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
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
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
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
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
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
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选
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4.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教学难点
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种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出其特点及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播放儿歌《腊八粥》片段:小孩小孩你别馋……哩哩啦啦二十三。)
师: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儿歌?
生:腊八粥。
师:腊八粥是什么节日里的美食?
生:腊八节。
师:大家还记得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提到的“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吗?回
忆一下,老舍先生是怎样介绍腊八粥的?
生:老舍先生主要介绍了腊八粥的食材:“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
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师:说得真好。还有同学对腊八粥有更多的了解吗?
生:腊八粥在不同的地区选用的食材有所不同,基本上都包括谷类、豆类和各种干果。它是保
养脾胃的养生佳品。
生: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两天,天气很冷。于是,民间逐渐
形成了一种诙谐的说法,即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
生:……
师:大家说得真棒!我国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始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许多文人都曾
写过腊八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沈从文先生写的这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吧。
板书课题:腊八粥 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沈从文先生?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沈从文(1902—1988),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是乡土小
说,主要表现士兵、船夫和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富有人情美和风俗美。代表作有《边城》《长
河》,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老师给的“自读提示”自由地朗读课文吧。(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自读提示:
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着用小标题
概括出故事情节。]
师:课文读完了,本课的词语你们会读了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三排词语分别指三名
同学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认读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腊八粥 吞咽 汤匙 碗盏 搅和 浓稠 肿胀 熬粥 褐色 染缸
脏水 筷子 感觉 沸腾 何况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惊异 总之 解释 浪漫 奈何]
师:读得不错。哪些词语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呢?
生:“腊八粥”的“粥”、“汤匙”的“匙”、“碗盏”的“盏”、“浓稠”的“稠”都是翘舌音,
“搅和”的“和”读轻声。
生:“肿胀”二字都是翘舌音,“脏水”的“脏”是平舌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读得也很准。我们把这几个词语再读一遍。(生读)
师:老师还发现“匙”是一个多音字。谁知道它的两个读音?
生:“匙”的读音有钥匙(shi)、汤匙(chí),在本课中读chí。
师:字音都记住了吗?我们拿出课前预学单第3题一起来检测一下。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腊八粥(zhōu) 甜腻(lì) B.搅和(jiǎo) 汤匙(chí)
C.肿胀(zhànɡ) 脏水(zānɡ) D.碗盏(zhǎn) 沸腾(ténɡ)]
师: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生字,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呢?
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表。
请大家把课前预学单第2题拿出来说一说。
生:“粥”注意两个“弓”和“米”三个部分要写均匀、紧凑。
生:我发现“盏”上半部分较窄长,上面的点容易漏写;下半部分较宽扁,最后一笔横最长。
生:“褐”是衣字旁,要注意与示字旁区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这几个易错字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练写。)
三、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师:默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腊八这一天,妈妈在灶台熬制腊八粥,馋粥的八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和家人一起
心满意足地喝到了粥。
师:我们再来梳理本文的主要内容吧。
[活动二:拟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作者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
师:本文围绕腊八粥主要写了两件事。谁能用两个字的小标题来分别概括这两件事呢?
生:这两件事分别是“等粥”和“喝粥”。(板书:等粥 喝粥)
师: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等粥”,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喝粥”。
生:第2~17自然段写的是“等粥”,第18~19自然段写的是“喝粥”。
师:那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爱。
师:用小标题概括就是?
生:爱粥。(板书:爱粥)
师: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这两件事。哪件事是详写?哪件事是略写?
生:“等粥”是详写,“喝粥”是略写。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详写的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
生:写了八儿盼望喝到腊八粥、八儿设想如何给家人分粥、八儿对腊八粥样子的猜测、八儿看
到了腊八粥这四个场景。
师:说得真不错。我们可以把八儿“等粥”的部分概括为哪几个小标题?
生: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四、整体感知,分清主次
师: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深受人们的喜爱的?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生读
第1自然段)
师:哪个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画的句子?
生:我画的句子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从“小孩子、
大孩子、老孩子、谁不是”可以看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师:很好,这里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所有人提到腊八
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可见腊八粥真的好喝。谁还有补充?
生:“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一句,从“大
碗大碗”“大匙大匙”中也可以体会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这段除了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还写了什么?
生:还写了腊八粥的味道、食材、做法。
师:腊八粥的味道如何?
生:甜甜的、腻腻的。
师:做腊八粥的材料有哪些?
生:腊八粥的材料包括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
师:腊八粥是怎么做的呢?
