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老师读后感8篇
梅老师读后感篇1
拿到这本书,随手翻阅了一下,就被其中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展示吸引住了,
迫不及待的从第一章读起,内心完完全全被生本教育幸福地占据了。
且看 课堂上让学生主讲,作业让学生批阅,无论是抽考还是统考,学生成绩
稳居全镇第一。因为能调动学生,效果就好。努力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
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把课堂变成剧场,小
品、相声的舞台。语文课重在自读自悟,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大阅读。
真做不累,我是天天生本,每天快乐,享受生活。假做会很累。
说实话,读荆老师的文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几年前。那时,我们校也刮起
了一两年的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的课改风,而且是轰轰烈烈,小黑板,全组参
与展示,小组围坐,小组评价等等强制入课堂。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没有再进
行下去。再后来,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随心所欲起来。现在,有的课堂上,老
师讲解像郁郁葱葱的森林,唯恐哪里漏掉什么。我是个很笨的人,经常在各家
不同的教育观中有点迷失方向的头晕。再加上总是觉得任务多、课程紧,把课
堂当学生的舞台,充分让他们展示,一开始他们弄不好,浪费了不少时间,我
又没有耐性等待他们展示的成长,因此,本来还没有成熟地操作的我就丢掉了
原来的大胆放手。现在的课堂,不是主持,而是占完完全全的主导加示范,有
时候导的有些累。学生听课状态不佳时,我经常用强硬手段强制学生回到正常
的课堂状态,比如提问、罚站等,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是自发释放出来,
我憧憬荆老师的生本课堂,憧憬他们课堂上随心所欲的展示,憧憬学生上上
下下来来去去的自由,憧憬他们的积极主动。但我知道,课堂上的精彩呈现,
是因为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措施,如,预习措施、小组评价措施等。而所有
这些,是有根的,荆老师的生本教育之根是六心 爱心,创造心,平等心,细
心,耐心,关心。这才是教育的灵魂啊!
相信学生,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的力量,把生本教育的种子种在自己的灵魂
里,把生本课堂的种子里种在学生的心田里,相信,岁月能见证神奇!莫徘徊,
莫犹豫,大胆地走在生本课堂的课堂教学之路上,收获的将是课堂的异彩纷
呈,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梅老师读后感篇2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是杨红樱阿姨的力作,它讲述了师范女大学生“米
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聘为白果林小学六(3)班的班主任,从而发生了
一连串既温暖又幽默有趣的故事。
米兰刚到班级时,还不熟悉各个同学的情况,于是,她就去家访。六(3)班
有四个“坏小子”--肥猫、豆芽儿、米老鼠和兔八哥,他们组队叫做h4。米兰
先到豆芽儿家家访。豆芽儿的父母惊慌失措,因为豆芽儿以前在学校总要犯
错,每次老师来家访,不是教育家长,就是教育孩子。米兰知道豆芽儿虽然特
愿意引人注目,但他实际上是个非常自卑的孩子,因为他已经六年级了,但还
要尿床。这次老师去家访之前,还专门去一个古朴的小镇拜访一个神医,寻求
治疗尿床的秘方。米兰还特地把秘方的十二味药全部配齐了,交给豆芽儿的父
母。豆芽儿知道后,满脸通红,米兰为了不让他难堪,说自己小时候也尿床。
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却说得如此自然贴切,让豆芽儿感觉刹那间充满了幸
福。其实豆芽儿的父母都明白,这是老师的一个善意的谎言,老师用心良苦,
为的是让学生融入班级,让那些自卑的孩子重新找到自信。老师的爱打动了同
学们,从此他们慢慢地喜欢上了米兰老师,给她打了99。99分。
梅老师读后感篇3
杨红樱的书籍,除了众人皆知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她的校园小说系列
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比如这本《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就是我最爱看的一本。
第 2 页 共 8 页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融入了作家杨红樱对教育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什么样
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校长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否一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平等现
在,我感觉老师和学生根本不是平等的。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得做什么,根本
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是书中的米兰老师,却好像是学生们的大姐姐一般,做错
了事,向他们道歉,和他们一起玩耍 我多么希望也有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漂亮
老师来教我们啊。
这本书中,我认为最能体现米兰老师特点的,就是在通过试用期后的“死鱼
事件”中。教室里有一缸鱼,但最近却接二连三地死鱼。因为肥猫和其他三人
每天晚上都借来钥匙看鱼,而每天鱼都是在晚上死的,所以米兰把怀疑目标放
到了肥猫身上。通过调查,发现其实是鱼缸里的一条鱼在吃鱼,这才发现误会
了他们。于是,在一节语文课上,米兰当众向肥猫他们道歉,博得了同学们的
信任。在别的老师看来,这简直是疯子的做法:老师向学生道歉。但米兰无所
谓,米兰就是这样,敢作敢当。
这是一本好书,我推荐大家看一看。
寒假里,我读了《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
里的人物性格很独特,学生虽然很淘气,但是也很幽默,不过我还是最喜欢书
中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叫做米兰。米兰长得漂亮、性格直爽,同学们很喜欢她。我喜欢米
兰的教育理念,她倡导的是师生平等、快乐的教育。她可以在同学们打完架后
处理事情不请家长,在临近考试时组织同学们去郊外踏青,利用学校来警告家
长们督促孩子们复习的时间来开一个鼓励家长和孩子们的展览会,让他们找到
梅老师读后感篇4
今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能力
和知识关系失调。其中再一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后进生的问题不是在
知识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着问题,说到家,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
理解地阅读。这种建立在没有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就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自然也
不会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要想学以致用,得先从阅读开始。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呢?苏氏说:所谓流利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
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
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
