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
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
的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
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下面是店铺收
集整理的《腊八粥》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篇1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
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
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
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
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让我们借助沈从文和汪曾祺两位现代文学大家的作品,引领学生
走近“民俗”,感受“民俗”。
3——1腊八粥
教学目标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文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4.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
其乐融融。
教学重点
文中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腊八粥”的相关民俗。有条件的可以
找来沈从文《腊八粥》的全文,仔细阅读,对小说全文的大概内容先
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关资料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
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
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
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
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
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
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
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
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
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
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
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问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
艺副刊。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
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
文。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
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1981年
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设计方案一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腊八粥》,请一个同学来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请其他同学们认真在心里跟着读。
3.这篇文章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三、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八儿”。
2.“八儿”这个人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请默读圈画相关语句
3.学生圈画后汇报。
4.教师及时总结:
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
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四、总结升华
1.文章中有关腊八粥熬煮的描写也不可忽视。如第一自然段写的: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
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
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
里塞灌呢!”
2.学习作者语言的妙处。
3.当堂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腊八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
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
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
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
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
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
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
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
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查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 母亲
其乐融融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正确读写本单元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
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
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
融。
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师:上一课我们从《北京的春节中》了解到腊八这天,北京的家
家户户都要熬腊八粥。老舍先生笔下的腊八粥带着京味儿。今天我们
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写腊八粥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沈从文先生笔
下的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 沈从文 (解读“腊”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生字:腊 粥 腻 咽 匙 搅 稠 嘟 肿 熬 褐 缸 脏
2.自由读课文,思考:
(1)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2)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
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感情的?
3.介绍作者沈从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
料煮在锅里的状态?(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
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运用排
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腊八粥的香甜诱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围绕这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第2-17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思路来写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回答用一个词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等粥)
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
看粥)
3.精读感悟。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
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
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
部分。
4.盼粥。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
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
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
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
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
形容?(板书:迫不及待)
(3)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
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
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的分粥计划体现
了什么?(纯真可爱)
(1)“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2)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
样子的
(1)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
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2)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7.看粥。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
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
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
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喝粥)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腊八粥的美味,
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
的好处。 提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
的积累本上。
【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
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
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板书设计】
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
想 苦苦等待
猜 美 妙
看 惊 异
吃 十分美味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作为一个重点带领学
生重点品析。为了让学生体会更准确,我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
形式,以读促悟。课文的一个特点是详略得当,在教学时我也按照这
“等粥”时人物的急迫心情,我将这一部分分为四个小部分进行讲解,
这样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不足的是本课没有更多的调
动学生的自主性,在讲解生字书写方面不充分,这在以后要改进。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相关词语的含义,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2.整体感知课文,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内容主次。
3.聚焦文中的细节描写,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初步感受作
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抓住细节,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走进腊八
1.说说腊八节(展示思维导图)。
2.板书课题《腊八粥》
3.听写词语:腻腻的浓稠深褐搅和熬粥
4.出示第1自然段
思考: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
学生互动交流。
想象画面,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段话中哪个地方让你觉得特别有意思?”以这
个问题为抓手,让孩子去发现开篇的精彩之处,体会作家生动而细腻
的描写,初步感受其语言风格。】
板块二:梳理文脉,初识“八儿”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2.课文围绕八儿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板书:等粥喝粥)
第2至19自然段是写等粥;第20-21自然段是写喝粥。
引导学生质疑。
3.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想想八儿等粥时想了什么主意?试着补
充下面的情节图。
提问: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八儿?
【设计意图:“八儿”无疑是个可爱的孩子,心急而等不了“热
粥”的他一连着想了好几个主意。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这些情节
中认识“八儿”,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情节的展开来体现人物形象
的。】
板块三:聚焦细节,再识“八儿”
1.学习提示:自由读2至1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个细节读出来的?用笔勾画出来,再到小组
里和同伴说说。
2.交流预设:
(1)“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但他妈妈总是说
时候还早。”
(2)“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3)“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
(4)八儿分粥可是有窍门的,发现了吗?