生:把这些食材一起放进锅里,加水煮烂。
师:仔细读读课文,“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
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有声有色有味,使腊八粥仿佛有了生命力。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总结一下第1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来介绍美味的腊八粥的?同学们可以
用上“先”“接着”“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表达。
生: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粥的
食材、制作过程,最后写了人们品尝腊八粥的画面。
师:没错,这样一来,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就隐含其中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舌尖上的
中国》中有关腊八粥的视频。(播放无声版腊八粥制作视频,全班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给视
频配音。)
师: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那么你们喜爱的食物是什么呢?请大家拿出课前预学单
第5题。(出示课前预学单第5题,指生汇报。)
师:同学们整理得很好嘛,让我们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写自己选的美食吧。
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学生练习。
[活动三:指引写法,仿写喜爱的食物。仿照文中第1自然段,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提起馄饨,有谁不立马咽口水呢?瞧,那些可爱的小馄饨在沸腾的水里上下翻滚,我们透过薄
薄的馄饨皮可以看到里面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可以闻到浓浓的肉香……光是这样看着就令
人赏心悦目,光是这样闻着就已经感受到它的美味,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到嘴里呢!]
师:大家写完了吗?谁愿意把自己喜爱的美食介绍给大家呢?(生展示,师讲评。)
师:大家参照下面这份评价表,来评价一下你的同桌写得怎么样。(出示评价表,学生互相评
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领悟作者是怎样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并能体会到详略得当的好处。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能找出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与同学交流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腊八粥》,这些词语大家还记得吗?(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腊八粥 吞咽 汤匙 碗盏 搅和 浓稠 肿胀 熬粥 褐色 染缸 脏水
筷子 感觉 沸腾 何况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惊异 总之
解释 浪漫 奈何]
师:这篇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什么?
生:围绕“腊八粥”写了爱粥、等粥、喝粥三部分内容。(板书:爱粥 等粥 喝粥)
师:“等粥”部分又可以分为哪几个小部分?
生:可以分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板书: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部分,看八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精读感悟,品析形象
1.盼粥。
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八儿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默
读第2~8自然段,先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是什么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
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第1题。
[活动一:抓住关键词,体会写法。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
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1.选文通过对八儿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八儿的嘴馋、天真、狡黠。]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 谁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描写八儿的语句?
生:“喜得快要发疯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八儿的兴奋样儿。“他一个人进进出出
灶房”是动作描写,写出了他好奇的心理。(板书:夸张 动作)
生:“喜得快要发疯了”“眼睛可急红了”“八儿要哭的样子”是神态描写,表现了八儿迫不及
待的心情。 (板书:神态)
生:“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是语言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八儿急切的
心情。(板书:语言)
师:“那我饿了!”八儿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从“那”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一个“那”字,生动地写出了八儿为了早些吃到腊八粥而撒谎的馋样儿,天真可爱又有一
点狡黠,颇有童趣,让人忍俊不禁。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第2~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八儿的馋样儿。(男生读八儿说的话,女生读妈妈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找一找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写出了腊八粥沸腾后向上冒泡的样子,非常生动。
生:“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一方
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腊八粥逐渐黏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另一方面写出了八儿好
奇心总得不到满足的失望的心情。(板书:拟人)
师:“叹气”是人的活动,用这样的词语来描写腊八粥,就赋予了腊八粥以生命力。同时,这
也是在用粥的“叹气”来衬托等粥人的心情——表面上是写粥“叹气”,实际上是八儿等粥等
得叹气。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描写腊八粥叹气的句子吧。(生读,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
单活动一第2题。)
[活动一:抓住关键词,体会写法。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方面写出了腊八粥逐渐黏稠、咕嘟咕嘟冒
泡的样子,另一方面也写出了八儿好奇心总得不到满足的失望的心情。]
师:课文的题目是“腊八粥”,可是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八儿的言行、神态?
生:描写馋粥的八儿的言行、神态,更能突出腊八粥的美味。八儿越“馋”,越能说明腊八粥
吸引人。
师: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
可爱的小孩儿形象。另外还运用了拟人化的语言对腊八粥进行描写,让粥也具有了灵气和生命
力。下面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描写八儿“分粥”“猜粥”“看粥”的相关段落。
[活动二:品读“等粥”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2.分粥。
师: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儿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粥一旦煮好了,他会怎么分
呢?分角色朗读第9~12自然段,思考:在“分粥”这部分,找出描写八儿的语句,从中你能
体会到什么?(男生读八儿说的话,女生读妈妈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师:谁来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描写八儿的语句?