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做到 “有理解
的阅读”。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我们语文课,“读”行天下, “读”
占鳌头,“读”是理解的基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
琅琅的。
很惭愧,我的语文课有时被要考核的知识点占去了一大半,课堂上的朗读有
时也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功利性太强,今后,还是我会把眼光放得长远一
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有理解地阅读”, 从而真正提高学
生的语文成绩,阅读才是一把最实用的“金钥匙”,让我们铭记“培养学以致
用的能力,从阅读开始”。
梅老师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在上课时,告诉我
们“猫猬兽”这种动物。考试了,我们全班都得了零分,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
这种动物。后来,我们上课都要随时提出疑问,是一种新的冒险。
首先,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位好老师,他并没有教学生往死里学,而是尝试
反驳,尝试改变,让学生知道独立思考是为了自己。难道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吗
做一个会尝试改变的人,因为尝试,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发现更多的问题。
当然,想做到,也没有那么简单。尝试各种东西,带着无限的好奇心,去探
索无限的可能。
小时候,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我理解了为什么要尝试。桌椅拉开了,我被分
到了后排,拿起试卷,耳边听见全班的呼叫声:“哇!出卷人怎么了,第一面顶
上写不用动笔,哈哈!”
我也惊呆了,封面却实实在在地写了:不用动笔!哎,谁会信呢都这年头了。
笑了笑,也叫了叫,全班安静了,开始埋头写试卷,只有我旁边的小可,一直
坐在那里不动。成绩出来了,那不动的小可居然拿了一百!而我们都是零分!老
师也说了,这是一次尝试。
不断、勇敢地尝试改变,是为了创造新的奇迹!
梅老师读后感篇6
按照学校教导处组织青年读书报告会的要求,我利用暑期阅读了李镇西《做
最好的老师》一书。本来很少读书的我,尽然也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还想多读
几遍。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这样说到:“从教20余年,我可以这样说,我一直在
不停地阅读,这已经成了我的生存方式之一——或者干脆说,“阅读欲”就是
我的“生存欲”!这种“阅读欲”源于自身的危机感。学问的功底,学识的功
底,使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李镇西老师无疑也给我指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
业水平的一条“捷径” 。《做最好的老师》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
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真诚与谦逊。阅读此书,我在激动、赞叹、折
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
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
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
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
是比昨天更机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
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李镇西老师强调自己和自
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
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
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
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
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
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向李镇西学习,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
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给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分鼓
励,为他的每一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
盏心灯;给犯了错的孩字一点宽容吧,让我们无私的爱来面对学生的错误,—
—因为,爱学生就等于爱自己。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在教育实践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师素质提升
的方法。读后,心里极不平静,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吗,他像一盏明灯,引导
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断探索!前行!
梅老师读后感篇7
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摘录一些精
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
来说当然也重要,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
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就应看学生的评价。
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
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
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
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
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梅老师读后感篇8
我读了《感恩老师》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特别的感动,故事的名字
叫《能给与就不贫穷》。
故事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教师节到了,有很多人都争先恐后的来给老师送
礼物,有的送鲜花,有的送贺卡,还有的送千纸鹤,只有一个小女孩在画纸上
画了一双鞋,手工很粗糙,剪的也七扭八歪,鞋上写着:“老师,这双写是给
您穿的。”字迹这样弯弯曲曲的,一看就是小女孩写的,教师节就这样慢慢结
束了。
一天,老师正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才明白那个女同学画一双鞋给他。因为别
幸福的!只有富有才能给予别人,能给予就不贫穷。”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要时刻要为他人着想,有一颗热情的心,只有帮
助别人,自己才是富有的。
第 8 页 共页 8
本文发布于:2023-10-20 09:4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6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