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登泰山观日出

更新时间:2023-10-19 15:10:3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0月19日发(作者:王家楫)

17 登泰山 观日出

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谈安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

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象,将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作用,从而感悟泰山、日出的特点。并能尝试着写几句。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 查找资料,了解泰山的绮丽风光。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课前两分钟演讲”——以“小导游”的形式简单介绍泰山。

播放泰山风景资料,请学生介绍有关泰山的知识。

2、揭示课题。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小导游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 出示课题:

17 登泰山观日出

说明:查找资料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交流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边播放泰山风光边向大家作介绍,让学生对泰山有一个初

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活泼的形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16节、79节)

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

2、讨论交流。板书:登泰山 (千辛万苦)

观日出 (壮美)

说明:充分开拓课文资源,以词句为重点,设计各种语言文字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选词用语的

能力。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别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

感受,对于加强学生选用恰当词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研读课文,品味词句

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6小节)——登泰山

1、指名读16小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作者分别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请学生快

速浏览课文,圈出有关词语。

2、小组讨论并填空。

时间 地点 景物

凌晨2时半 山脚下 整个泰山

4时半 中天门

天已微明 对松亭 山势、云海

石阶 710 南天门、日观峰

3、师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

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

4、指导学生默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

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特点以及“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1)高:

“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

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 担心

2)美:

山势美:“„„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

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象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

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板书:变幻莫

迫不及待

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描绘了云雾升腾缭绕、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险:

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

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

板书: 险峻

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找出的句子。

说明:把文体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理解结合起来,如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

有感性上的认识。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上语文课还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使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

表现内容的。

7、学习方法,训练说写

1)做小导游,带领大家登上泰山,向大家介绍泰山美丽的景色。

2)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说说依稀可见的泰山还会有哪些美丽的山势?美丽的云海还会

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尝试写几句比喻句。

说明: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特点渗透写作指导。在体会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后,在此处举

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之效。

8、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

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 (板书)

过渡: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去

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

学习第二部分内容(79小节)——观日出

1、观看日出音像资料。运用能力迁移,与学过的《火烧云》比较,掌握写作方法。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3、交流、板书。

观日出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4、用媒体图片演示,让学生复述“日出”过程,进一步感受其美丽与壮观。

5、配乐朗读比赛。

说明: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尤为重要。文本所展现的是日出的瑰丽景色,因此要让学生通过读来感

受文本的语言之美,要让课堂充满琅琅的书声。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并配合画面与音乐的渲染,学生

更能感受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和磅礴气势。

6、师小结: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

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

四、搜集诗句,拓展交流。

附板书: 17登泰山 观日出

观日出(壮美) 过了七八分钟 出现鱼肚白 不断扩大

险峻 被受鼓舞 一会儿 淡红色加深了

变幻莫测 迫不及待 一刹那 出现一道弧边 半圆 挣脱地面

雄伟 担心

登泰山 (千辛万苦)

关于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登泰山 观日出》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我”登泰山观日出的过程,描绘

了泰山的绮丽风光和泰山日出的壮观景象。

课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按“登泰山”和“观日出”分成;两部分:第一节到第六节,写了“我”

沿着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向上攀登,最后到达日观峰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

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七至第九节写了日出时的壮观景象,抓住整个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光亮

的变化过程和观看时的感受,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一气呵成,把云雾变化莫测以及天空颜色、光亮的变化,

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本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以时间推移、地点变换为主线,将登山的苦与乐和自然风光的

美妙与壮观紧密结合,写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

用精彩的语言、澎湃的热情传递美好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

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

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语文学习能

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文章所

表达的情感等。而相对语文学习能力的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

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文中出现的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已不陌生后,但实际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比喻用

得恰当、生动、优美,尚须多加点拨、练习。因此,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形式多样的说

写练习,以提高其整理材料、组织语言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积累“游览胜地、耽误、依稀可辩、层层叠叠、目不转睛、刺激、情不自禁“等

词语。通读全文,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五年级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学中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

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登泰山”和“观日出”两部分内容;了解作者抓景物特点、展开想

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观日出”部分详细介绍了日出的美丽与壮观景象,最后一节直抒胸

臆,将登高观日出时的感受完全表达了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采用“导游”的方式处理教材,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拓

展课外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一开始,我利用“课前两分钟演讲”,请一名“小导游”

向大家介绍泰山的情况,让孩子们对泰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学习课文作一个铺垫。接着,让学生在

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按课题进行分段并用一个词概括出对两部分内容的感受。这是孩子们对课文的

初步理解和感悟,让他们从整体上去认知内容。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写作技巧的积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

容时,我主要抓住研读和探究进行。在“登泰山”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划出表示时间、地点和感受的

词句。这不仅理清了课文思路,也让孩子们懂得了写作方法——写游记要抓住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

描写景物。并且体会到了作为游客的“我”见到这样的景色产生的感受和心情变化。对于这样写景的文

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没有很大的困难,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品词品句来体会云雾的变幻莫测,感受日

出的壮观美丽,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课堂上,我就让学生找一找文章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朗读,品味,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中欣赏美、享受美、体验美,在领略五

岳之尊的神秀壮丽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在“观日出”教学时,我

抓住日出时动态的变化,借助于媒体图片的展示,同时利用已学过的《火烧云》写作方法进行能力迁移,

并通过多形式的阅读与品味,让孩子们图文并茂、直观地去领略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与壮观景象。

另外,新课程开宗明义地要求教师充分开掘课文写作资源,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

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文本,设计了写作指导与训练。通过云雾片段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抓住

景物变化特征通过动态的描写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在学生深入比较句子后,我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

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学着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以积累写作技巧。这样,学生从观察中学会了写作,从写作中领会了方法,从而提高了表达能力,提高

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最后,在教学结束时,让孩子们把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古人赞美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旨在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搜集课外知识的本领,最终为学好语文培养兴趣。

关于训练材料

一、读课文后填空。

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 ),有的

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 )。

二、仿照课文第四小节的写法,展开丰富想象,用上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山势、云雾。

三、阅读,完成练习。

登泰山 观日出(节选)

此刻,天还是暗沉沉的,一片铁青。只听得廊中南腔北调,还有讲英语、日语的,真的是来自五湖

四海。想不到这泰山、这日出,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鱼肚白!快了!有经验的人提醒道。大家马上

安静下来,凝神注视着新一年的太阳即将出现的东方。人人在期盼,在迎候,在默默地呼唤。渐渐地,

东边天际出现了一道红线,又渐渐地扩展开去,忽而丹、忽而黄、忽而品红、忽而绛紫,各种色彩不停

地组合着、变幻着、流动着、荡漾着,衬以似蓝似白、斑斓点点的天穹,极尽渲染之能事。这时,我才

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瑰丽荣华,什么叫绚丽多姿。接着,红霞之下忽然露出一个弧形,刹那间变成半圆形,

用力,用力,一探再探,紧接着急速提升,终于一颗纯焰的圆颅跃出了地平线,凌驾云端,普照天宇。

也只有此时此刻,我真正领悟了什么叫光芒四射。群情亢奋,欢呼雀跃;太阳,你好!”“早安,祖国!”……

啊,倘若没有太阳,雄鸡如何唱白天下?大地如何芳草碧连天?这,就是日出的恩德及伟大之所在。

1、读以上片段,说说日出的过程。

日出的顺序依次是:

2、你能用比喻及排比的手法来说说日出是天空颜色的变化吗?

站在日观峰上观日出,


本文发布于:2023-10-19 15:1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5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