生:“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
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是语言描写,从计划变卦中可以体会到八儿的天真可爱,贪
吃又不忘表示自己的“善解人意”。
师:“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生:“孥孥”在湘西话中指男孩子。从妈妈的话中可以体会到妈妈对八儿的宠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9~11自然段。(女生读八儿说的话,男生读妈妈说的话,老师
读旁白。)
师:八儿的天真、聪慧跃然于我们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找一找这部分内容中描写腊八粥的句
子,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从这几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腊八粥对八儿的吸引力。
师:很好。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粥逐渐熟烂的情状,又让粥具有了生命力。
“噗……”仿佛是粥听到八儿的话后忍俊不禁的笑声。
3.猜粥。
师:这让小小的八儿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猜粥”
这一部分。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哪些语句描写了八儿的心理活动?从中可以体
会到什么?(男生读)
生:“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它会起锅巴……”这是对八儿心理活动的描
写。八儿在脑海中猜想腊八粥中食材的样子或口感,描写非常细致,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的丰富。
生:“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八儿的馋样儿。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在八儿的猜想中,粥里的栗子、饭豆、花生仁、枣都是什么样的呢?
生: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饭豆煮得浑身肿胀,花生仁吃来面面的,枣大了三四倍。
师: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生:妙极了。
师:这样的猜想属于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心理描写,写出了八儿等粥时的好奇心。(板书:心理)
师:多么有意思的猜想,八儿这样的猜想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他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
验,在脑海里描绘出这样一幅清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八儿的猜想吧。(生读)
4.看粥。
师:默读课文第14~17自然段,找出描写八儿的语句,说说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怎么,黑的!’八儿同时
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从中体会到八儿看到腊八粥时惊讶、嫌弃的心情。
师: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读完后大家画出相关句子。(女
生读)
生:“饭豆煮得肿胀……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师:找出关键词和第13自然段进行比较,八儿看到的粥和猜测的一样吗?
[活动三:比较“猜粥”“看粥”。
食材, “猜粥”, “看粥”
栗子, 稀烂, 粉碎
饭豆, 肿胀, 肿胀
花生仁, 面面的, 脱了红外套
枣子, 大了三四倍, ——
糖, 起锅巴, 锅巴围成一圈]
生:和八儿所想的粥差不多,只不过没想到颜色是深褐。
师:“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花生经过熬煮脱掉了红色的外皮。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第13~17自然段,男生读八儿的猜想,女生读八儿说的话,注意
读出八儿的惊讶,老师读旁白和妈妈的话。
5.喝粥。
师:老师现在来读一读第18~19自然段(师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从中体会到八儿的心满意足,八儿一家对腊八粥的喜爱以及腊八粥的美味。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从“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体会到八儿喝到心心念
念的腊八粥后心满意足的样子。
生:从“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可以看出家人对
腊八粥的喜爱和满足。
师:作者在这里侧重描写的是喝粥的过程还是喝粥的结果?
生:作者侧重描写的是喝粥的结果。
师: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喝粥的过程,而是侧重描写喝粥的结果?
生:作者通过详细描写喝粥后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喝粥时的香甜和满足。这样的结
尾更有余味,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师:说得很好。作者对喝粥的过程一笔带过,却将喝粥后的家庭场景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充满诗情画意又妙趣横生,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人如临其境。
三、感悟表达,拓展阅读
师:作者沈从文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
乐融融的情景。课文详写了“等粥”部分,略写了“喝粥”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详略得当,更能突出中心。
师:作者重点通过描写八儿等粥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
喜爱和渴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喝粥的部分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
用,让读者感受到腊八粥带给人们的幸福和满足。这样一主一次,层次分明地把传统食物——
腊八粥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的地位呈现了出来。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把能突出中
心的内容详写,其余略写。课后,大家可以阅读冰心的《腊八粥》。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教学实录
师:犹叹当年小蛮腰,看今朝,空余恨,一身五花膘。作为一个吃货,老师很喜欢一句话(课
件出示)
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美食就是人生啊! ——《舌尖上的上海》
师:对于吃货来说,唯一不能不能吃的估计就是亏了。同学们你们最爱的美食是什么?
(生答,师随评)
师:有一种美食,不知道你们爱不爱吃。(课件出示)(生答,师随评)
出示腊八粥图片
师:生活里的惊喜,来源于你踏踏实实的热爱着它以及融入了它以后对它的理解。看似不起眼
的腊八粥确却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美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从文笔下的一篇小
说——《腊八粥》(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师生齐读)
(课件出示:作者、生字、生词)
师:通过课前预习,告诉我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师随评)
师:概括得很棒!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
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对话贯穿全文,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描绘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
比眷恋。
师:如果用小标题的方式把本文所写的小故事提炼出来?(生答,师引导)(课件出示)
提示: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吃粥
师:前面的四个都是等待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等粥”
(板书:等粥、吃粥)
师:写文章,详略得当至关重要。作者怎么处理“等粥”和“吃粥”这两部分内容?
(详写“等粥,略写“吃粥””)
师:如果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怎么处理“等粥”和“吃粥”这两个素材?为什么?