(5)找一找2至11小节中描写粥的句子,划出来。联系上下文
读一读,想想这里对粥的描写还有什么用意?
3.小组里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正如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所说,“那一句话只有那
一个说法,稍加增减更动,便不是那么一回事”,作者笔下那一个细
微的眼神、一段有趣的对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那么地富有深意,
语言的精妙之处需要反复地品读,才能读出那个味儿来。】
板块四:补充资料,拓展留疑
1.出示句子:我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小城里,将近十五岁时方离开。
出门两年半回过那小城一次以后,直到现在为止,那城门我还没再进
去过。但那地方我是熟悉的。现在还有许多人生活在那个城市里,我
却常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的印象里。
2.沈从文的腊八粥里到底还有着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
【设计意图:每一个作家的心里都住着故乡,“乡土文学之父”
沈从文更是如此。那挥之不去的乡音,那软糯香甜的腊八粥,那一家
人其乐融融的场景……都是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腊八粥里还有着
什么不一样的味道呢?”最后提出这个问题,意在指引孩子课后进一
步去研读课文。】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
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
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
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圈画。
2、学生交流,“品尝”腊八粥的美味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如:“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
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
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
勺大勺朝口里塞灌呢!”
3、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一件什么事?
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
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
亲情,
【设计理念】
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
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
同情等感受。
三、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文中多处写到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情形,请你画出来
并作批注,体会他的心情。
【设计理念】
于永正老师说过:“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
②心理描写: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体会他焦急的
心情。
③“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
就吃两碗……”
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
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文中八儿的语言最为有趣,于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
4、情景再现,品读语言
①呈现文中三处对话,学生自由读
②片段一:师生合读片段二三:学生合作演读
【设计理念】
采用多种方式,以读促悟。描写、抒情课文,可“诵读欣赏”。
5、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
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6、八儿这么想吃粥,他吃到了吗?引出最后一段话。
7、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
情景。
【设计理念】
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延伸,加深感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描
tuòmò nónɡchóu ɡǔzhànɡ fèiténɡ tiántiánnìnì
( )( )( ) ( ) ( )
2、熟读课文
3、关于腊八粥,你有什么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作家沈从文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篇5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
统节日。(活动)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
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
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的却是中国人
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
生一起欣赏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板书:腊八粥沈从文(解读“腊”字)
二、听读录音,整体感知
1、检查自学效果(生字词)
糖唾沫浓矮亦胀
2、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家沈从文为我们讲了一
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文中的“八儿”对
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
的这种感情的?从文中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你还能感受到八儿是个
怎样的孩子?(播放录音,标清段落)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
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
人的其乐融融。(板书:煮腊八粥—盼—想—猜—看—吃腊八粥)
三、精读赏析,激发灵性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
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这是煮粥的基本原料,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老舍《北京的春节》)衬托
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抓住“甜甜的腻腻的”“合并拢”“叹气”“大碗大碗,大匙大
匙”“塞灌”等词分析。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过渡: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
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
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腊八粥
和想腊八粥这两段情节。
(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
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
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
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
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
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
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
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认字,说出带有生字的成语
2、 回顾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 2——19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板书)
二、精读感悟
过渡: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方
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
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 盼粥
(1) 默读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
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
体会到什么。
(2)学生汇报
①“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
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吗?
