼀天没有,你若敢提要求,明天让你⽴马⾛⼈的⿊⽼板的话,就

另当别论了。

上述两项福利待遇,体制内外有明显区别,接下来⼏点,体制内外并⽆明显差异。

3、⼯龄影响病假⼯资病假⼯资

很容易理解,⽣病不能上班,这个时候⽤⼈单位还是要照发⼯资,只不过⼯资⽐例会有所不同,⼯龄在这⾥⾯起

到了决定性的作⽤。

职⼯疾病或⾮因⼯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付疾病休假⼯资:连续休假超过6个⽉的,

由企业⽀付疾病救济费:看明⽩了吧,想想⾃⼰有没有吃过哑巴亏……

4、⼯龄影响医疗期医疗期

是指企业职⼯因患病或⾮因公负伤停⽌⼯作治病休息时,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谁还能没个病病灾灾的,但

是有病有灾肯定会影响⼯作,如果⽤⼈单位以此为借⼝和你解约怎么办?这个时候⼯龄就派上⽤场了。

请记好:依据⼀般⼯龄和连续⼯龄的长短,劳动者可以享受到三个⽉到⼆⼗四个⽉的医疗期。

5、⼯龄影响经济补偿⾦

经济补偿⾦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后,⽤⼈单位依法⼀次性⽀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说的简单点就是如

果⽤⼈单位提前解约,该赔付多少补偿⾦的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看你在该⽤⼈单位的连续⼯龄了。

不满六个⽉的,需向劳动者⽀付半个⽉⼯资的经济补偿;满六个⽉但不满⼀年的,补偿⼀个⽉⼯资;之后每满⼀年

额外⽀付⼀个⽉⼯资。

6、⼯龄影响出境定居离职费

凡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获准出境定居的在职职⼯,离职时原⼯作单位可发⼀次性的离职费,标准是:连续⼯

龄⼀年⾄⼗年的,每年⼯龄发⼀个⽉标准⼯资;连续⼯龄⼗年以上的,从第⼗⼀年起,每满⼀年⼯龄发给本⼈的⼀个半

⽉的标准⼯资;连续⼯龄不满⼀年的,按⼀个⽉计发,但离职费总额,不超过本⼈⼆⼗四个⽉标准⼯资。

7、⼯龄对部分劳动者的特殊保护

对在本单位连续⼯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5年的劳动者,⽤⼈单位不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

条、第四⼗⼀条规定的原因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所以,法律对于在本单位连续⼯作时间长,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

不⾜5年的这类相对就业能⼒较低的劳动者,予以了特殊保护。

有些⼤公司根据员⼯⼯龄推出了特殊保护,⽐如在本公司⼯作连续满⼗年,则可以签订终⾝劳动合同。

店铺温馨提⽰:

《民法典》⾃2021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

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其他问题# 点击这⼉#

⾏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店铺律师#


本文发布于:2023-10-22 06:2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87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