(生答,师随评)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做了和沈从文不一样的处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等粥”过程而略写“吃
粥”?或者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八儿在等粥过程中种种迫不及待、急不可耐地想吃腊八粥的表现来刻画天真、可爱的人
物形象以及温馨、友爱的家庭氛围还有那浓浓的民俗节日味道。)
师:是呀!天真、可爱的八儿的形象正是在“等粥”中显露;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也从“等
粥”中流露;那浓厚的腊八节节日氛围更洋溢在“等粥”之中……
师:还有吗?(生沉默)没事,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接着学这篇文章,我相信,答案会不解自
开。
师:就在这一天,小小的八儿他是一心盼着腊八粥,思考着怎么分腊八粥,也是看到了腊八粥。
为了这腊八粥,谁来读这一句?(课件出示)(生读)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师:我不仅听出了喜,还听出了急呀!同学们,就为了这腊八粥,住方家大院的八儿——(齐
读——喜得快要发疯了)
师:那么,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传递给我
们的呢?我们先来看“盼”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8自然段,边读边体会。
(自由朗读文,师巡视)
预设1:
师:已经有同学读好了,你来说——
生1:我从第2自然段“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
摆到灶边好久了 ,但妈妈总说是时候还早”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这个腊八粥,所以他一
直进出想看腊八粥有没有好。然后,从“碗盏都已预备整齐”说明八儿非常着急,他一早就把
碗盏预备好了,就等着腊八粥新鲜出炉了。还有,从“摆到灶边好久了”,可能并没有那么久
的时间,只是因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他比较着急,所以他觉得等的时间很久了。
师:真好!你从字里行间看出了八儿的这一份喜,这一份急。(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我们看这一部分的词很有意思——(课件标红:进进出出)(齐读)
师:平时咱们习惯说的是——(出出进进)
师:这有什么不一样吗?(生答)
师:那这里也可以用“出出进进”嘛,为什么非要用“进进出出”呢?
生:因为如果说“出出进进”的话,那只能表现八儿看完腊八粥之后出去了,但“进进出出”
更表示八儿出去了心里还盼着腊八粥,等着早点吃到这美味的腊八粥。
师:也就是说进进出出,它的落脚点在——(进)
师:也就是说,八儿出去了他又进来了!出去了又进来,而且反复了几次?(很多次)就这么
一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的那一份迫不及待(板书:动作)。现在,想象下,假如你们
全都是八儿,我要问你们,刚刚到晌午(早饭到午饭之间),平时这个时候,你们都在哪里?
又在干什么?
(生答:以玩为主,师随评)
师:可是今天,你怎么老是到灶房来?大清早我就看见你来了,第一次来是为了——
(课件出示)(男生齐读——看看腊八粥好了没有)
师:噢,第二次来呢?(课件出示)(女生齐读——想闻一闻腊八粥的味道)
师:对,你还不能吃,闻一闻味道也高兴。才过了一会儿你又来了(课件出示)(男女齐读—
—来把碗盏摆摆整齐)
师:看得出,你们已经迫不及待啦!谁来读出八儿的这份迫不及待?
(课件出示)(生读)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 ,但
妈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师:嗯,这个八儿给人一种无欲无求的感觉,不够味儿,再请一位读。
(生读,读出了迫不及待的味道)
师:那香气,那声音,怎不令人垂涎欲滴呀!看看这个八儿——(齐读)
预设2:
师:找到了这一处,还有吗?
生2:我找的是第5自然段“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这里我看的是八儿
听了妈妈说的要到夜里,因为他要吃腊八粥迫不及待,所以他眼睛都急红了,看出他都要哭出
来了。
师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是的,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松劲”,什么叫“松劲”啊?(就是八儿
听到妈妈这句话整个人“泄气、失望、没信心”了)
师:泄气、失望、很没劲、很没意思就叫——(松劲)
师:这是沈从文家乡湘西的方言,咱们福清也有自己的方言,谁能用福清话来说一说松劲?
生:(福清方言)没劲,没啥劲,一点劲也没。
师:她用土味的方式展示了福清话——松劲,这是咱们家乡自己的方言,听着就是那么亲切,
那么自然。这样的方言,在这篇文章中还有好多好多。瞧——
①课件出示——白胡胡
师:这是什么呀?(白胡子)
②课件出示——上灯
师:这是什么呢?(亮灯)
③课件出示——饭豆
师:这是什么呢?(红豆)
④课件出示——面面的
师:这又是什么呢?(软乎乎)
师:听听,读起来就是一股浓浓的家乡的味道!沈从文在我国有“乡村文学之父”的美誉。他
曾经说过——(课件出示)
我心中对记忆里的河水、夕阳、乡音,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师:可是咱们八儿啊,听到这种松劲的话,是——
课件标红:眼睛都急红了(齐读)
师:你平时什么时候会急红了眼?
(生答,师随评)
师:可咱们的八儿是为了一碗粥——(齐读)
师:读好了,谁来试试?