②“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
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
容?(板书迫不及待)
③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
朗读人物对话
④怎样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
也只能苦苦等待(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
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2、 想粥
(1)分角色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粥怎么
分?后来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理解八儿的讨价还价、得寸进
尺)
(2)“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3)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过渡: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
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这一部分
3、 猜粥
(1)男生齐读第十四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
子的
(2)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
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奇妙)
4、看粥
(1)师读第十六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
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
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十七自然段,
画出相关词语
(3)找出关键词和第十四自然段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4)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5)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三、回读赏评
1、吃了一枚大枣的八儿,总算暂时堵住了小馋嘴巴,请同学们再
通读课文,谈谈自己读了《腊八粥》之后的感受。
2、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你的积
累本上。
四、拓读升华
阅读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出示阅读提纲,指名读
五、作业: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
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六、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腊八粥
盼迫不及待
想苦苦等待
猜美妙
看惊异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5个字,会写“糊涂、搅和”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
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
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
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
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在你的心目中腊八粥是什么样的?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
八粥。
4.板书课题,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唾沫(tuòmo) 孥孥(núnú)
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腻、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主要讲了一件什
么事。(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
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2.通读课文,你认为整个小故事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能否用小标
题概括故事情节?(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说一说哪一部分写得详细。(等粥)哪一部分写得简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小组内读一读,谈一谈你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儿天真、可爱、嘴馋,腊八粥
香甜诱人、惹人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作家沈从文笔下的文章——《腊
八粥》(师生齐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幅细腻独特的腊八风俗画。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品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写腊八粥
时,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列举腊八粥的原料?(写出了腊八粥
的材料丰富。)我们在上节课也曾经提到过关于腊八粥的句子,回忆一
下。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吃起来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腊八粥的美味的呢?(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腊八粥在锅里煮的状态,还有腊八粥的香气。)
3.写腊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状态除了能够衬托腊八粥的香甜可口,
还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二)品读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爱腊八粥,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面对这样的
一锅粥,八儿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自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体会一下八儿的心理
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①“喜得快要发疯”:心理描写,略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八儿的
兴奋。“眼睛可急红了”: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及待。“‘那
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语言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八儿的迫不
及待。
②从八儿的心理、神态、语言中能感受到八儿有什么特点?(天真、
可爱、颇有童趣)
(三)品读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读第9~13自然段,从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八儿
的心理和人物特点是怎样的呢?
(八儿急切地想要吃到腊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腊八粥淡淡
的烟气后,开始猜想锅内的情景;但是同时也没有只想着自己,也想到
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儿不但天真可爱,而且也孝顺体贴。)
2.从妈妈对八儿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妈妈是非常疼爱八儿
的。)
3.从这段富有生活气息的对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八儿与妈妈之
间浓厚温馨的亲情。
4.一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八儿猜想的腊八粥是
怎样的呢?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品析。
①“饭豆……肿胀了吧”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想象中豆子发胀饱
满的状态。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软糯稀烂。
③哪个词可以形容八儿想象中的腊八粥?(妙极了)
④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为八儿实
际看到腊八粥做铺垫。)
⑤写出八儿怎样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以后,他终于看到了腊八粥的庐山真面目
了。妈妈煮的粥究竟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第15~17自
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①栗子跌进锅,饭豆煮得肿胀,花生仁儿脱了红外套,锅巴围了
锅边成一圈儿,粥的颜色是深褐。
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内各种东西
的状态。
6.你觉得当八儿看到这锅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从哪里可
以看出来?
①“他惊异得喊起来了”——感到惊讶。
②“怎么,黑的!”——有点嫌弃,觉得腊八粥很脏。
7.看到八儿有这样的反应时,妈妈是如何表现的?(“捡了一枚大得
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从妈妈的行为中你能感受什么?(妈妈对八儿的疼爱。)
教师小结: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儿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迫不
及待—等待—憧憬—惊讶—嫌弃)
(四)品读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儿终于喝到了腊八粥。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喝腊八粥的呢?画
出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①“靠着”、“斜立”、筷子“摆”成十字,动作描写。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写,写出了八儿喝饱了以后
满足的样子。
③“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八儿的父
母也喝得十分满足,通过对人们喝完腊八粥后状态的描写,表现出腊
八粥的美味。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
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
的家庭气氛。)
2.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写腊八粥的美味,而是通过描绘这个生
活场景体现普通百姓对生活和家庭的热爱。
3.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仿写
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
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
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腊八粥》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本文发布于:2023-10-18 22:3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4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