(课件标红: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生读)
师:你的眼睛好像是有点红红的。谁再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起来——(齐读该句)
师:同学们,你们看,就这么一个眼神(板书:眼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八儿心中的煎熬与期
待。
预设3:
师:继续找,你还找到了哪些?
生3:我还找到了第4自然段“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这句话可以看出他非常着急,
也可以看出他非常想吃腊八粥。
师:八儿只说了这一句话吗?下面还有,这就是八儿跟妈妈的对话(板书:对话)
课件出示——
①“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②“要到夜里!”
③“那我饿了!”
④“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师:那这个对话,我们配合着读一读,好不好?你们读八儿,我来读妈妈。
(分角色朗读对话,互换角色后再次朗读对话)
师:真讨厌,你们干吗不等人家把话说完呀,妈妈为什么不等八儿把话说完?
生:因为妈妈知道八儿想说什么,他很煎熬,想吃腊八粥。
师:对,肯定他已经问了——(好多次了),早知道他要问什么呀!好!再来读一遍。这次,
我是读八儿,听仔细!(分角色朗读对话,师生角色互换,师少读一个“妈”,一个“那”)
师:听出来没?
生:刚刚老师读的时候,少了一个“妈”,少了一个“那”。
师:少了两个字,能不能少?
生:第一句少了一个“妈”,就看不出八儿急切的心情。
师:你觉得连用两个“妈”——(连用两个“妈”可以看出八儿的迫不及待)
师:那你来读一下(生读)
师:不够急。再请一位——(生读)
师:急了。再来!(生读)
师:真急了!再看下一句,为什么这个“那”也不能少?(如果没有“那”的话,就写不出八
儿在向妈妈撒娇、也可以看出八儿非常想吃腊八粥。)
师:他真饿了?(没有)
师:没饿,却偏说饿了,这不是撒娇,这是耍无赖是不是?来,你来读读看。(生读)
师:读的真好!你再来试试看。(生读)
师:好,再来。(生读)
师:一段对话,一字之差,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心情。来!男生读八儿,女生读妈妈——
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沈从文非常善于通过这些细节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板书:细节刻画内心)。一个动作,一
段对话,甚至是一个眼神,都能将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通过细节刻画内心在课
文的后面两个场景中也有,默读后面两个场景,赶紧找一找(默读课文,寻找相关语句)
预设4:
师:好!这位同学——
生4:从第9~11自然段,这是八儿和妈妈的对话,八儿和妈妈在商量该怎么分粥。
师:八儿是想尽办法要——
生:他是想尽办法要把自己的粥分得多一点,还得寸进尺,讨价还价,同时也看出八儿对于腊
八粥的喜爱和他的淘气。
师:他找的还是一段对话,既然是对话,我还是要请人来读。(课件出示)
(生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
师:这八儿的话还没说完呢,他心里面还有话要说呀,如果妈妈继续说:“是呀,八儿说得对。”
孥孥儿还得说——(“要不然我吃四碗,你就吃两碗。)
师:那孥孥妈还得说:“是呀,八儿说得对。”那孥孥还得说——
(“要不然我吃五碗,你就吃一碗。)
师:孥孥妈——(“是呀,八儿说得对。”)
师:还给他吃啊?孥孥的肚子都要——撑破啦!这不依不饶的八儿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呀!
来,这两组读孥孥,这两组读妈妈——(两组分角色朗读)
预设5:
师:这又是一段对话,接下来,你又找到了哪里?
生5:我从第13自然段中的“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胀了吧,花
生仁吃来总该是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此时的八儿虽然没有看见粥,但是他的
心却一直想着粥,说明八儿非常想吃粥,说明他急切的心情。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师:也就是说你找的这部分其实是人物的什么?(心理)
师:对,心理。(板书:心理)八儿啊,人很矮,他还没有灶头高,他对于锅中的一切只能——
(猜想),那么,这锅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呢?沈从文在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
课件出示读——
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们吃过的腊八粥里还有些啥?
(生答,师随评)
师:难怪老舍在《北京的春节》里面写道——(课件出示,齐读——)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呀!
师:这么多好东西,在这锅里煮着、熬着,都变成什么样了呀?这八儿不停地猜着——
(课件出示生读第13自然段)
师:好的!同学们,你们猜,这八儿啊他一边想着,一边还会——(流着口水)
师:馋死他了!如果你是八儿,在想到哪里的时候会特别特别的馋呢?
(生答,师随评)
师:好,同学们,老师来读八儿心里猜想锅里煮腊八粥的句子,你听到特别让你馋的地方,你
就咂咂嘴,好吗?(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第14自然段)(生听到特别馋的地方,就各自发出咂嘴声)
师:八儿跟你们一样,一边想着腊八粥,一边这样咂嘴。哎,那八儿猜得对不对?(对)
师:全对?一点没错?不会吧,有错吧——(他没有料到今天粥的颜色是深褐色的)
师:对,颜色不对。妈妈说了,枣子赤豆放多了。除了颜色,他猜得全都对。就这五处地方,
你们到文章当中去找一找对应的句子,再把它们划下来。(默读,划出相关句子)
师:好,先来第一处,这八儿猜: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生答)(课件出示齐读)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师:好,第二处,他猜:赤饭豆会煮得浑身胖胖的了吧?(生答)(课件出示齐读)
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师:好的,第三处,他猜: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生答)(课件出示齐读)
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师:第四处,他猜:枣子必定是大了三四倍的。结果呢?(生答)(课件出示齐读)
妈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师:对呀,你看,大得吓人哪!再看第五处,八儿猜: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结果呢?
(生答)(课件出示齐读)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师:瞧,八儿猜的全对呀!既然猜的全对,作者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来写呢?如此雷同的
句子,难道不啰嗦吗?不着急,同桌之间商量一下(同桌之间议论纷纷)
师:能说说你们的看法吗?(生答,师随评)
师:你们瞧,这看似重复的话语,实则用意颇深,就是在这种回环复沓的描写中,八儿喜得快
要发疯了的形象跃然纸上!好,男生,读八儿猜想的;女生,读八儿看到的(分角色朗读)
师:这八儿好不容易看到了腊八粥,然后呢——(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呃……”
师:谁来读这一句?(生读)
师:(板书:哦)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语气词,你觉得该怎么读,读出八儿的什么来?
生:读出八儿的激动。
师:来,你读。(生读)
师:哎呀,眼睛都放光了!你要读出八儿的——
生:我要读出八儿看见腊八粥的惊喜。
师:惊喜!你读。(生读)
师:你又要读出——
生:我要读出他看到腊八粥的惊讶。
师:惊讶!你读(生读)
师:瞧!眼睛都瞪大了!你来——
生:我要读出八儿看到腊八粥的满足。
生:满足!你读(生读)
师:这一份满足、惊喜、惊讶、欢喜、幸福,都在这个“呃……”上了。来,一起来!
生:(齐读该句)
师:他惊异得喊起来,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腊八粥终于熬好了,可以吃啦!
(板书:吃)(课件出示)谁来读——
夜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师:关于八儿吃腊八粥的这个场景,作者只用了24个字、3个标点,戛然而止。对此,你有
什么问题吗?
(我想知道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八儿怎么吃腊八粥的)
师:对呀,吃粥才是真正让八儿喜得要发疯的事情呀,他怎么不写呢?他不写,我们来写!来,
仔细看这一幅图,抓住一个细节,写一写八儿吃腊八粥的样子,注意书写整齐。
(生写,师巡视)(生分享,师随评)
师:真不错!同学们,你们瞧,咱们同学自个儿就能把吃粥的场景写得这么有意思,那沈从文
他干吗不写呢?
生1:他在这里戛然而止,是因为他想给读者留下悬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生2:我觉得作者是为了让我们也想象一下八儿吃粥时的样子。
师:也就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是啊,同学们,你们瞧,这又是一种写法,避实就虚,留给
读者无限的想象。
师:沈从文曾经说过:“这世上或有人想在沙基上建造楼阁,但我却只想用石头造一座结实的
小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文章虽然写的是腊八粥,实则是那一幅动人的画。从这幅画里,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八儿?
(调皮可爱、纯真善良、贪吃、淘气、满满童心……)
师:本来就是小孩子嘛,童心、天真、活泼、可爱呀。那么,从这篇文章当中,除了这人物形
象之外,你还能读到些什么?
预设6:
生1:从第9自然段可以看出,八儿跟妈妈讨价还价,要多吃点腊八粥,但到第11自然段,
他又说,我吃四碗,你吃两碗,但是妈妈说,是呀,八儿说得对,可以看出妈妈对八儿有种溺
爱的感觉。
师:这一份爱虽然从未说出口,但却伴着粥香,萦绕在心田!
生2:从这篇文章中,我还可以看出八儿的淘气,从一开始八儿和妈妈撒娇,到后来八儿和妈
妈讨价还价,一直到后来肚子已成一面小鼓了,写出八儿是非常贪吃也非常淘气的。
师:你还沉浸在八儿的那种可爱的样子里面。
师:你还能读出其他吗?
生3:我还可以读出八儿的无忧无虑。
师:那除了人物形象之外,你还能读出什么呢?
生4:我觉得作者在写八儿,其实也是在写自己,文中的八儿是无忧无虑而且非常贪吃,非常
调皮,所以我觉得他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向往和渴望。
师:那份怀念,对不对啊?那是家乡的味道,甜入心扉,就跟腊八粥似的。
生5:我从这篇课文中学习了很多沈从文的家乡话,那说明他是怀念乡音,想把家乡话带给全
国人民。
师:带给更多的人,最美是乡音啊!
生:这里我还可以看出腊八粥不仅让老老少少非常喜欢,而且这里的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腊八
粥给作者也带来了很大的印象,也让作者十分的怀念。
师:那一份情,是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里。同学们,沈从文22岁离开家乡,来到北京谋生,
不管是穷困潦倒还是功成名就,都时时思念着故乡。正如他所说的(课件出示)
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生长,和这一切都分不开。
师:几十年来,他对故土的这份深深的眷恋,演绎出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沈从文笔下的
《腊八粥》简单而又质朴,却也被他细腻独特的笔触熬得香甜绵软。那就是家乡,那就是生活。
那浓浓的情,那绵绵的思,融在了粥里,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师:课后,请同学们再去读读冰心、老舍、梁实秋笔下的腊八粥(课件出示)
冰心、老舍、梁秋实的《腊八粥》片段。
师:可以比较一下,同样的腊八粥,文字上有着怎样不同的味道。老师相信你们可以读出不同
的味道。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才能从整体上安排教学,让学生
一步一学,一学一得,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科学性。因此,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
谈对教材的理解。
《腊八粥》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
俗”。通过对不同节日不同风俗的描写,旨在让学生在明确文章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分清文章内
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对主要内容的详细描述,并能让学生在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腊
八粥》一课,围绕着腊八粥进行了两方面的描写。详写了八儿等粥、略写了八儿一家喝粥,通
过一详一略的情节安排,为我们展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八儿一家喝到粥的满足。通过这
样的情节安排,让学生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练运用。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谈一谈我对学情的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概括文章大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于传
统节日的知晓,往往集中在春节、中秋节等大的节日,而对于腊八节等节日却了解甚少。因而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知能力,能够从节日中感受出团聚时刻热闹的
氛围,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为了能对学生全面进行培
养,我将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解
释。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会认、会写15个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3.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食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
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学
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本节课的难点是:明确腊八粥是中
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食物,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
位,我设置了如下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课堂氛围。为此我将采用问题导入的
方式,开始我今天的课堂。我会先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
际谈一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顺势引出今日内容《腊八粥》,同时书写板书。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
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
首先,我会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齐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让学生能够做到读通、读顺课
文。
其次,我会播放录音范读,让学生明确朗读的节奏,语调以及情感态度。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通读课文,最后明确文章是从八儿等粥与八儿一家喝粥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便于后面深入研读的开展。此时板书八儿等粥
和全家吃粥。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对文章的再次阅读,也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方法。通过深入研读可以让学生
真正做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便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对主旨情感的把握。为了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置了以下研读环节:
1.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后,我会让学生再次大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这样一
个问题:文章中对于八儿等粥和全家喝粥的两件事,哪件事写得最精彩、最详细?找出来详细
解读一下。
学生通过文章研读也会得出:八儿等粥的事件写得最精彩详细。学生通过阅读结合已有的知识
水平以及教师的引导能够对八儿等粥这件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能够分析出如下描写语段:
第一,“‘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松劲的话,
眼睛可急红了。”“急红了”一词,运用了神态描写,可以形象生动的写出八儿等粥时焦急的
神态,因为妈妈说到夜里才能吃到粥,听到此八儿有些着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
子。”要哭的样子很显然是八儿听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故意做给妈妈看的。在此,学生能够
总结出这些语段可以看出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的样子。此时板书迫不及待。
第二,“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学时通过分析可得出,此处运用语言描写,
通过八儿与妈妈分配腊八粥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极度渴望的态度。正是因为熬
粥等待的时间过长,八儿才通过分粥的方式来打发苦苦等待的漫长时间。此时板书苦苦等待。
第三,“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
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得出: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八儿对腊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儿对
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写出了他想喝到腊八粥的急切心理。(板书:美妙猜想)
第四,“‘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学生明确:此处是心理描写,因
为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却看到了粥的颜色是黑的,不由得心里产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
此时板书亲见惊异。
为了能让学生对八儿等粥时焦急的心态有更好的理解,我会让学生模仿八儿此刻迫不及待的心
情。
2.通过以上的解读,相信学生对八儿等粥部分已经了然于心,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关于八儿等粥的语段,并对八儿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再读文段,能够再次感受
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的心理,并能准确分析出来: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3.语文的教学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得更加
明确,对于文章中略写八儿一家喝粥的事件,我将以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为
了更好地深入文本,依然会让学生结合阅读体验进行课文的分析。
学生讨论后,我会组织学生发言,最终师生共同总结出:“虽说……,但……”转折关系的语
句,“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的语段以及吃不下去的半碗陈腊肉三个方面得出八儿一家人
陶醉在腊八粥的甜美之中,由此来展现腊八粥味道的香甜。
此时我会趁机用多媒体展示腊八粥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本文再次感受八儿等待腊八粥时着急的
态度以及喝到粥时的满足。此时板书满足惬意。
4.因为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全面的分析,接下来指定各学习小组的代表分段落对文章再次进
行有感情地朗读。并思考文章是如何对八儿的馋样进行具体描写的。
我相信学生此时会结合文本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运用自己的想象,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分析
出八儿的馋样。腊八节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夜里才能吃而急红了眼,装出要哭
的样子,其实写的是八儿的馋样,对粥分配时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则是将八儿的馋样淋漓尽致得
表现出来;虽然粥的颜色超乎八儿的想象,但还是吃了妈妈给的特大的枣,肚子也成了一面小
鼓,这些都是八儿馋样的体现。
5.为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我会让学生齐读课文,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其他传
统节日的音视频资料,并让学生分享此时的感受。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
华传统节日浓厚的节日氛围,也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现的往往是孩子们
的快乐、成人们的关怀。一家人团聚,共同营造节日愉快、和谐的氛围,共享天伦之乐。
(四)延伸作业
拓展延伸环节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感悟到的新情感有更深层的认识,因而在这一环节我会组织
男女生对比阅读,对文章再次进行阅读。
作业是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的有效方式,也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最有效的方式。为此,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会让学生结合今日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来对自己喜
欢的传统节日进行描写,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如同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简洁,呈现关键词,明确文章脉络。
2腊八粥
煮粥————甜甜的、腻腻的
盼粥——急切
腊 等粥 分粥——天真 民俗美
八 猜粥——好奇 童趣美
粥 看粥——惊异 亲情美
喝粥————满足、幸福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腊八粥》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本单元的人
文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腊八节的腊八粥是中国传统佳节的传统食品。本课选
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神态和
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详写等粥,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
到惊讶,对话贯穿全文,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表现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
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
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
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
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
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本篇课
堂教学的开展。在教学本文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法,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感悟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三、说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腊八粥、感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
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氛围。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
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重点)
2.通过细节描写,品析八儿的心理变化。(难点)
3.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本文的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了八儿
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
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分角色朗读
法、品析句子法、交流探究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
2.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诉说着古往今来细细碎碎的无数动人的往事,勾勒出了一幅幅动
人的情感画卷,或赞美,或怀念,或憧憬佳节的团聚以及这自然的馈赠,粘粘的腊八粥包裹着
的却是中国人浓浓的情,深深的谊,一切融化在粥里,流露于笔尖。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欣赏
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腊八粥》。
3.简介作者沈从文。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4.板书课题:腊八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教师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效果。
启发思考,引导整体感知:
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来。
(本文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表现
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这种
感情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
(衬托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2.作者在文章开篇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
(运用排比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腊八粥的手法。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
1.指名学生回答用一个词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等粥)
2.想一想,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小部分?(盼粥、想粥、猜粥、看粥)
3.精读感悟。
美味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垂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
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4.盼粥。默读第2~8自然段,要求:画出描写八儿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分别属于对人物的
哪种描写,品读你画出的句子,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属于对人物的哪种描写?你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八儿喜悦之情
吗?
(2)“眼睛可急红了”说明什么?八儿真的饿了吗?从对八儿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八
儿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迫不及待)
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指导朗读第3~8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的反问句?
提示: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
(板书:苦苦等待)
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
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5.想粥。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的分粥计划体现了什么?(纯真可爱) (1)
“孥孥”是什么意思?从妈妈的的话中你能看出什么?
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6.猜粥。男生齐读第13自然段,大家思考八儿想象中的粥是什么样子的?
粥里的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都是什么样的?找出文中的关键词画下来。
文章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八儿的猜想?(板书:妙)
7.看粥。师读第14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当妈妈把八儿抱起来,八终于看到了让他垂涎三尺
的腊八粥,课文中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表现八儿的心理?(板书:惊异)
(1)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7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2)看了腊八粥之后的八儿,她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3)男女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注意要读出八儿的心理变化。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
1.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喝粥)
2.齐读第19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腊八粥的美味,家庭氛围的温馨)
3.与“等粥”部分相比,“喝粥”写得比较简略,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提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那些句子,给大家读一读,课下可以抄在的积累本上。
(六)课文小结
本课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
图景。课文详写了“等粥”的过程,略写“吃粥”,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质朴。
作业设计
上网查一查腊八粥的来历或者查一查关于腊八有哪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查到之后和同学们分
享一下。
七、说板书设计
2 腊八粥
盼 迫不及待
想 苦苦等待
猜 美妙
看 惊异
吃 十分美味
本文发布于:2023-10-18 22:3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11146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